化疔湯

化疔湯

HUA DING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化疔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化疔湯多用辛、苦、燥之品以清熱解毒,甘草性甘,味平,可緩解藥物過於辛燥之性,避免傷脾胃,使藥性更柔和,減少副作用。

二、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使療效更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化疔湯」專治「疔瘡」。疔瘡為中醫外科重症,其特徵為形小根深、紅腫熱痛,或伴發全身熱毒症狀。古代醫家認為疔毒兇險,需速清熱解毒、消散癰腫。本方以頓服(一次大量服用)強攻熱毒,契合疔瘡急證需峻藥速效之理。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生薺苨(三兩)

    • 薺苨(沙參屬)古稱「甜桔梗」,性微寒,《本草綱目》載其能「解百藥毒,殺疔腫毒」,具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
    • 重用至三兩(約現代90克),取其量大力專,直接針對疔毒熾盛,既能清熱,又能托毒外透,防邪內陷。
  2. 生甘草(三錢)

    • 生甘草性甘涼,為解毒要藥,《神農本草經》謂其「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解毒」。
    • 輔助薺苨增強清熱解毒之力,同時緩和藥性,避免薺苨過寒傷胃。三錢(約9克)為佐使之量,調和藥勢。

配伍思維:

  • 簡峻配伍:僅兩味藥,體現「藥專力宏」的外科急證用藥特點,避免藥味繁雜分散藥力。
  • 清解結合:薺苨散結消腫為主,生甘草解毒為輔,協同攻逐疔毒。水煎頓服,使藥力集中爆發,迅速遏制熱毒蔓延。

可能的治療原理:
從現代角度看,疔瘡多屬細菌感染(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方中薺苨與生甘草可能具有抗菌、抗炎作用。薺苨或能調節免疫反應以消腫,生甘草所含甘草酸可抑制炎症介質,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控制感染之效。

總結:
此方以古法「單刀直入」之策,針對疔瘡熱毒壅滯之病機,通過大劑清解、頓服取速效,體現中醫「以消為貴」的外科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生薺苨3兩,生甘草3錢。
水煎1碗,頓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化疔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八。 組成:生薺苨3兩,生甘草3錢。 主治: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