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

烏頭

WU TOU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烏頭的傳統功效


1. 散風寒

烏頭,為著名的中藥單方,其散風寒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用法及理解卻存在差異。本文將根據所提供的古代醫籍,分析烏頭散風寒的機理。

《神農本草經》記載烏頭「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說明古人已認識到其治療外感風寒的功效。 張壽頤則認為此處「洗洗」應讀作「灑灑」,指風寒表邪作祟,而非所有「惡風」。 他更強調,烏頭為峻烈之品,非寒濕凝滯之證,不宜輕用。 此觀點與《本草述鉤元》相呼應,該書指出草烏頭「沈寒痼冷」者方可使用,例如癱瘓等寒濕凝滯,阻塞真陽的病症,用烏頭可「開道路」,為其他藥物奏效創造條件。

然而,《本草求真》對烏頭的效用則持較為謹慎的態度。文中指出烏頭「能去風而不能回陽散寒」,並將其與附子等其他烏頭類藥物作比較,強調其性悍烈,僅宜外治。 《藥性論》則更廣泛地描述烏頭能治「惡風,憎寒,冷痰包心」,說明其作用可能涵蓋了風寒在不同部位的表現。

綜上所述,古籍對烏頭散風寒功效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分歧。部分醫家認為烏頭能直接治療風寒表邪,部分則更強調其在寒濕凝滯情況下的輔助作用,能疏通經絡,為其他溫陽藥物開路,起到引導藥力到達病竈的作用。 其散風寒的機制,可能與其辛烈之性,能夠驅逐寒邪,疏通經絡有關。但烏頭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切勿自行服用。 需根據病情及專業醫師的判斷,才能正確運用烏頭的散風寒功效。

2. 祛風除濕

烏頭,性味辛溫,為著名的峻烈之品,其祛風除濕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但用法用量需謹慎。

《神農本草經》記載烏頭「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認為其能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證。其中「洗洗出汗」一詞,張壽頤在《神農本草經疏》中指出應理解為「灑灑出汗」,即風寒濕邪導致的汗出不止。此處已點明烏頭可以治療由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疾病。

《本草述鉤元》則進一步指出烏頭「固沈寒痼冷」,可用於治療寒濕凝滯,阻塞陽氣的病症,例如癱瘓。文中認為,寒濕導致的痰濁瘀血阻礙經絡氣血運行,烏頭能「開道路」,使其他藥物得以發揮作用。 此處強調烏頭在寒濕痹證中的應用,並非單純祛風,而是更著重於打通經絡,讓陽氣得以運行。

《本草求真》則相對謹慎,認為草烏頭「但能去風而不能回陽散寒」,並將其與附子等藥物區分開來,指出其性烈,較適合外用。然而,其他典籍如《藥性論》、《名醫別錄》等,則記載了烏頭治療風濕、肢體疼痛、腎虛等症的功效,說明其祛風除濕的應用範圍較廣。

綜觀諸多古籍,烏頭的祛風除濕功效主要體現在其辛溫走竄的特性,能疏通經絡,驅散寒濕,尤其針對寒濕凝滯、陽氣不足所致的痺證有較好療效。但需注意,烏頭毒性較強,其應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3. 祛腐生肌

烏頭,作為一味劇毒的中藥,其祛腐生肌之效,古籍中多有記載,但其應用需謹慎,需由專業醫師判斷。

《神農本草經》記載烏頭“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其中“破積聚”已暗示其對頑固病邪的攻破之力,為其祛腐生肌作用奠定基礎。《名醫別錄》更進一步指出烏頭能治療“癰腫膿結”,這直接指向其在外科疾病中的應用。 《本草綱目》則明確指出烏頭可“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說明其在治療外感及皮膚病方面的功效。

《藥性論》認為烏頭“其氣鋒銳,通經絡,利失節,尋蹊達徑而直抵病所”,說明其藥性強勁,能直達病竈,這也解釋了其祛腐生肌的機理:透過其辛溫走竄的特性,驅散瘀血、寒濕等阻礙組織修復的病邪,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祛腐生肌的目的。

《本草述鉤元》提到草烏頭“固沈寒痼冷”,說明其能治療寒邪凝滯的病症,而寒邪正是阻礙傷口癒合的重要因素之一。《醫學啓源》更直接地描述了草烏頭外用治療陰疽腫毒的經驗:“未破者能內消,久潰者能去黑爛”,這清晰地展現了其祛腐生肌的臨牀應用。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中烏頭的祛腐生肌功效,主要體現在其辛溫走竄、破邪外出、活血通絡的藥性上。其藥性峻猛,使用需極為謹慎,非專業人士切勿自行使用。 需注意的是,古籍記載的功效並不能完全等同於現代醫學的臨牀證據,需結合現代醫學知識綜合考量。

4. 活絡止痛

烏頭,作為一味劇毒的中藥,卻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活絡止痛之效,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中的消炎止痛藥物有所不同,更側重於疏通經絡、驅散寒邪。

《藥性論》認為烏頭「其氣鋒銳,通經絡,利失節,尋蹊達徑而直抵病所」,點明瞭其藥性特點:藥力強勁,能迅速到達病竈,疏通經絡,解決氣血瘀滯。這與其活絡止痛的功效息息相關。許多痛症,皆因經絡不通,氣血瘀阻所致,烏頭恰能以此為切入點,改善病痛。

《本草述鉤元》則從寒邪的角度闡述烏頭的功效。文中提到烏頭可用於「沈寒痼冷,寒濕合併,結聚癖塊,阻塞真陽」等症狀,說明其能治療因寒濕凝滯引起的疼痛。例如癱瘓,古人多用烏頭,正是因為它能「開道路」,打通因寒濕瘀阻而導致的經絡阻塞。這也說明烏頭的活絡止痛作用,部分來自於其驅散寒邪,溫通經絡的功效。

然而,《本草求真》則提醒烏頭「悍烈,僅堪外治」,並指出其與附子等藥物雖同屬烏頭類,但藥性卻有差異,草烏頭偏於祛風,溫經之力較弱。這暗示了烏頭內服風險較大,需謹慎使用,外用則相對安全。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的烏頭活絡止痛功效,主要基於其「鋒銳」的藥性,能迅速到達病竈,疏通經絡,並驅散寒濕邪氣,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但需注意,烏頭為劇毒藥物,其應用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烏頭的古代典籍


烏頭的現代功效


1. 強心功效

川烏水煎劑能增強離體蛙心收縮的強度和頻率,但過量會導致心律失常。川烏對心臟的作用與迷走神經有關,但也直接作用於心臟。去甲豬毛菜鹼是川烏的活性成分之一,能興奮α受體和β受體,增強心肌收縮力。

2. 抗發炎

川烏總鹼具有抗發炎的功能,可抑制角叉菜膠、蛋清、組織胺和5-羥色胺所致大鼠足腫脹,抑制組織胺、5-羥色胺所致大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並抑制巴豆油所致肉芽囊的滲出和增生。另外,川烏總鹼還能顯著減少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胸腔滲液及白血球向炎症竈內的聚集,並且可以明顯減少滲出液中的白血球總數。

3. 止痛功效

烏頭之止痛功效,古籍曾載「散寒濕,止痛風,溫中。」川烏含有多種生物鹼( 川烏總鹼 ),具有鎮痛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川烏總鹼有抗炎鎮痛功效,可抑制小鼠熱板法、醋酸扭體法所致疼痛,發揮止痛作用。

烏頭含有烏頭鹼,具有強大的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各種疼痛,如頭痛、偏頭痛、牙痛、肌肉痛、關節痛、神經痛等。烏頭鹼可以阻斷神經末梢的疼痛信號傳遞,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烏頭鹼還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減輕疼痛部位的炎症反應,從而減輕疼痛。烏頭外用可以緩解肌肉疼痛、關節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除疼痛。烏頭內服可以緩解頭痛、偏頭痛、牙痛等疼痛,但由於烏頭有毒,內服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烏頭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醋、酒磨塗。

烏頭的炮製


  • 制草烏:取淨草烏,用涼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口嘗僅稍留麻辣感時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煮,以草烏熟透、內無白心為度,然後除去甘草及黑豆,曬至六成乾,悶潤後切片,曬乾。(每草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 生川烏:揀去雜質,洗淨灰屑,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頭注意事項重點:

  1. 陰虛陽盛、熱證疼痛及孕婦禁服。
  2. 反半夏、栝樓、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白蘞、白及。
  3. 川烏毒性極強,須經久煮後使用。
  4. 川烏中毒症狀:
    • 輕度:口舌發麻、惡心、嘔吐、呼吸緊迫、胸部重壓感。
    • 中度:煩躁、汗出、四肢痙攣、言語障礙、呼吸困難、血壓下降。
    • 重度:神志不清、昏迷、紫紺、脈微欲絕、二便失禁,最後因心臟或呼吸衰竭死亡。
  5. 《本草經集註》:
    • 使藥:莽草
    • 反藥:栝樓、貝母、白斂、白及(半夏)
    • 惡藥:藜蘆
  6. 《藥性論》:
    • 使藥:遠志
    • 忌:豉汁
  7. 《綱目》:
    • 畏:飴糖、黑豆
    • 解毒法:冷水
  8. 《本草匯言》:
    • 身體虛弱、陰虛內熱、吐血、老年、體虛者及產婦禁服。

烏頭相關的方劑


烏頭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四肢關節疼痛半身不遂腰痛頭痛癱瘓腦中風類風濕性關節炎五十肩肩關節痛坐骨神經痛心臟痛心絞痛冠狀動脈疾病腹痛損傷關節痛鼻塞疼痛背痛感冒痛風偏頭痛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