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攻風敗毒散中包含藁本,主要是因為其具有 疏風解表、止痛 的功效。
藁本性溫,味辛,歸膀胱經,善於疏散風寒,止痛止癢,尤其適合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等症狀。
在攻風敗毒散中,藁本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其疏風解表、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治療風熱、風寒等引起的各種病症。
攻風敗毒散中包含芫花,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特性:
- 攻邪逐風: 芫花性溫,辛散,具有祛風解毒之效。其能散寒解表,驅除外邪,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疾病,如風寒感冒、風濕痹痛等,有一定的療效。
- 清熱解毒: 芫花對於外感熱毒、癰疽腫毒等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其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一些皮膚病也有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芫花在攻風敗毒散中主要起到攻邪逐風、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功效。
「攻風敗毒散」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其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
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肝經,善於疏散風邪,尤其適合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此外,羌活還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關節疼痛、腰腿疼痛等。
在「攻風敗毒散」中,羌活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外感風寒、風寒濕痺等症的效果。
攻風敗毒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解表: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之功效。能散髮表之風邪,解除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風散寒的功效。
- 止痛止癢: 防風亦具止痛止癢之效,可緩解風寒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蒼耳子、白芷等,共同發揮解表止癢之功。
攻風敗毒散方中包含烏頭,乃因其具有祛風散寒、止痛解毒之效。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脾、腎經,其辛溫之性可驅散寒邪,止痛解毒之效則可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及毒素。
此方中以烏頭配伍其他藥物,可發揮其祛風散寒、止痛解毒之效,並能有效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各種疾病,如風寒感冒、頭痛、肢體麻木等。
「攻風敗毒散」中加入「骨碎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肝腎,強筋骨:骨碎補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風邪易侵犯肝腎,導致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骨碎補能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從根本上抵禦風邪入侵。
- 祛風止痛,活血化瘀:骨碎補亦具祛風止痛、活血化瘀之效。風邪入體,易引起氣血瘀滯,疼痛難忍。骨碎補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散風邪,止痛消腫。
因此,在「攻風敗毒散」中加入骨碎補,能更好地發揮祛風敗毒、補肝腎、強筋骨、止痛消腫的功效,提升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分析「攻風敗毒散」方劑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目睛風牽斜外障,經年者」,即因風邪侵襲眼部經絡,導致眼瞼、目珠偏斜或僵直的外障眼病,且病程遷延日久者。古代醫家認為,此症多由風毒深伏、痰瘀阻絡,或肝風內動兼夾外風所致,需以「攻風逐邪、敗毒通絡」為法治之。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攻逐風邪:
- 羌活、防風:辛溫散風,祛頭面風邪,尤擅治「目赤瞼斜」等風證。
- 藁本:上行巔頂,散風止痛,助羌活、防風驅頭目風寒濕邪。
- 川烏、草烏: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逐深伏風寒濕邪,止痛力強。
敗毒瀉濁:
- 蕪花:逐水瀉痰,開通經絡閉塞,針對風毒夾痰滯留目絡之病機。
強筋通絡:
- 骨碎補:補肝腎、續筋骨,防風藥辛燥傷正,兼能活血通絡。
- 山鳥豆(可能為山烏豆或野扁豆):推測具祛風活血或解毒之效(因古籍記載不一,暫列為輔助通絡藥)。
治療原理
此方以「外散內攻」為核心:- 祛風為主:集中用辛溫燥烈之品(羌活、防風、二烏),直接驅散頭目風邪,破除經年痼結。
- 毒痰兼治:蕪花瀉痰逐水,助風藥開泄絡中痰瘀毒滯。
- 標本兼顧:骨碎補補益肝腎,緩解攻邪藥之燥性,防止耗傷正氣。
總結:「攻風敗毒散」透過猛藥攻逐、通絡散結,針對風毒痰瘀深伏目絡之頑疾,屬「峻劑祛邪」之代表方,體現中醫「絡病當攻」的治法思路。
傳統服藥法
藁本、蕪花、羌活、防風、川烏、草烏、山鳥豆、骨碎補。
水煎,食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毒,用量宜小,不可久服。
相同名稱方劑
攻風敗毒散, 出處:《眼科全書》卷四。 組成:藁本、芫花、羌活、防風、川烏、草烏、山烏豆、骨碎補。 主治:目睛風牽斜外障,經年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