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

芫花

YUAN HUA

  • 英文名稱:Daphnegenkwa Sieb. et Zucc. Daphnegenkwasieb.Etzucc. Lilac Daphne Flower Bud, Flosgenkwa
  • 別名:小葉金腰帶,南芫花,去水,悶頭花,兒草,浮脹草,頭痛花,杜芫,赤芫,地棉花,芫條花,九龍花,鬧魚花,大米花,莞花,癩頭花,芫花條,野丁香花,紫金花,毒魚,芫,棉花條,銀腰帶,敗花,金腰帶,藥魚草,毒老鼠花,老鼠花
  • 藥品來源:瑞香科植物芫花的乾燥花蕾,其根白皮(二層皮)也供藥用。春季花未開放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 道地藥材:河北, 陝西, 四川, 山東,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 湖南, 湖北, 貴州, 福建, 華東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 路旁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芫花的傳統功效


1. 峻下逐水

芫花,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峻下逐水之效,多見於治療水腫、痰飲等病症。

《神農本草經》記載芫花可治咳逆上氣、喉鳴喘等症,這些症狀往往與肺氣鬱滯、痰飲積聚有關,而芫花的峻下作用,能有效清除阻礙肺氣通暢的痰飲,從而緩解症狀。 《藥性論》則更明確指出芫花能「治心腹脹滿,去水氣」,說明其藥性直達病竈,能有效消除體內積聚的水分。 《本草綱目》也提到芫花能治療「水飲痰澼,脅下痛」,這與現代醫學中某些因水液代謝異常導致的疾病症狀相符。

《湯液本草》中記載胡洽使用芫花配伍甘遂、大戟等藥物治療痰癖、飲癖,說明芫花在治療水液代謝異常方面的應用,往往需要和其他藥物配合,以達到最佳療效並控制藥物毒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綱目》中提及張仲景的方劑,如小青龍湯、十棗湯,雖然並未直接使用芫花,但其治療水氣的思路,與芫花峻下逐水的功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針對不同階段的水腫進行治療。

《本草述鉤元》則從藥性角度分析,指出芫花雖有溫性,但其作用主要在於去水氣,並非單純溫熱之品。而《本草求真》則將芫花與大戟、甘遂相比,認為芫花苦辛兼具,能內洩外搜,對於水飲痰癖等症,療效顯著,但需謹慎用量,因為其毒性較強。 諸多古代醫籍對芫花的峻下逐水功效及其應用,提供了豐富的臨牀經驗,也提醒我們在使用此藥時需格外注意其毒性及配伍。

2. 止咳化痰

芫花,在古代醫籍中,其止咳化痰功效多與其利水消腫的特性相關聯,並非單純針對咳嗽痰症。諸多古籍記載佐證了其在治療咳嗽、痰飲方面的作用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神農本草經》記載芫花「主咳逆上氣,喉鳴喘,咽腫短氣」,說明其能治療因痰飲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這暗示著芫花能疏通經絡,排除痰飲,從而緩解呼吸道阻塞。

其次,《藥性論》提及芫花「治心腹脹滿,去水氣,利五臟寒痰,涕唾如膠者」,這表明芫花不僅能化痰,更能排除體內過多的水液,對於寒痰、濕痰引起的咳嗽尤為有效。 《日華子諸家本草》也簡潔地指出芫花能「療嗽」,進一步肯定了其止咳功效。

《本草綱目》則指出芫花可治「水飲痰澼,脅下痛」。 「水飲痰澼」指的就是水液和痰飲停滯於體內,造成胸脅疼痛,咳嗽等症狀。此處說明芫花能祛除導致咳嗽的根本原因——痰飲和水液的積聚。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綱目》及《湯液本草》也提到芫花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例如與甘遂、大戟等峻下藥合用,以達到更強的利水消痰效果,但需注意劑量,避免傷及正氣。 張仲景的治療方法也說明瞭芫花在治療水氣、咳嗽方面的應用,但需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選擇合適的方劑。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中芫花的止咳化痰功效,主要來自其強大的利水消腫及排除痰飲的能力。 然而,其藥性峻猛,需謹慎使用,並非所有咳嗽都能單用芫花治療。 古代醫家多強調其使用需根據病症的寒熱虛實而定,並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許多記載中更指出其需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最佳療效並減低毒副作用。

3. 清熱解毒

芫花,其「清熱解毒」功效主要體現在其強烈的洩水利濕作用上,並非直接作用於熱毒本身,而是通過排除體內導致發熱、腫痛等症狀的濕熱邪氣來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多部古代醫籍對此都有記載,但理解上存在一些差異。

《神農本草經》記載芫花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症,這些症狀在中醫觀點中,都與肺經、脾經的濕熱痰飲有關。《藥性論》則進一步指出其能治心腹脹滿、水腫等,說明其利水消腫的功效。《日華子本草》更簡潔地指出其療效在咳嗽和瘴瘧上,瘴瘧在古代指因濕熱之氣而引起的瘧疾。

《本草綱目》則將其作用與水飲、痰飲、脅痛等聯繫起來,並提及張仲景的方劑,如小青龍湯、十棗湯,也運用到具有相似功效的藥物來治療水氣。這些方劑的應用,暗示芫花的作用機制在於驅除體內積聚的水濕,從而緩解相關症狀,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本草述鉤元》則強調芫花雖有溫性,但其清熱解毒之功主要來自於其洩水之力。 《本草求真》更進一步區分芫花與大戟、甘遂的差異,指出芫花苦辛兼備,既能內瀉又能外搜,對付水飲、痰癖、皮膚脹滿等症效果顯著,但因其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

總而言之,古代醫家對芫花清熱解毒功效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其強烈的利水消腫作用上。通過排除體內過多的水濕,從而達到間接清熱解毒的效果。 其作用機理並非直接殺滅病邪,而是疏通水道,使濕熱之邪排出體外,從而使身體恢復平衡。 但需注意的是,芫花毒性較強,使用時需遵照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4. 瀉下

芫花在古代中醫典籍中,被廣泛記載具有瀉下功效,其作用機理主要在於其能強力驅逐體內水濕。不同典籍對其瀉下作用的描述各有側重,但總體指向一致。

《神農本草經》記載芫花「主咳逆上氣,喉鳴喘,咽腫短氣」,這些症狀都與肺部積痰、水濕停滯有關,芫花的瀉下作用能清除這些阻礙氣機通暢的病邪。 《藥性論》則更進一步指出芫花能「治心腹脹滿,去水氣,利五臟寒痰」,說明其瀉下作用不僅限於肺,也能作用於其他臟腑,排除體內積聚的水濕寒痰。

《本草綱目》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認為芫花「治水飲痰澼,脅下痛」,進一步闡明其瀉下功效針對的是體內水液停滯導致的病症,包括水腫、痰飲等,並能針對胸脅疼痛等症狀。 書中也提到芫花與甘遂、大戟等同用,能強力「逐水洩濕,能直達水飲窠囊隱僻之處」,顯示其瀉下之力度之強,但同時也警示需謹慎用藥,避免損傷正氣。

《本草綱目》更引用張仲景的經典方劑——小青龍湯和十棗湯,來闡述芫花在治療水飲方面的應用:小青龍湯以發散表邪為主,而十棗湯則以攻下里邪為主,芫花作為攻下藥,能有效驅逐體內水濕,但需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而選擇使用。 《本草述鉤元》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芫花辛溫之性,使其不僅能去水氣,還能治療寒毒寒痰,但需謹慎使用,避免傷及元氣。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芫花瀉下功效的理解,並非簡單的利水通便,而是基於其強力驅逐水濕、痰飲的特性,針對各種因水濕停滯導致的病症,如咳嗽、喘息、水腫、腹脹等,發揮其獨特的治療作用。 但需注意,芫花毒性較強,使用時需謹遵醫囑。

5. 清熱利尿

芫花,其清熱利尿的功效,歷來為醫家所重視。諸多古代醫籍皆有記載,其作用機理及臨牀應用,可從不同角度加以分析。

《神農本草經》記載芫花可治咳逆上氣、喉鳴喘等症,此與現代醫學中肺部積水、痰液阻塞呼吸道所致的症狀相符,說明芫花具有宣通肺氣、利水消痰的作用。 《藥性論》則指出其能治心腹脹滿、去水氣,利五臟寒痰,這表明芫花不僅能利水,還能化痰,並能作用於多個臟腑。 《本草綱目》提及芫花治水飲痰澼、脅下痛,更進一步說明其在治療水濕停滯、胸脅脹痛方面的功效。

多部典籍如《湯液本草》、《本草綱目》、《本草求真》等,都提到芫花與甘遂、大戟等藥物同用,可強力攻逐水飲,但同時也強調其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不可過量。 《本草綱目》中引述張仲景的治療方法,也說明芫花可以通過促進體液排出,達到清熱利尿的效果,與現代醫學中利尿劑的作用機理有所契合。 然而,《本草述鉤元》、《名醫別錄》等書也指出芫花雖有溫性,但其主要功效在於洩去體內濕熱之邪,並非適用於所有水腫,尤其要避免用於脾腎虛寒所致的水腫。

總而言之,古籍對芫花清熱利尿功效的描述,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藥理作用和臨牀應用。其強大的利水消痰作用,使其成為治療某些水濕停滯性疾病的有效藥物,但其毒性也需引起高度重視,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6. 驅蟲殺蟲

芫花,其驅蟲殺蟲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古代典籍中鮮有直接提及此效用。 大多數文獻記載其功效著重於瀉水逐濕、消痰止咳等方面。

《神農本草經》記載芫花「主咳逆上氣,喉鳴喘,咽腫短氣,鬼瘧,疝瘕,癰腫」,這些症狀多與痰濕、水飲停滯相關,而非蟲積。 《藥性論》則指出其能「治心腹脹滿,去水氣,利五臟寒痰」,同樣指向濕邪的病理。 《日華子諸家本草》記載其療「嗽、瘴瘧」,「嗽」即咳嗽,與痰飲有關;「瘴瘧」則是一種惡性瘧疾,與濕熱相關。

《本草綱目》雖未直接論述驅蟲,但提及芫花「治水飲痰澼,脅下痛」,說明其主要功效在於處理體內水液代謝失衡。 《湯液本草》中,芫花與甘遂、大戟等藥物合用於治療痰飲癖證,強調其峻下逐水之力。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闡述芫花、甘遂、大戟等藥物「逐水洩濕,能直達水飲窠囊隱僻之處」,說明其作用機制是通過強力洩瀉水飲來達到治療目的,而非針對蟲積。

《本草述鉤元》、《本經逢原》、《本草求真》等著作也從不同角度闡述芫花的作用機理,均與瀉水逐濕、消痰止咳相關,未見其驅蟲殺蟲的記載。 《名醫別錄》中提及芫花「消胸中痰水,水腫」,更強化了其利水消痰的功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芫花的記載主要集中在利水消痰、瀉熱解毒等方面,並未將其作為驅蟲殺蟲的主要藥物。 其強烈的峻下作用可能間接地影響腸道環境,但並非其主要藥理作用。 因此,單就芫花而言,其驅蟲殺蟲功效並無充分的古代文獻依據支持。

7. 利水消腫

芫花,作為一味峻下之品,其利水消腫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其作用機理主要在於強力驅逐水濕。

《神農本草經》記載芫花主治咳逆上氣、咽腫短氣等症,這與水濕上犯,阻礙氣機運行有關。 《藥性論》則更明確指出其能「治心腹脹滿,去水氣,瀉水腫脹滿」,說明芫花具有直接利水消腫的作用。 《本草綱目》中李時珍也提及芫花能治「水飲痰澼,脅下痛」,此皆水濕停滯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古籍中對芫花利水消腫的描述,大多指向「水飲痰澼」、「水腫脹滿」等實證,而非脾腎陽虛等虛寒性水腫。 《本草綱目》特別強調,芫花、甘遂、大戟等藥物「逐水洩濕,能直達水飲窠囊隱僻之處」,但同時也告誡「不可過劑,洩人真元」,說明其藥性峻烈,需謹慎使用。 《湯液本草》更提到芫花常與其他峻下藥合用,以達到強力洩水之效,但同時也強調需根據病情辨證施治,避免誤用傷身。 《本草述鉤元》則指出芫花辛溫之性,能去水氣並治寒毒寒痰,但仍提醒其耗損元氣的風險,需慎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記載表明芫花具有顯著的利水消腫功效,但其藥性峻猛,多用於治療因水濕停滯而導致的實證水腫,而非所有種類的水腫。 應用時需嚴格遵醫囑,切勿自行服用。

8. 活血化瘀

芫花,其活血化瘀功效並非其主要或顯著作用,古代典籍中鮮少直接提及。然而,從其所載之功效及現代藥理學推測,其活血化瘀作用可能間接存在。

多數典籍記載芫花主要功效為逐水消腫,例如《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咳逆上氣,喉鳴喘,咽腫短氣」,《藥性論》則指出其「主通利血脈,治惡瘡風痹濕」,以及《本草綱目》中提及「治水飲痰澼,脅下痛」。這些記載都指向芫花具有利水消腫、祛除體內痰飲濕邪的作用。

《藥性論》中「通利血脈」一句,值得推敲。 雖然沒有直接說明其活血化瘀能力,但考慮到瘀血常與水濕停滯相關,芫花通過強力利水消腫,可間接改善血液循環,減少瘀血形成的環境。 《本草綱目》中,李時珍闡述芫花、甘遂、大戟等藥物逐水洩濕的機制,並指出其「能直達水飲窠囊隱僻之處」,這暗示其強大的穿透力和疏通作用,可能間接對血液循環產生影響。

《名醫別錄》中提到芫花可治療「水腫、五水在五藏」,說明其作用於體內水液代謝。 當體內水液停滯,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形成瘀血。芫花通過改善水液代謝,間接地也可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發揮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總而言之,芫花活血化瘀的功效並非其主要功能,而是可能通過其強力利水消腫的作用間接實現。需注意的是,芫花毒性較大,應用需謹慎,切勿自行使用。 以上分析僅基於古代典籍的記載和現代藥理學的推測,並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

芫花的現代功效


1. 抗菌抗病毒

芫花全草煎劑、醋制芫花及苯制芫花水提液對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流感桿菌等有抑制作用,而芫花的水浸劑則對某些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 止痛功效

芫花乙醇提取物具有鎮痛、抗驚厥的功效。其鎮痛作用可被阿片受體特異性阻斷劑納洛酮所阻斷,故認為其鎮痛作用與興奮阿片受體有關。此外,芫花還能對抗士的寧所致驚厥,增強異戊巴比妥鈉的麻醉作用。

3. 其他功效

芫花具有致流產功效,其主要機制包括:

  1. 刺激子宮內膜產生炎症,使溶酶體破壞,釋放大量磷脂酶A,促使子宮蛻膜合成和釋放PG,興奮子宮平滑肌產生收縮作用。
  2. 損害胎盤組織,使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雌激素水平均降低,也有利於子宮收縮。

芫花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g;研末服0.6-1g,每日1次。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芫花的炮製


  • 芫花:揀淨雜質,篩去泥土。
  • 醋芫花:取淨芫花,加醋拌勻,潤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醋吸盡,呈微黃色,取出,晾乾。(每芫花100斤,用醋25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芫花的注意事項重點

  1. 孕婦禁用:芫花有刺激子宮收縮的作用,容易引起流產,故孕婦應禁用。
  2. 月經期間禁用:芫花能夠活血化瘀,容易導致月經過多,故月經期間應避免使用。
  3. 脾胃虛寒者禁用:芫花屬於溫性藥物,容易傷害脾胃虛寒者,故患有胃炎、慢性腸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的患者也不宜使用。
  4. 高血壓患者慎用:芫花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故高血壓患者慎用。
  5. 使用過量或長期使用:過量或長期使用芫花會對腎臟造成損傷,甚至出現腎功能不全,故應注意用量和使用時間。
  6. 體質虛弱及孕婦禁服:恐致流產。
  7. 與甘草相剋:不宜與甘草同用。
  8. 決明為解毒藥:可緩解芫花的毒性。
  9. 副作用包括:
    • 頭暈、頭痛、四肢疼痛等神經系統症狀
    • 口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
    • 皮膚發泡(因其揮發油具刺激性)
    • 發熱、寒戰或宮腔撕裂感(中期引產時使用芫花萜)

芫花相關的方劑


芫花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心肌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咳嗽肋間神經疼痛全身性水腫牙齒痛乳腺炎腰痛疥癬支氣管炎慢性肝炎腹水牛皮癬腹痛肺炎月經不調疼痛腸炎

芫花含有的化學成分


芫花(Genkwa), 芫花素(Genkwanin), 芹菜素(apigenin), 谷甾醇(sitosterol), 苯甲酸(benzoicacid), 芫花酯甲(Yuanhuacin), 芫花酯乙(Yuanhuadin), 芫花酯丙(Yuanhuafin), 芫花瑞香寧(Genkwadaphnin), 12-苯甲酰氧基瑞香毒素(12-Benzoxydaphnetoxin), 芫花酯丁(Yuanhuatin), 芫花酯戊(Yuanhuapin), 3'-羥基芫花素(3-Hydroxygenkwanin), 木犀草素-7-甲醇(Luteolin-7-methylether), 芫根甙(Yukanin), 木犀草素(Luteolin), 茸毛椴甙(Tilirosid), 脂肪酸(fattyacids), 棕櫚酸(palmiticacid), 油酸(oleicacid), 亞油酸(linoleicacid), 十一醛(Undecanal), 苯甲醛(benzaldehyde), a-呋喃甲醛(A-Furaldehyde), 苯乙醇(phenethylalcohol), 1-辛烯-3-醇(1-octen-3-ol), 葎草烯(humulene), 丙酸牻牛兒醇酯(Geraniolpropionate), 橙花醇戊酸酯(Nerolpentanoat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