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五明狼毒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可緩解狼毒的毒性,並降低其對人體的損害。
2. 滋陰潤燥: 狼毒屬燥熱之物,易傷陰耗津。生地黃可滋陰潤燥,補益陰血,減輕狼毒對人體的燥熱之害,保護人體的正常功能。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大五明狼毒丸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有效緩解狼毒的毒性,保護人體健康。
大五明狼毒丸中包含附子,主要是為了 增強藥效,並溫補陽氣。
附子味辛甘、性熱,歸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止痛消腫、利水消腫的功效。而狼毒性寒,毒性較大,容易損傷陽氣,故以附子溫陽補氣,平衡狼毒的寒性,防止其寒性過盛而傷及正氣。此外,附子也能 促進藥物在體內吸收和代謝,提高整體療效。
總之,附子在大五明狼毒丸中發揮著溫陽補氣,平衡寒性,增強藥效的重要作用。
大五明狼毒丸中含有大黃,其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之功效。狼毒丸主治毒熱壅盛、癰疽疔瘡、腸胃積熱等症,而大黃能清熱解毒,瀉火通便,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清除體內毒熱,消腫止痛。
- 行氣導滯:大黃亦有行氣導滯的作用,可促進腸胃蠕動,排除積滯,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狼毒丸中含有其他具有較強毒性的藥物,大黃的加入能促進其在腸道中的排出,降低毒性,保障患者安全。
大五明狼毒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腎壯陽,溫陽散寒: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的功效。狼毒丸屬於寒涼之劑,加入肉蓯蓉可以溫腎陽,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腎陽,並輔助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 改善腎虛所致的症狀: 狼毒丸主治瘕瘕積聚、癥瘕痞塊、淋病、陰癢等病症,而腎虛往往是這些疾病的病因之一。肉蓯蓉補腎壯陽,可以改善腎虛所致的症狀,配合狼毒丸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五明狼毒丸中含有「人參」的原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扶正培元,增強抵抗力: 狼毒性烈,可傷及脾胃,導致正氣虛弱。人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之效,可抵消狼毒的毒性,增強患者抵抗力,避免因正氣不足而加重病情。
- 調和藥性,減輕毒副作用: 人參性溫和,可調和狼毒的寒涼之性,使其藥力更為平和,減輕其對人體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總之,人參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患者的抵抗力,更能調和狼毒的藥性,使其更安全有效地發揮療效。
大五明狼毒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 補血活血,調和藥性: 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狼毒性峻烈,容易傷血傷陰,而當歸能補血活血,緩解狼毒的毒性,使其更易於被人體吸收,並減少副作用。
- 增強藥效: 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和藥效的發揮。其活血化瘀的功效,也能促進組織修復,有助於治療狼毒引起的病症。
大五明狼毒丸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噁心等症狀。狼毒丸屬於毒性較強的方劑,服用後易出現胃腸道不適,半夏可起到保護胃腸、緩解嘔吐的作用。
- 燥濕化痰: 半夏還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祛除痰溼,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狼毒丸的毒性容易造成痰液粘稠、咳痰不暢,半夏的加入有助於化痰排痰,減輕症狀。
大五明狼毒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助藥力:狼毒性寒,入藥需謹慎,容易傷脾胃。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可以溫暖脾胃,抵消狼毒的寒性,增強藥效。
- 調和藥性,減緩毒性:乾薑能調和藥性,降低狼毒的毒性。狼毒性烈,容易傷正氣,乾薑可以溫補脾胃,保護正氣,減少毒性對人體的傷害。
大五明狼毒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藥力: 桂枝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狼毒性寒,易傷陽氣,桂枝可溫陽助藥力,避免狼毒傷陽,降低毒副作用。
- 調和藥性,緩和毒性: 桂枝辛溫,可調和狼毒之寒毒,緩和其對人體產生的強烈刺激,使藥物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減輕毒性反應。
因此,桂枝在大五明狼毒丸中起到重要的調和作用,既能幫助狼毒發揮療效,又能減輕其毒副作用,保障患者安全。
大五明狼毒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肺散寒,通鼻竅: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通鼻竅的功效。狼毒丸用於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疾病,而細辛的溫肺散寒作用可改善鼻腔的血液循環,促進鼻腔黏膜的修復,同時通鼻竅,利於鼻炎的治療。
- 佐藥增效: 細辛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狼毒、大戟等藥性相合,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細辛的辛散之性,可以使藥性更易於滲透到鼻腔深處,發揮更大的治療作用。
大五明狼毒丸中包含五味子,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五味子性酸甘,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固精縮尿之功效。方中狼毒性烈,易傷肺腎,五味子可緩解其毒性,保護肺腎。
其二,五味子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狼毒性強,易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五味子可增強免疫力,抵抗狼毒的毒性,促進機體恢復。
大五明狼毒丸中包含花椒,主要源於其辛溫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
花椒性溫,入脾胃經,可溫中止痛,散寒除濕。狼毒丸作為治療寒濕凝滯、氣血瘀阻等症的方劑,花椒可配合其他藥物,溫經散寒,驅除寒濕,並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此外,花椒亦可起到引藥入經的作用,使藥效更能深入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五明狼毒丸」中包含芫花,主要原因如下:
一、 瀉下攻毒:芫花性寒,味苦,具有強烈瀉下作用,能清熱解毒,驅除體內積熱毒邪。配合其他藥材如狼毒、巴豆等,能有效治療濕熱瘀毒所致的各種疾病,如腸道積滯、皮膚病等。
二、 破血通絡:芫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在「大五明狼毒丸」中,芫花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起到破血通絡的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然而,芫花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且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大五明狼毒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莽草(又稱狼毒),主要是因為莽草具有獨特的藥理性質。在中醫理論中,莽草屬於寒性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功能,能有效對應各類熱毒引起的病症。
莽草中的活性成分如莽草甙和金莽草甙等,具有抗菌、抗炎的特性,能夠幫助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此外,其對於某些腫瘤細胞也顯示出抑制作用,進一步支持了在中藥方劑中使用莽草的理論基礎。
綜合來看,莽草的加入使得大五明狼毒丸在清熱解毒、抗炎以及提高免疫力方面的功能得到了強化,符合中醫治療熱毒病症的需求,進一步提升了這一方劑的整體療效。
「大五明狼毒丸」方劑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有二:
-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其燥濕化痰之功,能清除濕痰阻滯,並降逆止嘔,緩解因濕痰阻滯所致的嘔吐、胸悶等症狀,配合狼毒等藥物,增強祛除毒邪之效。
- 行氣散結,消腫止痛: 厚朴具行氣散結之效,能疏通氣機,消除鬱結,並消腫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腫痛,可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五明狼毒丸中包含防己,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散寒: 防己味苦性寒,具有祛風散寒、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寒溼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狼毒、草烏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驅散寒邪的作用。
- 通利水濕: 防己還能利水滲溼,對於風寒溼邪引起的腫脹、積水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與方中其他利水藥物如商陸、甘遂等協同作用,起到消腫利水的功效。
因此,防己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大五明狼毒丸祛風散寒的功效,也加強了其利水消腫的效果,使該方劑能夠更加有效地治療風寒溼邪引起的各種病症。
大五明狼毒丸中加入旋覆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旋覆花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降氣止嘔、化痰散結的功效。狼毒丸主治肺熱壅盛、痰熱互結所致的咳嗽、喘促、咯痰不爽等症。旋覆花可降肺氣,止咳化痰,輔助狼毒丸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 調和藥性:狼毒丸藥性較烈,容易傷陰耗氣。旋覆花可緩解狼毒丸的毒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人體產生過大的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大五明狼毒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些特定的疾病。其成分中包含巴豆,這是因為巴豆具有強烈的瀉下作用,能夠有效清除腸內的積滯與毒素。在方劑中加入巴豆,主要是為了增強藥物的療效,尤其在治療便祕或腸道阻塞的情況下。
此外,巴豆的苦味和溫熱特性,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增強消化功能,適合用於需要進行排毒或清腸的狀況。然而,巴豆的使用需謹慎,因為過量可能會引發腹瀉或其他副作用。因此,在大五明狼毒丸的配方中,巴豆所佔的比例通常會受到嚴格控制,以平衡其療效和安全性。
綜合來看,巴豆在大五明狼毒丸中的加入,主要是為了增強其通便、排毒的效果,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成治療目的。
大五明狼毒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此方主要針對肺熱咳嗽,杏仁可以清熱潤肺,緩解肺燥,幫助止咳化痰。
- 宣肺通竅:杏仁還具有宣肺通竅的作用,可以開宣肺氣,改善呼吸道阻塞,有利於痰液排出,更有效地消除肺熱咳嗽。
因此,杏仁作為大五明狼毒丸的組成成分,可以有效改善咳嗽、痰多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堅癖痞在人胸脅,或在心腹」,指頑固停聚的痰飲、瘀血、寒凝等病理產物結於胸腹,形成硬塊痞滿、按之堅實的病證。其病機關鍵在於「陰實凝聚」,屬寒濕痰瘀互結而成的有形之積,非單純溫補或攻下可解,需以峻藥破積、溫通行散為治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毒藥攻邪」為核心,結合溫補、調氣、滌痰三法,層次分明:
峻藥破積
- 狼毒(君藥):辛散苦降,毒性峻烈,專攻「積聚、痰飲、蟲毒」,破除胸腹頑固癥結。
- 芫花、莽草、巴豆:協狼毒逐水滌痰、瀉冷積,巴豆更以其辛熱之性「開竅宣滯」,破沉寒痼冷。
溫陽散寒
- 附子、乾薑、桂心、蜀椒:形成「四逆湯」變方,溫振脾腎陽氣,散寒化凝,從根本消除陰寒結聚之因。
- 細辛:深入三陰,散寒通絡,助陽藥透達病所。
調和氣血
- 人參、當歸、乾地黃:益氣養血,防攻伐傷正,寓「攻不傷正」之旨。
- 厚朴、杏仁:一降氣一宣肺,調暢氣機,助痰瘀下行。
滌痰逐飲
- 半夏、旋覆花:化痰降逆,針對「痞堅」中的痰濕成分。
- 蓯蓉、五味子:潤腸斂肺,既防燥藥傷津,又調節通澀平衡。
【配伍特點】
- 剛柔相濟:狼毒、巴豆等峻藥配人參、地黃等滋養,避免純攻傷正。
- 動靜結合:附子、細辛之辛動,佐五味子酸收,防辛散太過。
- 多法並用:攻積、溫陽、化痰、調氣並行,全面針對「寒、痰、瘀、虛」複合病機。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的傳統思路,通過劇烈藥性強行瓦解痼結,同時以溫補調護脾胃,確保攻邪不傷根本,適用於正氣尚支撐的頑固實證。
傳統服藥法
狼毒4兩,乾地黃4兩,附子1兩,大黃1兩,蓯蓉1兩,人參1兩,當歸1兩,半夏2兩,乾薑1兩半,桂心1兩半,細辛1兩,五味子1兩,蜀椒1兩,(艹閭)茹(熬令煙盡)1兩,芫花半兩,莽草半兩,厚朴半兩,防己半兩,旋覆花半兩,巴豆24枚,杏仁30枚。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丸,日2夜1。以知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五明狼毒丸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並注意以下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 有出血傾向、高血壓、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 服藥期間不宜飲酒。
- 服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同名稱方劑
大五明狼毒丸, 出處:《千金》卷十一。 組成:狼毒4兩,乾地黃4兩,附子1兩,大黃1兩,蓯蓉1兩,人參1兩,當歸1兩,半夏2兩,乾薑1兩半,桂心1兩半,細辛1兩,五味子1兩,蜀椒1兩,(艹閭)茹(熬令煙盡)1兩,芫花半兩,莽草半兩,厚朴半兩,防己半兩,旋覆花半兩,巴豆24枚,杏仁30枚。 主治:堅癖痞在人胸脅,或在心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