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斷散

XU DU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二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7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肝經 16%
脾經 16%
肺經 15%
腎經 12%
胃經 7%
膽經 4%
心包經 3%
大腸經 3%
膀胱經 1%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續斷散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續斷散主要用於治療骨折、跌打損傷等,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骨骼生長,消腫止痛。
  2. 通絡止痛:川芎能通經絡,止痛,配合續斷等藥物,可緩解疼痛,促進骨折癒合。

續斷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因為生地黃具有以下功效:

  1. 涼血止血: 生地黃性寒,具有涼血止血之效,可治療因血熱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外傷出血、吐血、便血等。續斷散本身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搭配生地黃可更好地達到止血止痛的效果。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因血熱津傷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續斷散主要治療跌打損傷,而跌打損傷往往伴隨瘀血阻滯、氣血運行不暢,生地黃的滋陰潤燥作用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續斷散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養血生髓:續斷散主治腰膝痠軟、筋骨疼痛、骨折癒合不佳等症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生髓之效。其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骨骼生長,有助於骨骼癒合,與續斷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2. 潤燥滑利,通經絡:續斷散中的續斷偏於補腎壯筋,而當歸則兼具潤燥滑利之功。當歸能潤滑筋骨,通利血脈,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療效。

續斷散中加入肉蓯蓉,是基於其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歸腎、大腸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續斷散主要用於治療腎虛腰痛、筋骨痿軟、小便頻數等症狀。而肉蓯蓉的補腎壯陽作用,可以增強腎氣,改善腰痛、筋骨痿軟等症狀;其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腎虛引起的便祕。

因此,在續斷散中加入肉蓯蓉,可以更好地發揮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腎虛腰痛、筋骨痿軟等症狀的目的。

續斷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助續斷活血止痛:續斷擅長補肝腎、強筋骨,但性偏寒涼,對於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效果有限。乾薑性溫,可溫經散寒,促進氣血運行,與續斷相輔相成,增強其活血止痛之效。
  2. 配合續斷補腎壯骨:續斷補腎壯骨,但單獨使用易耗氣傷陽。乾薑溫陽補氣,可溫煦腎陽,有助於續斷補腎壯骨之效,防止其單獨使用造成陽氣不足。

因此,續斷散中加入乾薑,不僅可增強活血止痛之效,更可溫陽補氣,使藥效更為完善。

續斷散,顧名思義,以「續斷」為主要藥材,因其藥性具有強力補益筋骨、強健筋脈之效。

「續斷」一名源於其「續絕傷,接斷骨」之功效,性溫味甘,入肝腎經,能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並具有活血化瘀之效。

故續斷散中以「續斷」為君藥,正是因其藥性與功效能有效治療筋骨疼痛、筋骨損傷、骨折等病症,起到關鍵作用,與其他藥材搭配,發揮協同作用,更能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續斷散中添加附子,旨在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以助續斷等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附子為溫陽補火之藥,能溫經散寒,驅除體內寒邪,改善肢體痺痛、關節冷痛等症狀。而續斷則善於補肝腎、強筋骨,但其性寒,單用難以溫經散寒,故需附子配伍,以溫陽助其發揮補益筋骨之效。

附子的加入,既可溫陽散寒,又可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續斷等藥物更好地發揮補益筋骨、止痛等功效,從而更好地治療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肢體痺痛、關節冷痛等症。

續斷散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經散寒,助續斷補腎:續斷性寒,擅長補肝腎,但恐寒邪阻滯,影響藥力發揮。桂枝性溫,可溫經散寒,助續斷補腎氣,提升藥效。

二、通絡止痛,協調藥性:續斷散主要針對筋骨疼痛,而桂枝具通絡止痛之效,與續斷相輔相成,加強療效。同時,桂枝能調和藥性,避免續斷寒性過強,造成身體不適。

續斷散中包含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本,助續筋骨: 續斷散以續筋接骨為主要功效,人參則具有大補元氣、扶正固本之效。人參能補益脾肺之氣,提升機體的免疫力,從而促進傷口癒合,並增強骨骼的修復能力,達到更好的接骨效果。
  2. 協調藥性,增強功效: 續斷散中包含一些寒涼藥物,如續斷、當歸等。人參性溫,加入後能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寒涼藥物過度損傷脾胃,並增強藥物的整體功效,使藥效更趨於平和穏定。

續斷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續斷散中主要藥材為續斷,性溫燥,擅長補肝腎、強筋骨。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藥性,緩解續斷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避免出現口乾舌燥等副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解毒等功效。加入甘草,能增強續斷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同時也能緩解續斷可能造成的其他不適。

續斷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經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續斷散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而細辛的溫經散寒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溫暖經絡,緩解疼痛,輔助續斷活血化瘀,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二、通絡止痛: 細辛辛散通絡,可通經活絡,緩解局部瘀滯,配合續斷活血化瘀,進一步消腫止痛,促進傷患處恢復。

續斷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續斷擅長補肝腎,強筋骨,而白芷則長於祛風濕,通鼻竅,兩者相配,可協同作用,既能補益肝腎,又能祛風散寒,更能通利關節,有效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
  2. 引藥上行,達病所: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升散之性,可以引導續斷之藥力上行,直達頭面、關節等病變部位,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主治功效


續斷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聖濟總錄》、《仁齋直指方論》、《雞峰普濟方》、《養老奉親書》、《幼幼新書》、《劉涓子鬼遺方》、《外臺秘要》、《太平聖惠方》、《醫學綱目》、《不居集》、《赤水玄珠》、《濟陽綱目》、《古今醫統大全》、《備急千金要方》等醫籍記載,續斷散的應用廣泛,主要功效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治療金瘡傷筋骨:

這是續斷散最為原始且核心的功效。《聖濟總錄》明確指出,續斷散用於「治金瘡傷中筋骨」。古人認為金屬利器所傷,尤其是傷及筋骨,若不及?處理,易受風寒侵襲,導致後續疼痛不止,甚至終身不癒。續斷散的藥理作用在於加速受損筋骨的修復,並促進血液循環,避免血氣凝滯。正如《聖濟總錄》所言:「骨頭折斷,筋腱斷裂,也可以接續起來,關鍵是要趁著血氣還沒有變冷的時候,馬上進行治療。」

2. 治療跌打損傷及外傷:

續斷散不僅用於金屬外傷,也適用於跌打損傷。《聖濟總錄》提到「治從高墜墮,傷損筋骨,發熱腫痛」,顯示續斷散能夠治療因跌落等原因造成的筋骨損傷。透過活血化瘀,續斷散可以減輕疼痛,並消腫止痛。

3. 治療婦科疾病:

續斷散在婦科疾病的應用也頗為廣泛。《聖濟總錄》中多處提到續斷散用於治療婦女的「漏下」之症,包括赤白帶下、經水過多等。這些應用顯示續斷散具有止血、調經、固澀等功效,並能改善女性因氣血不調引起的相關症狀。尤其針對產後體虛,續斷散亦可發揮補益氣血、調和陰陽的作用,如《太平聖惠方》記載,續斷散可治療「產後虛羸,不思飲食,多臥少起,精神昏悶」。

4. 治療腎氣虛衰及陽道不振:

《雞峰普濟方》記載,續斷散亦可用于治療「腎氣虛衰,陽道不振」,這體現了續斷散的補腎功效,通過補益腎氣,可以改善因腎虛引起的性功能障礙等問題。

5. 治療骨蒸勞熱及虛勞:

許多醫書,如《醫學綱目》、《不居集》、《赤水玄珠》、《濟陽綱目》、《古今醫統大全》等都提到續斷散可治「骨蒸勞熱,傳屍瘦病,潮熱煩躁,喘嗽氣急,身疼盜汗」。這說明續斷散對於因虛勞引起的發熱、盜汗、消瘦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通過滋陰清熱、補益氣血,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6. 其他功效:

續斷散還被用於治療氣滯腰痛(《聖濟總錄》)、盜汗不止(《雞峰普濟方》)、老人風冷展筋骨(《養老奉親書》)、金瘡中風痙(《太平聖惠方》)、下焦虛寒遠血(《太平聖惠方》)等。這些應用進一步說明續斷散具有廣泛的治療範圍,能夠針對不同的病因和症狀發揮藥效。

治療原理分析:

續斷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活血化瘀,續筋接骨: 針對外傷,續斷散中的川芎、當歸等藥物可以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為受損組織提供充足的營養,加速修復。續斷本身具有續筋接骨之功效,可直接促進筋骨癒合。
  • 補益氣血,強壯筋骨: 人參、當歸等藥物可以補益氣血,增強體質,為筋骨的修復提供物質基礎。肉蓯蓉、續斷等可補肝腎,強健筋骨,從根本上改善體虛帶來的筋骨損傷。
  • 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針對風寒濕邪侵襲,續斷散中的乾薑、桂枝等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的作用,可改善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等症狀。
  • 滋陰清熱,調和陰陽: 針對虛勞發熱等症狀,續斷散中的生地黃等可以滋陰清熱,調和陰陽,改善因虛熱引起的發熱、盜汗等症狀。
  • 固攝止帶,調經止血: 針對婦科疾病,續斷散通過補益氣血、固攝止帶、調經止血等作用,改善婦女的月經不調、帶下等問題。

總而言之,續斷散的治療原理是多方面的,其藥物組成相互協同,共同作用,發揮了活血化瘀、補益氣血、續筋接骨、溫經散寒、滋陰清熱等多重功效,廣泛應用於各種傷科、婦科及虛勞疾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續斷散具有活血化瘀、補益肝腎、強筋骨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絲球腎炎血尿子宮頸炎全身酸痛四肢感到疼痛昏迷四肢關節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續斷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續斷1兩,牛膝1兩(去蘆,酒浸)。 主治:老人風冷,轉筋骨痛。

續斷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五。 組成:續斷1兩,威靈仙1兩(去土,銼,焙),桂1兩(去粗皮),當歸(銼,焙)1兩。 主治:氣滯,腰卒痛。

續斷散, 出處:《鬼遺》卷二。 組成:川芎1兩半,乾地黃2兩,蛇銜2兩,當歸1兩半,蓯蓉1兩半,乾薑3分(炮),續斷3兩,附子3分(炮),漢椒3分(出汗去目),桂心3分,人參1兩,甘草1兩(炙),細辛2分,白芷3分(一方有芍藥1兩半)。 主治:金瘡,中筋骨。

續斷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一。 組成:續斷1兩,川芎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蘆頭),黃耆半兩(銼),羌活半兩,白茯苓3分,熟乾地黃1兩,五味子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酸棗仁半兩(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 主治:産後虛羸,不思飲食,多卧少起,精神昏悶。

續斷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組成:續斷1兩半,柏葉1兩半,川芎1兩半,禹餘糧1兩半(煅,醋淬3-5遍),熟艾1兩半(炒),阿膠1兩半(炙令燥),赤石脂1兩半,牡蠣1兩半(燒,研),生乾地黃1兩半(切,焙),當歸1兩半(切,焙),丹參1兩半,鹿茸1兩半(去毛酥炙),鱉甲(醋炙)1兩半,鮀甲2兩(醋炙),地榆(銼)2兩。 主治:婦人帶下白色。

續斷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九。 組成:續斷2兩,生乾地黃2兩(焙),地榆2兩,芍藥2兩,蛇銜2兩,甘草2兩(炙,銼),當歸2兩(切,焙),川芎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人參2兩,杜蘅2兩,肉蓯蓉(酒浸,切,焙)2兩,乾薑1兩(炮),細辛(去苗葉)1兩,桂(去粗皮)1兩半,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半兩,牡蠣(煅,研)1兩。 主治:金瘡傷,中筋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