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續斷散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續斷散主要用於治療骨折、跌打損傷等,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骨骼生長,消腫止痛。
- 通絡止痛:川芎能通經絡,止痛,配合續斷等藥物,可緩解疼痛,促進骨折癒合。
續斷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因為生地黃具有以下功效:
- 涼血止血: 生地黃性寒,具有涼血止血之效,可治療因血熱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外傷出血、吐血、便血等。續斷散本身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搭配生地黃可更好地達到止血止痛的效果。
- 滋陰潤燥: 生地黃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因血熱津傷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續斷散主要治療跌打損傷,而跌打損傷往往伴隨瘀血阻滯、氣血運行不暢,生地黃的滋陰潤燥作用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續斷散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養血生髓:續斷散主治腰膝痠軟、筋骨疼痛、骨折癒合不佳等症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生髓之效。其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骨骼生長,有助於骨骼癒合,與續斷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 潤燥滑利,通經絡:續斷散中的續斷偏於補腎壯筋,而當歸則兼具潤燥滑利之功。當歸能潤滑筋骨,通利血脈,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療效。
續斷散中加入肉蓯蓉,是基於其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歸腎、大腸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續斷散主要用於治療腎虛腰痛、筋骨痿軟、小便頻數等症狀。而肉蓯蓉的補腎壯陽作用,可以增強腎氣,改善腰痛、筋骨痿軟等症狀;其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腎虛引起的便祕。
因此,在續斷散中加入肉蓯蓉,可以更好地發揮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腎虛腰痛、筋骨痿軟等症狀的目的。
續斷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助續斷活血止痛:續斷擅長補肝腎、強筋骨,但性偏寒涼,對於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效果有限。乾薑性溫,可溫經散寒,促進氣血運行,與續斷相輔相成,增強其活血止痛之效。
- 配合續斷補腎壯骨:續斷補腎壯骨,但單獨使用易耗氣傷陽。乾薑溫陽補氣,可溫煦腎陽,有助於續斷補腎壯骨之效,防止其單獨使用造成陽氣不足。
因此,續斷散中加入乾薑,不僅可增強活血止痛之效,更可溫陽補氣,使藥效更為完善。
續斷散,顧名思義,以「續斷」為主要藥材,因其藥性具有強力補益筋骨、強健筋脈之效。
「續斷」一名源於其「續絕傷,接斷骨」之功效,性溫味甘,入肝腎經,能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並具有活血化瘀之效。
故續斷散中以「續斷」為君藥,正是因其藥性與功效能有效治療筋骨疼痛、筋骨損傷、骨折等病症,起到關鍵作用,與其他藥材搭配,發揮協同作用,更能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續斷散中添加附子,旨在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以助續斷等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附子為溫陽補火之藥,能溫經散寒,驅除體內寒邪,改善肢體痺痛、關節冷痛等症狀。而續斷則善於補肝腎、強筋骨,但其性寒,單用難以溫經散寒,故需附子配伍,以溫陽助其發揮補益筋骨之效。
附子的加入,既可溫陽散寒,又可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續斷等藥物更好地發揮補益筋骨、止痛等功效,從而更好地治療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肢體痺痛、關節冷痛等症。
續斷散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經散寒,助續斷補腎:續斷性寒,擅長補肝腎,但恐寒邪阻滯,影響藥力發揮。桂枝性溫,可溫經散寒,助續斷補腎氣,提升藥效。
二、通絡止痛,協調藥性:續斷散主要針對筋骨疼痛,而桂枝具通絡止痛之效,與續斷相輔相成,加強療效。同時,桂枝能調和藥性,避免續斷寒性過強,造成身體不適。
續斷散中包含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固本,助續筋骨: 續斷散以續筋接骨為主要功效,人參則具有大補元氣、扶正固本之效。人參能補益脾肺之氣,提升機體的免疫力,從而促進傷口癒合,並增強骨骼的修復能力,達到更好的接骨效果。
- 協調藥性,增強功效: 續斷散中包含一些寒涼藥物,如續斷、當歸等。人參性溫,加入後能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寒涼藥物過度損傷脾胃,並增強藥物的整體功效,使藥效更趨於平和穏定。
續斷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續斷散中主要藥材為續斷,性溫燥,擅長補肝腎、強筋骨。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藥性,緩解續斷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避免出現口乾舌燥等副作用。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解毒等功效。加入甘草,能增強續斷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同時也能緩解續斷可能造成的其他不適。
續斷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經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續斷散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而細辛的溫經散寒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溫暖經絡,緩解疼痛,輔助續斷活血化瘀,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二、通絡止痛: 細辛辛散通絡,可通經活絡,緩解局部瘀滯,配合續斷活血化瘀,進一步消腫止痛,促進傷患處恢復。
續斷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續斷擅長補肝腎,強筋骨,而白芷則長於祛風濕,通鼻竅,兩者相配,可協同作用,既能補益肝腎,又能祛風散寒,更能通利關節,有效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
- 引藥上行,達病所: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升散之性,可以引導續斷之藥力上行,直達頭面、關節等病變部位,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續斷散 」
中藥方劑「續斷散」,其主要成分有川芎、生地黃、當歸、肉蓯蓉、乾薑、續斷、附子、桂枝、人參、甘草、細辛、白芷等,具有金瘡、中筋骨的功效。
1. 川芎
川芎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2.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3. 白芷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白芷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可治療感冒、咳嗽,使呼吸暢通,並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能力,可幫助排膿。
4.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5. 當歸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6. 附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7. 乾薑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8. 肉蓯蓉
肉蓯蓉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肉蓯蓉還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改善貧血、促進血液循環、強壯筋骨等功效。另外,肉蓯蓉還能益精,助陽、補腎,治男子五勞七傷、陰痿不舉、積有十年、癢濕、小便淋瀝,溺時赤黃,肝虛、腎虛引起的精力不足和陰莖勃起困難。然而,肉蓯蓉性溫,服用過多可能會導致上火,因此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9. 人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10.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11. 細辛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12. 續斷
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它可以增強體能、免疫力,增生殖、內分泌系統機能,強筋骨,止崩漏,利尿通淋,消腫止痛,安胎。續斷常被用於治療腰腿疼痛、跌打損傷、腰膝酸軟、風濕痹痛、崩漏、胎漏、跌撲損傷、腎炎、水腫等疾病。另外,續斷還能舒緩筋骨疼痛,修復筋骨組織,輔助治療經絡相關病症。
總 080;
中藥方劑「續斷散」具有金瘡、中筋骨的功效,其主要成分有川芎、生地黃、當歸、肉蓯蓉、乾薑、續斷、附子、桂枝、人參、甘草、細辛、白芷等。這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補益肝腎、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有效治療金瘡、中筋骨等疾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續斷散具有活血化瘀、補益肝腎、強筋骨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續斷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續斷1兩,牛膝1兩(去蘆,酒浸)。 主治:老人風冷,轉筋骨痛。
續斷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五。 組成:續斷1兩,威靈仙1兩(去土,銼,焙),桂1兩(去粗皮),當歸(銼,焙)1兩。 主治:氣滯,腰卒痛。
續斷散, 出處:《鬼遺》卷二。 組成:川芎1兩半,乾地黃2兩,蛇銜2兩,當歸1兩半,蓯蓉1兩半,乾薑3分(炮),續斷3兩,附子3分(炮),漢椒3分(出汗去目),桂心3分,人參1兩,甘草1兩(炙),細辛2分,白芷3分(一方有芍藥1兩半)。 主治:金瘡,中筋骨。
續斷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一。 組成:續斷1兩,川芎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蘆頭),黃耆半兩(銼),羌活半兩,白茯苓3分,熟乾地黃1兩,五味子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酸棗仁半兩(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 主治:産後虛羸,不思飲食,多卧少起,精神昏悶。
續斷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組成:續斷1兩半,柏葉1兩半,川芎1兩半,禹餘糧1兩半(煅,醋淬3-5遍),熟艾1兩半(炒),阿膠1兩半(炙令燥),赤石脂1兩半,牡蠣1兩半(燒,研),生乾地黃1兩半(切,焙),當歸1兩半(切,焙),丹參1兩半,鹿茸1兩半(去毛酥炙),鱉甲(醋炙)1兩半,鮀甲2兩(醋炙),地榆(銼)2兩。 主治:婦人帶下白色。
續斷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九。 組成:續斷2兩,生乾地黃2兩(焙),地榆2兩,芍藥2兩,蛇銜2兩,甘草2兩(炙,銼),當歸2兩(切,焙),川芎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人參2兩,杜蘅2兩,肉蓯蓉(酒浸,切,焙)2兩,乾薑1兩(炮),細辛(去苗葉)1兩,桂(去粗皮)1兩半,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半兩,牡蠣(煅,研)1兩。 主治:金瘡傷,中筋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