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醫學觀點看白帶

白帶是女性陰道和子宮頸腺體分泌的液體,混合了脫落的細胞和正常的陰道菌群,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有助於維持陰道的自淨功能和濕潤度。
正常白帶的特徵,顏色通常是透明、白色或微黃色。質地會隨月經週期變化,從水樣、黏稠到像蛋清一樣有彈性,通常沒有氣味或只有非常輕微的氣味。
白帶的量因人而異,且受月經週期、懷孕、性興奮、壓力、荷爾蒙藥物(如避孕藥)等因素影響。如果發生異常變化時,可能暗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
常見的白帶異常類型及其可能原因,包含細菌性陰道炎、念珠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等等。
中醫對於處理白帶具有千年以上的經驗,並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所以如果是反覆發作的白帶異常,也可以考慮從中醫的觀點來理解。
從中醫的觀點看白帶
白帶問題困擾中國女性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因此中醫在處理這一症狀方面,累積了極為豐富的經驗。
清代名醫王士雄曾說:「帶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潤,本非病也。」這句話指出,女性陰道本就會分泌少量潤滑液,若量適中、無異味與異常,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唯有當白帶明顯增多、持續不止,呈帶狀流出,並伴隨其他不適症狀時,才視為病理現象,需加以辨證治療。
歷代中醫對白帶的成因判斷相當明確,最常見的病機主要有兩種:脾虛與腎虛。
在中醫理論中,「脾主運化」,意指脾臟負責水液與營養的運輸與轉化。若脾氣虛弱,運化失常,水濕無法正常輸布,便會滯留體內,形成「濕邪」。
而由脾虛所生的濕邪,特性為重濁並趨於下行,極易下注至下焦(即下腹部)——尤其是女性的胞宮(子宮及其周圍組織)與陰道。
當濕邪滯留於下焦,與胞宮氣血互相搏結,經絡運行受阻,便會導致陰道分泌物異常增多,形成白帶。這也是中醫治療白帶時,特別強調健脾化濕、調和氣血的根本原因。

脾虛白帶具備以下的特點:
- 量多:脾虛生濕,濕邪積聚,故白帶量多。
- 色白或淡黃:濕邪性質黏膩,顏色多偏白或淡黃。
- 質稀薄:脾虛運化無力,濕濁不清,故質地多稀薄如水或稀糊狀。
- 無臭或略腥:脾虛濕盛的白帶,氣味通常不明顯或略帶腥味。
- 兼症:常伴有脾虛的症狀,如面色萎黃、倦怠乏力、納差食少、腹脹便溏等。
傳統中醫認為,腎虛與白帶也有關係,因為腎臟在中醫五行中屬水,主司生殖、發育,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腎精充足,則生殖功能正常,下焦固攝有力。
腎虛不固,精液失藏,導致腎的固攝功能下降,下焦失於固藏,精液、津液等物質容易流失。
腎陽虛衰,溫煦功能不足,則易生內寒,寒濕之邪內生。腎虛之寒濕,同樣具有趨下之性,下注胞宮和陰道,阻礙氣機,損傷胞脈,導致陰道分泌物增多。

腎虛白帶具備以下的特點:
- 量多而清稀:腎虛不固,精液失藏,故白帶量多,且質地清稀如水。
- 色白清冷:腎虛偏寒,故白帶顏色多為白色,性質偏寒涼。
- 質地清冷:腎虛寒濕,故質地清冷稀薄。
- 無臭或淡腥:腎虛寒濕的白帶,氣味通常不明顯或淡腥。
- 兼症:常伴有腎虛的症狀,如腰膝痠軟、畏寒肢冷、小便頻數清長、夜尿多、性慾減退等。
以上的抽象概念,主導過去千年來中國人的醫療觀念,有沒有可能用科學化的方法來理解這個現象呢?運用經絡檢測是最簡單的方法。
某女性會員,長期呈現所謂的「鐵三角經絡體質」,她的經絡圖中長期顯示「脾經虛證」,因此可以推測她屬於脾虛體質。
大多數情況下,她的腎經狀態正常,但只要遇到下雨或天氣驟降,腎經的能量就會顯著下降。
2025年春季,台灣在三月底期間迎來強烈寒流,連日陰雨、氣溫驟降,濕冷程度猶如冬季。
這位會員發現,這段期間白帶分泌明顯增加,甚至出現陰道發炎的現象。更有趣的是,她經過多次觀察後發現,這些症狀每次都出現在「下大雨的時候」。
同時,她進行經絡檢測,結果顯示脾經與腎經同時出現虛證(見下圖),與古代中醫理論所言不謀而合。

這些結果顯示,白帶的異常確實與脾虛、腎虛之間有密切關聯。在長期自我觀察後,她得出結論:只要天氣轉濕,尤其是雨天期間,就應提前服用具有燥濕健脾、抗發炎功效的中藥,這樣能有效加速症狀痊癒。
當然,一個案例還不足以作為定論。然而,在數十位出現白帶問題的經絡數據中,有超過一半(50%以上)呈現出「鐵三角經絡型態」,或是合併陽虛的「綜合經絡型態」。

這樣的初步統計結果,再次驗證了古人提出「脾虛與腎虛導致白帶異常」的觀點具有充分的合理性與數據依據。
事實上脾經與腎經虛證時,不一定是陽虛,夏季的時候,天氣濕熱也會出現一樣的經絡型態,這就是「濕熱型」、「痰濕熱型」白帶。
主要症狀是白帶呈乳白或豆渣狀,有腥臭味,外陰瘙癢,甚至陰道灼痛。舌脈苔黃膩,脈濡數。
尤其是肝經濕熱時的白帶,白帶分泌量明顯增多,可能呈現黃色、黃綠色,甚至帶有血絲。白帶質地變得黏稠,像膿液一樣,有明顯的異味(例如腥臭味),還會伴隨外陰瘙癢。其他症狀如:小便黃赤、口苦、口乾、胸悶、脅痛、煩躁易怒等症狀。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女性出現白帶的時候,肝經出現實證的機率較高。

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白帶問題,中醫認為透過健脾、溫陽、祛濕,體內有火氣時就要進行降火,都有機會改善女性長期受白帶困擾的狀況。
這種中醫觀念歷經千年驗證,值得每一位有類似困擾的女性親身嘗試,尋求改善的契機。
相關的7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改善白帶的50個中藥方劑清單
與白帶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白帶之相關中醫典籍
《女科經綸.帶下門》引繆仲淳語:"白帶多是脾虛,肝氣鬱則脾受傷,脾傷則濕土之氣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輸為榮血,而下白滑之物,皆由肝木鬱於地中使然。法當開提肝氣,補助脾元。蓋以白帶多屬氣虛,故健脾補氣要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