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附子敗醬散

YIYI FU ZI BAI ZH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其他名稱:附子湯,敗醬散,薏苡附子散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腎經 19%
脾經 19%
肺經 16%
肝經 8%
大腸經 8%
心經 3%
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薏苡附子敗醬散中加入薏苡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清熱排膿: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排膿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膿毒內陷的病症,薏苡仁可以幫助利水排毒,促進炎症消退,配合附子、敗醬草等藥物,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效果。
  2. 健脾益氣,緩解藥性:薏苡仁亦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以緩解附子等藥物的燥烈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此外,薏苡仁還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薏苡附子敗醬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祛除濕邪: 附子性溫,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該方中薏苡仁、敗醬草皆屬清熱利濕藥,附子可平衡藥性,避免寒涼傷脾胃,並增強藥效,達到溫陽散寒、祛除濕邪的目的。
  2. 扶正祛邪,促進恢復: 附子可補益正氣,增強人體抵抗力,配合敗醬草清熱解毒,薏苡仁健脾利濕,共同達到扶正祛邪、促進恢復的作用。

薏苡附子敗醬散中包含敗醬草,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敗醬草性寒,味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促進傷口癒合。此方中,敗醬草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於外感熱邪、癰腫瘡毒等病症。
  2. 疏散風熱:敗醬草亦具疏散風熱之效,可散發外感風熱,緩解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此方中,敗醬草可與附子、薏苡仁等藥材協同作用,溫陽散寒,疏散風熱,適用於外感風寒、寒邪入體等病症。

主治功效


薏苡附子敗醬散,是中藥方劑的一種,由薏苡仁、附子、敗醬草三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排膿、活血化瘀、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熱、癰瘡、腫毒、跌打損傷、腹痛洩瀉、陽虛水腫等症狀。

《本經逢原》中提到:「敗醬草是一種針對手陽明經和厥陰經的藥材。它擅長於清除突發的熱毒,例如火瘡,主要利用其苦寒的特性來散發體內的毒素。在治療瘡疽、痔瘡、馬鞍部熱氣等疾病時,敗醬草因其特有的向下疏通和排泄的性質而被選用。

《金匱要略》中的薏苡附子敗醬散,主要用於治療腸癰(一種腸道的膿腫)在初期固結但尚未破潰的階段。該方中,薏苡仁負責向下疏通,敗醬草則以其苦寒的特性向下降泄,附子用來開通固結,整體而言,此方是在熱性環境下採用熱性藥物來進行治療的策略,充分體現了《神農本草經》的治療原則。

然而,當膿腫已經形成,熱毒勢頭強烈且有脹滿感時,就不宜再使用此方。另外,對於婦女下部的瘡疽腐蝕,此方在古方中也是經常被應用的。

到了近代,許多醫師對於敗醬草的認識並不深刻,只有徽州地區的人們會採集並曬乾這種藥材,稱之為苦笮菜。可惜的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種藥材在治療上的功效。」

《本經疏證》中提到:「關於薏苡附子敗醬散治療腸癰的療程,是否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呢?身體表面的皮膚呈現甲錯的紋理,這代表病情尚在初期階段,算是急性的輕微表現。而腹部皮膚緊繃,則顯示病情已經比較嚴重,是急性反應的顯著特徵。如果按壓腹部感覺柔軟,這顯示病情發展較為緩慢,是慢性狀態的一種表現形式。當腹部出現類似腫脹的狀態,這進一步證明了病情的慢性進展。

基本上,濕氣和瘀血在體內積聚,有可能導致體內產生熱毒,進而形成膿腫,但在這之前,體外會先感受到寒氣的阻隔。因此,這種疾病的特徵是體內的狀況發展較為緩慢,而體外的反應則較為迅速和強烈。

如果腹部沒有明顯的積塊,這說明體內的熱毒尚未發展到嚴重程度。而身體表面沒有出現發熱,則顯示體外的寒氣正在肆虐。這種情況下,體內的熱毒正在被體外的寒氣阻隔,預示著體內的熱毒將會進一步加劇。這正是體內熱毒蓄積,即將爆發的前兆。」

《皇漢醫學》中提到:「腸癰這種疾病,病人身上皮膚粗糙,腹部皮膚緊繃,按壓腹部有濕潤感,像腫脹的樣子,腹部沒有積聚的東西,身體沒有發熱,脈搏數快,這是因為腸道內有膿腫,可以使用薏苡附子敗醬散來治療。(《金匱要略》)

久後雲:小便當下血。」

《經方實驗錄》中提到:「客人問道:如果按照你的解釋,那麼薏苡附子敗醬散似乎就沒有用武之地了。我回答說:事實並非如此,只是它的使用時機有所不同罷了。

我這裡有一個使用本湯劑治療的案例,相當有趣,我將在第二集的記錄中詳細介紹。不過,對於兩種方劑的不同之處,我應該先簡述一二,以滿足你的好奇心。

根據《金匱要略》的記載,腸癰實際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屬於熱性的腸癰,這種情況下,大黃牡丹湯是最常用的治療方劑;另一種是屬於寒性的腸癰,這種情況下,則應該使用薏苡附子敗醬散來進行治療。兩種方劑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它們分別針對熱性和寒性腸癰的不同病機,從而選擇不同的藥物組合來達到治療目的。」

《金匱懸解》中提到:「腸癰這種疾病,其特徵如下:患者身體表面的皮膚呈現出像是鱗片交錯的紋理,這被稱為“身甲錯”。腹部的皮膚看起來緊繃,但用手按壓時卻感覺柔軟,好像有腫脹的現象,但實際上腹部並無明顯的包塊或積聚物。此外,患者身體並無發熱的症狀,但脈搏卻跳動頻繁,顯示脈象為數脈。

這些徵兆共同指示腸道內部可能形成了膿腫,也就是所謂的腸癰。針對這種情況,中醫傳統上會使用薏苡附子敗醬散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劑。該方劑結合了薏苡仁、附子和敗醬草等草藥,旨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以達到治療腸癰的目的。」

相關疾病


白帶皮膚搔癢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薏苡附子敗醬散,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薏苡仁10分,附子2分,敗醬5分。 主治:排膿消腫。主治:腸癰之爲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爲腸內有癰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