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附子敗醬散

YIYI FU ZI BAI ZH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其他名稱:附子湯,敗醬散,薏苡附子散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2.0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脾經 19%
腎經 19%
肺經 11%
大腸經 9%
肝經 9%
心經 8%
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薏苡附子敗醬散中加入薏苡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清熱排膿: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排膿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膿毒內陷的病症,薏苡仁可以幫助利水排毒,促進炎症消退,配合附子、敗醬草等藥物,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效果。
  2. 健脾益氣,緩解藥性:薏苡仁亦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以緩解附子等藥物的燥烈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此外,薏苡仁還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薏苡附子敗醬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祛除濕邪: 附子性溫,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該方中薏苡仁、敗醬草皆屬清熱利濕藥,附子可平衡藥性,避免寒涼傷脾胃,並增強藥效,達到溫陽散寒、祛除濕邪的目的。
  2. 扶正祛邪,促進恢復: 附子可補益正氣,增強人體抵抗力,配合敗醬草清熱解毒,薏苡仁健脾利濕,共同達到扶正祛邪、促進恢復的作用。

薏苡附子敗醬散中包含敗醬草,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敗醬草性寒,味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促進傷口癒合。此方中,敗醬草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於外感熱邪、癰腫瘡毒等病症。
  2. 疏散風熱:敗醬草亦具疏散風熱之效,可散發外感風熱,緩解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此方中,敗醬草可與附子、薏苡仁等藥材協同作用,溫陽散寒,疏散風熱,適用於外感風寒、寒邪入體等病症。

主治功效


薏苡附子敗醬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之主治病症

根據《金匱要略》及多部醫書古籍記載,薏苡附子敗醬散主治腸癰,症狀表現為:

  • 身甲錯: 皮膚乾燥粗糙如鱗甲交錯。
  • 腹皮急: 腹部皮膚緊繃。
  • 按之濡如腫狀: 腹部按壓柔軟如腫脹感。
  • 腹無積聚: 腹部並無實質的積塊或腫塊。
  • 身無熱: 患者並無明顯發熱症狀。
  • 脈數: 脈搏跳動較快。

藥物組成與藥理分析

薏苡附子敗醬散由薏苡仁、附子、敗醬三味藥組成。各藥的功效及在方中的作用如下:

  • 薏苡仁:
    • 在本方中佔主要劑量(十分)。
    • 功效:利濕排膿,健脾。
    • 作用:薏苡仁甘淡微寒,擅長利濕排膿,並可健脾益氣,用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癰腫、瘡瘍等。在腸癰中,薏苡仁可消除濕熱,促進膿液排出,並有助於改善腹皮急、按之濡的症狀。古籍中亦指出,薏苡仁能「開通心氣」,可能與其利濕排膿作用有關,可使氣血通暢,從而改善局部症狀。
  • 附子:
    • 在本方中劑量較小(二分)。
    • 功效:溫陽散寒,祛濕止痛。
    • 作用:附子辛熱,具有溫陽散寒、祛濕止痛的作用。在腸癰中,附子主要起到「熱因熱用」的嚮導作用,可溫通經絡,消散寒凝,有助於薏苡仁和敗醬發揮作用。此外,附子還可通利小腸膀胱,有助於排出癰膿。
  • 敗醬:
    • 在本方中劑量居中(五分)。
    •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
    • 作用:敗醬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的功效,是治療腸癰的要藥。敗醬可清解腸道濕熱毒邪,促進膿液的成熟和排出,從而達到消癰的目的。

治療原理

薏苡附子敗醬散治療腸癰的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 清熱利濕排膿: 腸癰的主要病機為濕熱瘀滯,蘊結成癰。方中薏苡仁和敗醬均具有清熱利濕排膿的作用,可清除腸道濕熱毒邪,促進膿液排出。
  2. 溫陽散寒通絡: 雖然腸癰的主要病機為濕熱,但由於病程較長,或素體陽虛,常兼有寒凝之象。方中加入少量附子,可溫陽散寒,通絡止痛,有助於消散寒凝,促進氣血運行,並可作為引導藥物直達病所的使藥。
  3. 扶正祛邪: 薏苡仁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方劑應用及演變

  • 劑型: 古籍中記載薏苡附子敗醬散應為散劑,搗杵成末,煎煮後頓服,以使藥物直接在腸胃中發揮作用。
  • 加減: 根據病情需要,可在此方基礎上進行加減。例如:
    • 《先哲醫話》中提到,病程較長屬陰者,可加黃耆;痛甚者,加沒藥。
    • 《皇漢醫學》中提到,若脈洪數表示已化膿,則不宜使用此方,而應考慮薏苡附子敗醬散、排膿散、排膿湯等方劑。
  • 與他方比較: 薏苡附子敗醬散常與大黃牡丹湯進行比較,兩者均可用於治療腸癰,但大黃牡丹湯偏於瀉下攻逐,適用於腸癰初起,熱毒較盛,尚未成膿者;而薏苡附子敗醬散則偏於清熱利濕排膿,適用於腸癰已成膿,但正氣尚可,或兼有寒凝者。

總結

薏苡附子敗醬散是一個經典的治療腸癰的方劑,其組方精簡,藥物配伍巧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通過清熱利濕排膿、溫陽散寒通絡、扶正祛邪等作用,可有效治療腸癰,特別是對於濕熱蘊結、兼有寒凝、膿已成而正氣尚可的患者,療效顯著。然而,中醫用藥講究辨證論治,具體應用時還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調整。

相關疾病


白帶皮膚搔癢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薏苡附子敗醬散,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薏苡仁10分,附子2分,敗醬5分。 主治:排膿消腫。主治:腸癰之爲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爲腸內有癰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