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証治準繩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脾經 15%
心經 14%
大腸經 12%
膀胱經 12%
肝經 12%
腎經 11%
胃經 4%
肺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地龍散

整體功效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主治

腰脊痛,或打撲損傷,從高墜下,惡血在太陽經中,令人腰脊痛,或脛腨臂股中痛不可忍,鼻塞不通。

本方由當歸、肉桂、地龍、麻黃、蘇木、獨活、黃柏、甘草、羌活、桃仁組成。當歸、肉桂、地龍、麻黃、蘇木、獨活、黃柏、甘草、羌活、桃仁均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腰脊痛、或打撲損傷、從高墜下、惡血在太陽經中,令人腰脊痛,或脛腨臂股中痛不可忍,鼻塞不通。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 活血化瘀:當歸、肉桂、地龍、麻黃、蘇木、獨活、黃柏、甘草、羌活、桃仁均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 通絡止痛:當歸、肉桂、地龍、麻黃、蘇木、獨活、黃柏、甘草、羌活、桃仁均有通絡止痛的功效。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地龍散,治腰脊痛,或打撲損傷,從高墜下,惡血在太陽經中,令人腰脊痛,或脛腨臂股中痛不可忍,鼻塞不通。」
  2. 《本草綱目》卷四十九:「地龍,味甘,性平,無毒。入肝、腎經。主治腰脊痛,或打撲損傷,從高墜下,惡血在太陽經中,令人腰脊痛,或脛腨臂股中痛不可忍,鼻塞不通。」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當歸、肉桂、地龍、麻黃、蘇木、獨活、黃柏、甘草、羌活、桃仁為主藥,配伍使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陰虛血虧者慎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
癲癇
白帶
膀胱炎
腎及輸尿管結石
前列腺增生
手指足砋之蜂窩組織炎及膿瘡
麻疹
軟性下疳
鼻咽腫瘤
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
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
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地龍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 組成:地龍3條,鹽半兩(炒)。 主治:青蛙蛇螫。

地龍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地龍末1兩(微炒),好茶末1兩,白僵蠶1兩(微炒)。 主治:白虎風,疼痛不可忍。

地龍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七。 組成:青蔥葉1莖(去尖頭,作孔子),地龍1枚(置蔥葉中,緊捏兩頭,勿令透氣,候化爲水)。 主治:蜘蛛咬,遍身成瘡。

地龍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組成:地龍(洗去土)半兩(焙乾),穿山甲半兩(以皂角灰炒令黃),朱砂2錢(研細)。 主治:小兒風熱癮疹,狀如傷寒,耳尖及手足冷。

地龍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乾地龍半兩(微炒),虎睛1對(微炙),人參1分(去蘆頭。以上3味同爲末),金箔30片,朱砂1分,雄黃1分,天竺黃1分,代赭1分,鉛霜1分,鐵粉1分。 主治:小兒癇癲瘈瘲,發歇無時。

地龍散, 出處:《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當歸梢1分,中桂4分,地龍4分,麻黃5分,蘇木6分,獨活1錢,黃柏1錢,甘草1錢,羌活2錢,桃仁6個。 主治:腰脊痛,或打撲損傷,從高墜下,惡血在太陽經中,令人腰脊痛,或脛腨臂股中痛不可忍,鼻塞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和血散痛湯

相似度 56%

苡仁散

相似度 54%

川芎肉桂湯

相似度 54%

緩筋湯

相似度 53%

麻桂飲

相似度 53%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