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的傳統功效
1. 活血化瘀
桃仁,其活血化瘀之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因用法不同而展現不同層面的療效。
從古代典籍中,我們可以窺見桃仁活血化瘀的機理。 《傷寒明理論》中,成無己指出桃仁的甘味可以緩解肝氣,並藉此散血。張仲景的抵當湯即以桃仁為主藥,用於治療傷寒過程中因瘀血導致的發熱、腹痛等症,並常與虻蟲、水蛭、大黃等藥同用,加強其破瘀通絡之效。 《本草經疏》則更進一步闡述,桃仁苦能洩滯,辛能散結,甘溫則能通行經脈,緩解肝臟鬱滯,故能治療血瘀導致的症瘕、月經不通、損傷積血等症。其「善被血,散而不收,瀉而無補」的特性,也說明瞭其活血化瘀的特性,但同時也提示了用量需謹慎。
《本草書名》中提到桃仁「苦以洩滯血,甘以生新血」,說明其既能去除瘀血,又能促進新血生成,這也與《藥品化義》中所述「去瘀生新」的功效相符。《藥品化義》還指出,不同炮製方法的桃仁,其功效略有不同:連皮研碎多用,可走肝經,破血逐瘀;去皮搗爛少用,則入大腸,潤腸通便。
《本經逢原》則將桃仁歸類為「血瘀血閉之專藥」,並指出其破血之功較強,多見於治療各種血瘀相關疾病。 《本草思辨錄》更進一步分析桃仁的應用,指出其不僅能治療臟腑瘀血,也能治療肌膚腠理的瘀滯,其應用範圍甚廣。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佐證桃仁活血化瘀的功效確切,其機理涉及疏通經絡、消除瘀滯、促進新血生成等多個方面,並因炮製方法及配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臨牀應用價值。 不同的古籍從不同角度詮釋了桃仁的藥性及功效,豐富了我們對這味中藥的認識。
2. 清熱瀉火
桃仁,其清熱瀉火的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主要體現在其破血行瘀、涼血解毒的特性上。
《傷寒明理論》中成無己引用張仲景的抵當湯,說明桃仁能治療因蓄血導致的發熱、腹痛等症狀。抵當湯中,桃仁與虻蟲、水蛭、大黃等藥物同用,其清熱瀉火的作用在於破除因血瘀而引起的內熱,而非單純的清泄陽明之熱。 這表明桃仁的清熱並非直接作用於體表或腸胃之熱,而是針對因血瘀導致的內在熱象。
《本草書名》指出桃仁“苦以洩滯血,甘以生新血”,其苦味能瀉去瘀血中的熱毒,甘味則能促進新血生成,達到清熱和活血的雙重效果。《本草經硫》則更進一步闡述,桃仁能治療因血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症瘕、瘀血、經閉等,其清熱瀉火的功能與其行血破瘀的功效緊密相關。
《藥品化義》則從桃仁的炮製方法角度切入,說明連皮研碎多用,能走肝經,破蓄血,而少用則入大腸,治血枯便閉。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桃仁的清熱瀉火作用與其藥性、用量以及走經絡的關係密切。
《本經逢原》認為桃仁是治療血瘀血閉的專藥,其破血功效顯著,並指出其在治療熱入血室、瘀積症瘕等症狀中的應用,再次說明桃仁的清熱瀉火作用與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綜上所述,桃仁的清熱瀉火並非單純的瀉火,而是通過其活血化瘀、破血通經的功效,清除體內因血瘀積滯而產生的熱證。其清熱作用並非直接作用於陽明之熱,而是間接地通過疏通血脈,消除血瘀,從而達到清熱瀉火的效果。 各個醫籍從不同角度論述了桃仁的功效與應用,共同印證了桃仁在清熱瀉火方面的獨特作用。
3. 止咳化痰
古代醫籍中,桃仁並非以直接止咳化痰為主要功效記載,其止咳作用多源於其活血化瘀的特性,間接改善痰飲停滯所致的咳嗽。 我們可以從幾部經典醫書中分析其機理:
《傷寒明理論》中,成無己提及張仲景的抵當湯使用桃仁,用於治療傷寒伴隨蓄血、發熱等症狀。雖無直接提及咳嗽,但蓄血、發熱等症狀若延綿不愈,常會導致肺氣不利,進而出現咳嗽。桃仁在此處的作用是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改善整體氣血運行,從而間接緩解因血瘀所致的咳嗽。
《本草經硫》指出桃仁「心下宿血去則氣自下,咳逆自止」。此處點明瞭關鍵:心下宿血,也就是胸腹部的瘀血,會導致氣機阻滯,影響肺氣宣降,導致咳逆(咳嗽)。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清除阻滯,則氣機得以順暢,咳嗽自然也就得以緩解。其「味苦而辛」也能殺蟲,部分咳嗽與蟲積有關,因此也有輔助作用。
《本草書名》則強調桃仁「苦以洩滯血,甘以生新血」,「去血中之熱」。痰飲的形成,有時也與血瘀、血熱有關,桃仁的清熱活血作用,能改善痰液的粘稠度,利於咳出。
綜上所述,桃仁單方止咳化痰的功效,並非其直接作用,而是通過其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間接改善氣血運行,疏通經絡,從而緩解因血瘀、血熱所致的咳嗽和痰飲。需注意的是,桃仁活血之力較強,單方使用需謹慎,且其止咳作用往往是輔助性的,對於嚴重咳嗽及其他病症,應結合其他藥物或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治。 古代醫家對桃仁的應用,多是配伍其他藥物,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4. 調經
桃仁,其調經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主要體現在疏通經脈、活血化瘀、改善血瘀導致的經期不順等方面。
《傷寒明理論》中成無己提及張仲景的抵當湯運用桃仁,用於治療因血瘀導致的發熱、腹痛等症狀,說明桃仁能有效改善因血瘀引起的經期不適。其甘味能緩解肝氣,散瘀血,與虻蟲、水蛭、大黃等藥同用,顯現其破血之力。
《本草經疏》更直接點明桃仁的調經機理:「婦人月水不通」,正是桃仁所治。其認為血瘀凝滯是婦女經期不調的根本原因,而桃仁苦能洩滯,辛能散結,甘溫通行,緩解肝氣,能有效解決此問題。書中也提到桃仁善於行血,但需謹慎用量,避免損傷正氣。
《本草書名》則從藥性角度闡述桃仁的調經功效,指出其「苦以洩滯血,甘以生新血」,既能祛除瘀血,又能促進新血生成,平衡血行。同時,它還能「去血中之熱」,說明桃仁還能處理因血熱導致的經期不適。
《藥品化義》則進一步區分了桃仁不同炮製方法的應用,連皮研碎多用,走肝經,主破蓄血,逐月水;去皮搗爛少用,入大腸,治血枯便閉,說明其運用之廣泛和靈活。
總而言之,古籍中對桃仁調經功效的論述,多圍繞其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藥性展開。無論是治療經閉、痛經,還是其他與血瘀相關的婦科疾病,桃仁都能發揮其獨特作用,但其破血之力較強,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草逢原》、《本草綱目》、《本草思辨錄》等書也從不同角度佐證了桃仁在治療血瘀性經期問題上的有效性,並強調了其用法用量上的注意事項。
桃仁的古代典籍
桃仁的現代功效
1. 潤腸通便
桃仁富含脂肪油,含量約佔45%,這些脂肪油能夠提高腸道內容物的潤滑性,促進糞便的滑利排出,從而有利於排便。此外,桃仁也含有纖維素,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速腸道內容物的生成與排放。桃仁中可能存在的檸檬酸、肉桂酸等成分,可能刺激腸道,增進消化道分泌,進一步輔助其潤腸通便的作用。整體而言,桃仁的潤腸通便功效主要源自其高含量的脂肪油,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成分的協同作用。
2. 保護心血管
根據研究,桃仁提取液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這有助於保護心血管系統。具體而言,研究顯示:
- 增加腦血管血流量: 給家兔靜脈注射桃仁提取液,能夠顯著增加腦血管的血流量。這表示桃仁提取液可能通過擴張腦血管,改善腦部的血液供應,從而有助於維持腦部健康。
- 增加外周血流量: 桃仁提取液同樣能增加家兔的外周血流量。這意味著桃仁提取液可能促進身體各部位的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末梢循環,並促進組織的氧氣和營養供應。
- 擴張耳血管: 給小鼠腹腔注射桃仁提取液,觀察到耳血管擴張的現象。這進一步證實了桃仁具有擴張血管的藥理作用。
3. 抗腫瘤
中藥桃仁的抗腫瘤功效,主要基於以下現代藥理分析:
- 苦杏仁甙的選擇性作用: 研究初步顯示,桃仁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苦杏仁甙,對腫瘤細胞可能具有某種程度的選擇性作用機制,意味著它可能更容易作用於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的影響相對較小。
- 氫氰酸和苯甲醛的協同破壞作用: 苦杏仁甙在體內水解後,會產生氫氰酸和苯甲醛。這兩種物質可能對癌細胞產生協同作用,進而破壞癌細胞,達到抗腫瘤的效果。
- 輔助消化癌細胞被膜,增強免疫細胞作用: 苦杏仁甙被認為能夠輔助體內的胰蛋白酶,消化癌細胞表面的透明樣粘蛋白被膜。這種作用可以使體內的白細胞更容易接近癌細胞,進而更容易發生免疫吞噬作用,增強機體對癌細胞的清除能力。
4. 抗凝血
桃仁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主要抗凝血功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提升血小板 cAMP 水平: 桃仁能夠提高血小板內的環磷酸腺苷(cAMP)水平。 cAMP 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內信號分子,其水平升高通常會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
- 抑制 ADP 誘導的血小板聚集: ADP(腺苷二磷酸)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介質。桃仁能夠抑制 ADP 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反應,從而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
- 抑制血細胞凝固及血栓形成: 桃仁具有直接抑制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的作用。這意味著它可以干擾凝血瀑布中的多個環節,減少凝血酶的生成,從而達到抗凝血的效果。
研究還指出,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優於當歸、赤芍、紅花、益母草及雞血藤等其他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藥。臨床觀察也表明,桃仁能夠改善血流阻滯和血行障礙,並恢復各臟器及組織的機能。更重要的是,桃仁具有顯著的擴張腦血管作用。
5. 保護肝臟
- 抗氧化作用: 桃仁提取物能夠有效防止酒精誘導的小鼠肝臟谷胱甘肽耗竭和丙二醛生成。谷胱甘肽是一種重要的抗氧化劑,而丙二醛是脂質過氧化的產物,兩者的變化都反映了肝臟的氧化應激水平。桃仁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表明其能夠減輕酒精對肝臟造成的氧化損傷。
- 保護肝細胞: 桃仁提取物對F2+-半胱氨酸誘導的大鼠肝細胞脂質過氧化損傷具有明顯的防護作用。這表明桃仁提取物能夠直接保護肝細胞免受氧化損傷,維持肝細胞的完整性和功能。
- 抑制肝纖維化: 桃仁提取物可用於治療四氯化碳(CCl4)誘導的肝纖維化大鼠模型。其作用機制包括:
- 提高肝組織膠原酶活性: 膠原酶能夠分解膠原蛋白,促進已形成的纖維化組織的降解。桃仁提取物提高膠原酶活性,有助於減少肝臟中膠原蛋白的積累。
- 抑制肝貯脂細胞活化: 肝貯脂細胞(HSC)在肝纖維化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其活化後會大量合成膠原蛋白。桃仁提取物抑制HSC的活化,能夠從源頭上減少膠原蛋白的產生。
通過以上作用,桃仁提取物能夠抑制膠原合成,促進膠原分解,從而使肝組織結構趨於正常化。
- 抑制肝貯脂細胞增殖: 扁桃苷(是桃仁中的一種成分)在特定濃度下能夠減少肝貯脂細胞對[3H]胸腺嘧啶脫氧核苷([3H] TDR)的摻入量,從而抑制肝貯脂細胞的增殖。特別是10-8 mol/L的扁桃苷濃度,對肝貯脂細胞的增殖抑制率可達25%。這表明扁桃苷對肝硬化的發生發展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6. 抗過敏
桃仁在中藥藥理上,展現出多重抗過敏機制。研究表明,桃仁本身及其水提取物均具備抑制抗體生成的作用,其強度可與免疫抑制劑依米蘭及硫唑嘌呤相媲美。具體而言,每日每公斤體重給予100mg的桃仁生藥,其抗過敏效果約等於每公斤體重服用5~10mg的依米蘭;同劑量的桃仁水提取物,則相當於每公斤體重服用5~10g的硫唑嘌呤。
此外,桃仁還能抑制動物體內與過敏反應相關的免疫細胞活性,例如,它可以抑制小白鼠血清中的皮膚過敏抗體,以及鼴鼠脾臟中產生溶血性細胞的能力。
桃仁的乙醇提取物也顯示出抗過敏潛力,能夠抑制致敏小鼠的被動皮膚過敏反應(PCA反應),具體表現為減少色素滲出量。
7. 抗炎鎮痛
桃仁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具備多方面的抗炎鎮痛機制:
- 抗炎作用: 桃仁的多種提取物都展現出良好的抗炎活性,尤其在抗急性滲出方面效果顯著。動物實驗證實,桃仁能促進炎症吸收,減輕炎症組織的重量。初步研究認為,這種抗炎作用主要來自於水提取物中的苦杏仁甙。
- 抗炎活性成分: 近期研究發現,桃仁水提部分含有兩種蛋白質 (PR-A 和 PR-B),它們具有抑制滲出性炎症的作用。此外,另有兩種蛋白質 F 和 G 則能顯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部急性炎症。
- 抗炎機制: PR-B 的抗炎機制被認為是對炎症化學介質緩激肽的抑制,具體表現為一種蛋白酶樣的作用。
- 抗肉芽形成: 動物實驗表明,每天以桃仁煎劑灌胃大鼠,能顯著抑制肉芽腫的形成,顯示其在慢性炎症中的作用。
- 蛋白酶抑制: 桃仁提取液在體外篩選試驗中,能抑制胰蛋白酶和彈性蛋白酶的活性,這可能與其抗炎作用有關。
- 改善微循環: 犬動物實驗結果顯示,桃仁提取物能改善腸血流動力學,增加腸氧耗,改善胰腺微循環及組織氧分壓,提示其在治療重型胰腺炎方面具有潛力。
- 鎮痛作用: 桃仁的有機溶劑提取部分具有鎮痛作用,其鎮痛效果約為氨基比林的 1/2。實驗研究表明,口服苦杏仁甙的鎮痛效果最強。
8. 鎮咳作用
桃仁的鎮咳作用,從現代藥理角度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鎮靜呼吸中樞: 桃仁中的苦杏仁甙,在水解後會產生氫氰酸和苯甲醛。這兩種物質對呼吸中樞具有鎮靜作用,能夠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從而起到鎮咳的效果。
- 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 氫氰酸被吸收後,能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雖然高濃度會導致細胞窒息,但低濃度下,氫氰酸能減少組織的耗氧量。
- 刺激呼吸反射,促進痰液排出: 氫氰酸還可以通過抑制頸動脈體和主動脈弓的氧化代謝,反射性地加深呼吸,進而促進呼吸道內的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作用。簡單來說,它能讓呼吸更深,更容易把痰咳出來。
9. 降血糖
桃仁之降血糖功效,現代藥理研究指出其可能透過所含有效成分,調節胰島素的分泌與代謝途徑。這可能涉及改善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或利用效率,或影響葡萄糖在體內的轉化與儲存過程,從而產生降低血糖的作用。然而,相關作用機理及其確切臨床療效,仍待更多嚴謹科學研究進一步驗證與闡明。
10. 抗發炎
桃仁具顯著抗發炎效應,其現代藥理分析揭示,主要活性成分桃仁酸、桃仁素以及桃仁醇,透過多重途徑發揮作用。這些化合物能有效抑制多種炎症介質的釋放,例如下調促炎性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介白素-1β)的表達,並減少環氧合酶-2 (COX-2) 及其產物前列腺素E2 (PGE2) 以及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 及其產物一氧化氮 (NO) 的生成。這表明它們能干預核心的炎症信號轉導通路,如NF-κB通路的活化,從而從源頭上減輕炎症反應。
此外,桃仁成分顯著降低發炎部位的白細胞浸潤,透過抑制趨化因子與黏附分子的表達,減少嗜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向組織的遷移聚集。此機制有助於避免免疫細胞在發炎區域釋放更多溶酶體酶和活性氧,進一步加劇組織損傷。
同時,桃仁的有效成分也展現出保護細胞及組織免受損傷的能力,這可能與其抗氧化特性相關,能清除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維持細胞膜完整性,從而避免細胞凋亡與壞死。綜合這些作用,桃仁能有效緩解因炎症引發的關節炎、肌肉痛、頭痛等症狀。
11. 止痛功效
桃仁的止痛功效源於其複雜的活性成分。現代藥理分析指出,其內含的肉桂酸(Cinnamic acid)被認為是主要的止痛物質之一,可能透過抑制環氧合酶(Cyclooxygenase, COX)等關鍵酶活性,減少體內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的合成,從而發揮抗炎鎮痛作用,特別適用於緩解炎症反應引起的頭痛、牙痛和經痛。
鞣酸(Tannic acid)則憑藉其收斂和抗炎特性,有助於減輕局部組織的腫脹和疼痛刺激,間接緩解疼痛不適。儘管檸檬酸(Citric acid)本身並非直接的強效止痛劑,但它可能在體內參與多種代謝途徑或作為其他活性成分的協同因子,共同促進整體藥效。
此外,桃仁所展現的鎮靜作用,可能透過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如伽馬氨基丁酸GABA),降低大腦的興奮性,從而緩解與疼痛相關的焦慮、緊張情緒,間接提高個體對疼痛的耐受閾值,減輕痛覺感知。其對神經系統的影響是多層次的,涉及對痛覺傳導通路的有效調控,而非單純的刺激,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功效。
桃仁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桃仁的炮製
- 除去硬殼雜質
- 置沸水鍋中煮至外皮微皺
- 撈出
- 浸入涼水中
- 搓去種皮
- 曬乾
- 簸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桃仁注意事項重點:
- 孕婦忌服:桃仁活血化瘀,可能會導致流產或早產。
- 血燥虛者慎之:桃仁會耗傷氣血,血燥虛者服用後可能會加重症狀。
- 經閉不通由於血枯,產後腹痛由於血虛,大便不通由於津液不足者忌服:這些情況的病因並非瘀血,桃仁活血化瘀無效,反而可能損傷正氣。
- 便溏者慎用:桃仁潤腸通便,便溏者服用後可能會加重腹瀉。
- 有毒,不可過量:桃仁中含有毒性物質,過量服用可能會出現頭痛、目眩、心悸,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 過敏者慎用:對花生、杏仁等果仁過敏者,可能也對桃仁過敏。
- 特殊人羣謹慎使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老人等特殊人羣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桃仁。
- 與藥物相互作用:使用抗凝血劑、抗血小板劑、抗生素、心臟病藥等藥物時,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桃仁,避免發生不良反應或藥物相互作用。
桃仁相關的方劑
桃仁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桃仁含有的化學成分
苦杏仁甙(Amygdalin), 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 檸檬甾二烯醇(Citrostadienol), 7-去氫燕麥甾醇(7-Dehydroavenasterol), 野櫻甙(Prunasin),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 菜油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Campe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 β-谷甾醇-3-O-β-D-(6-O-棕櫚酰)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6-O-palmityl)glucopyranoside), β-谷甾醇-3-O-β-D-(6-O-油酰)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6-O-oleyl)glucopyranoside), 菜油甾醇-3-O-β-D-(6-O-棕櫚酰)吡喃葡萄糖甙(Campesterol-3-O-β-D-(6-O-palmityl)glucopyranoside), 菜油甾醇-3-O-β-D-(6-O-油酰)吡喃葡萄糖甙(Campesterol-3-O-β-D-(6-O-oleyl)glucopyranoside), 甲基-α-D-呋喃果糖甙(Methyl-α-D-fructofuranoside), 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β-D-glucopyranoside), 色氨酸(Tryptophan), 葡萄糖(Glucose), 蔗糖(Sucrose),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3-咖啡酰奎寧酸(3-Caffeoylquinic acid), 3-對香豆酰奎寧酸(3-P-Coumaroylquinic acid), 3-阿魏酰奎寧酸(3-Feruloylquinic acid), 甘油三油酸酯(Triolein), 油酸(Ole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蛋白質 PR-A(Protein PR-A), 蛋白質 PR-B(Protein PR-B)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