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牡丹湯

DA HUANG MU D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金匱》卷中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心經 14%
脾經 10%
肺經 10%
大腸經 10%
小腸經 8%
三焦經 8%
腎經 8%
胃經 8%
心包經 6%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大黃牡丹湯

中藥方劑組成及功效介紹:

  • 大黃:

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芒硝:

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牡丹皮:

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桃仁:

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主治功效:

  • 腸癰初起:初期,濕熱瘀滯,小腹腫脹疼痛,拒絕按壓,小便正常,或善於彎曲右腳,牽拉則疼痛劇烈,或時常發熱,身體出汗卻怕冷,舌苔薄膩而黃。現在用於濕熱瘀滯的急性闌尾炎、婦女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痔漏。

  • 腸癰:小腹腫脹疼痛,按壓立即疼痛如淋,小便正常,時常發熱,自汗,又怕冷,脈搏遲緩緊迫,膿尚未形成。

  • 產後惡露不下:產後惡露不排,小便不利,血水壅遏,小腹疼痛,全身浮腫,大便困難;經水不調,赤白帶下,赤白痢疾,小腹凝結,小便赤澀,或有水氣。

  • 瘀血衝逆:瘀血衝逆;桃核承氣湯證而小便不利;內痔、毒淋、便毒。

用法用量:

  • 口服,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注意事項:

  • 脾胃虛弱、腹瀉者慎用。

  • 孕婦慎用。

總結:

大黃牡丹湯是由大黃、牡丹皮、桃仁、芒硝組成的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通便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腸癰初起、腸癰、產後惡露不下、瘀血衝逆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大黃4兩,牡丹1兩,桃仁50個,瓜子半升,芒消3合。瀉熱破瘀,散結消腫。排血利尿。攻下蕩熱消癰,清腸消炎。抗菌消炎,增進血液循環,促進胃腸蠕動,排除腸內積物。
以水6升,煮取1升,去滓;納芒消,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凡重型急性化膿或壞疽性闌尾炎,闌尾炎併發腹膜炎(或有中毒性休克,或腹腔膿液多者),嬰兒急性闌尾炎,妊娠闌尾炎合併瀰漫性腹膜炎,闌尾寄生蟲病等,均不宜用本方。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大黃、牡丹皮、桃仁、芒硝組成。大黃苦寒,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桃仁破血行瘀;芒硝咸寒,通利大腸,排膿導滯。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便排膿之功。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小便顏色偏黃膀胱炎下腹脹氣闌尾炎陰道炎大便秘結白帶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腎絲球腎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子宮頸炎淋巴腺炎盆腔炎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牡丹湯,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大黃4兩,牡丹1兩,桃仁50個,瓜子半升,芒消3合。 主治:瀉熱破瘀,散結消腫。排血利尿。攻下蕩熱消癰,清腸消炎。抗菌消炎,增進血液循環,促進胃腸蠕動,排除腸內積物。主治:腸癰初起,濕熱瘀滯,少腹腫痞,疼痛拒按,小便自調,或善屈右足,牽引則痛劇,或時時發熱,身汗惡寒,舌苔薄膩而黃。現用於濕熱瘀滯的急性闌尾炎、婦女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痔漏。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膿未成。産後惡露不下,小便不利,血水壅遏,少腹滿痛,通身浮腫,大便難者;經水不調,赤白帶下,赤白痢疾,小腹凝結,小便赤澀,或有水氣者。瘀血衝逆;桃核承氣湯證而小便不利;內痔、毒淋、便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