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飲

MU DAN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5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肝經 19%
脾經 14%
腎經 10%
肺經 8%
大腸經 8%
胃經 5%
心包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牡丹飲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加入牡丹皮,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病症,例如熱病高熱、神昏譫語、吐血衄血、斑疹紫赤等。
  2. 活血化瘀: 牡丹皮還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緩解疼痛。對於因血瘀導致的疼痛、腫脹、瘀血等症狀,牡丹皮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牡丹飲中加入牡丹皮,充分發揮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藥效,有助於治療熱毒血瘀證。

牡丹飲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火解毒:牡丹飲主要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症狀,如發熱、煩躁、口渴、咽喉腫痛、斑疹等。大黃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清熱瀉下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炎症,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目的。
  2. 通腑泄熱:大黃還具有通便的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排泄體內積熱,減少毒素的吸收,從而達到瀉火解毒、清熱涼血的效果。

因此,牡丹飲中加入大黃,可以起到瀉火解毒、通腑泄熱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疾病。

牡丹飲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藥力達病所:牡丹飲以牡丹皮、赤芍藥等涼血清熱藥為主,但寒涼之性易傷陽氣,恐難以達病所。肉桂溫陽助陽,可溫通經脈,引藥力深入病竈,提升療效。
  2. 溫經止痛,調和氣血:牡丹飲用於血瘀氣滯所致的痛經、腹痛等症。肉桂溫經散寒,有助於溫通血脈,活血化瘀,並能調節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因此,肉桂的加入不僅能平衡方劑的寒涼之性,更能增強藥效,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目的。

牡丹飲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牡丹飲中以牡丹皮爲主,清熱涼血,但其性偏寒,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加入桃仁可配合牡丹皮活血化瘀,改善血行,避免寒涼之性損傷陽氣。
  2. 利水消腫: 桃仁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水液代謝,從而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牡丹飲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瘀腫痛等症,而桃仁的利水消腫作用能幫助排出體內毒素,減輕水腫症狀,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牡丹飲」主治功效分析

「牡丹飲」為經典婦科產後方劑,組成雖僅四味藥材,然其功效廣泛,於諸多古籍中均有記載,可見其臨牀應用價值。「牡丹飲」主要由牡丹皮、大黃、肉桂及桃仁組成,以下將依據古籍內容,分析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綜合《聖濟總錄》、《衛生家寶產科備要》、《產鑑》等古籍記載,「牡丹飲」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產後惡露不盡、腹中惡血不除: 此為「牡丹飲」最主要之應用。《聖濟總錄》明確指出本方「治產後腹中惡血不除,苦身強痛」,可見本方對於產後惡露瘀滯引起的腹痛具有顯著療效。
  2. 產後血暈、悶亂、神昏: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提及「若產訖,忽覺心中昏悶,或眼花如在舟車中,即是血暈,急須服牡丹飲子」,並強調「療產後血暈、悶亂、神昏。若口噤,即斡開口灌,必效」,表明本方對於產後血暈、昏迷等危急情況具有救急之效。
  3. 氣攻心腹、煩悶刺痛: 《聖濟總錄》亦載「治產後惡露不下,氣攻心腹,煩悶刺痛」,顯示本方可針對產後因惡露不下所引起的氣機不暢、胸腹脹痛等症狀。
  4. 敗血衝心發熱、狂言奔走: 《產鑑》記載「治敗血衝心發熱,狂言奔走,脈虛大者」,說明本方亦可用於處理產後敗血上衝、熱擾心神所致之發熱、神志異常等重症。

綜上所述,「牡丹飲」不僅適用於產後初期惡露不盡的腹痛,亦可處理較為嚴重的產後血暈、敗血衝心等症狀,體現其臨牀應用之廣泛性。

治療原理分析

「牡丹飲」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其四味藥材的協同作用:

  1. 活血化瘀、祛瘀止痛: 本方以牡丹皮與桃仁為主藥。牡丹皮性味苦辛,具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之功;桃仁則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二藥合用,能有效促進血瘀的消散,改善因血瘀引起的疼痛,此乃針對產後惡露不盡之根本治療。
  2.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方中大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產後血瘀易化熱,大黃可清瀉瘀熱,防止熱邪內盛;同時亦可通過利水作用,加速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
  3. 溫陽散寒、通陽散結: 肉桂性味辛熱,具有溫陽散寒、暖胃止痛之效。產後體虛,易受寒邪侵襲,肉桂可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並能幫助氣血運行,通達經絡。

四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溫陽散寒之功。此方既能針對產後血瘀,又能照顧到產後體虛之狀況,可謂攻補兼施,是治療產後諸多病症的良方。

從古籍記載可知,本方常隨證加減,例如腹痛加延胡索、暈者加蒲黃、心胸煩熱減薑桂等,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總而言之,「牡丹飲」主治產後血瘀為主的諸多病症,其治療原理即在於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溫陽散寒,透過多重作用,恢復產後婦女的健康。

傳統服藥法


牡丹皮1兩,大黃(銼,炒)1兩,桂(去粗皮)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炒令黃色)40個。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牡丹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 組成:牡丹皮1兩,大黃(銼,炒)1兩,桂(去粗皮)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炒令黃色)40個。 主治:産後腹中惡血不除,苦身強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