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桃仁大黃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可以清除腸道積熱,緩解便祕,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 活血化瘀: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而大黃的苦寒之性,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大黃與桃仁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桃仁大黃湯中加入芒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通便,消腫止痛: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瘀血阻滯、腸胃積滯導致的腹痛、便祕等症狀,能起到通便排毒、緩解疼痛的作用。
- 引導藥力直達病所: 芒硝味鹹,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所,加強藥效。在桃仁大黃湯中,芒硝能引導桃仁、大黃等藥物下行,更有效地活血化瘀、瀉熱通便,達到治療效果。
桃仁大黃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桃仁、大黃等藥物配合,可以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和腫脹。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牡丹皮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輔助桃仁、大黃等藥物清除體內毒素,消散腫塊,促進傷口癒合。
牡丹皮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桃仁大黃湯的活血化瘀功效,更使其兼具清熱解毒的作用,使方劑效力更加全面,更利於治療瘀血阻滯、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疾病。
桃仁大黃湯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血瘀所導致的病證,如腹痛、癥瘕積聚等。其組成成分包括桃仁、大黃、芒硝、厚朴等,而其中還包含瓜簍仁(即冬瓜仁)。瓜簍仁性味甘淡涼,歸肺、大小腸經,具有清熱利濕、潤腸通便之效。在桃仁大黃湯中加入瓜簍仁,主要是因為它能輔助主藥發揮作用,並兼顧調理腸胃功能,增強整體療效。一方面,瓜簍仁可加強方中藥物的滑腸作用,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清除體內瘀滯;另一方面,其清熱利濕的功效對於改善患者因血瘀引起的濕熱內阻症狀亦有助益。此外,瓜簍仁還能夠緩解某些藥物可能帶來的燥熱副作用,使整個方劑更趨於平衡。綜上所述,瓜簍仁在桃仁大黃湯中的應用,不僅有助於增強藥物的治療效果,同時也能兼顧患者腸胃的舒適度,顯示出中醫配伍的精妙之處。
桃仁大黃湯中包含桃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方中以桃仁配伍大黃,加強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消除瘀血阻滯,改善血液循環。
二、 潤腸通便: 桃仁能潤腸通便,與大黃相輔相成,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排泄瘀血及宿便,有助於整體症狀的改善。
主治功效
桃仁大黃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外臺秘要》所載,桃仁大黃湯主治「心腹痛不可忍,似疰病者,或暴得惡疰攪刺欲死。」此處描述的症狀與原文「腸癰未成膿,腫痛溲閉,堅硬」有所不同,以下針對《外臺秘要》所描述的症狀進行分析。
主治症狀分析:
《外臺秘要》中記載桃仁大黃湯主治「心腹痛不可忍,似疰病者,或暴得惡疰攪刺欲死」。
- 心腹痛不可忍: 指心窩部及腹部劇烈疼痛,難以忍受。
- 似疰病者: 「疰病」指感受疫癘邪毒而發生的疾病,症狀類似於現代醫學的急性傳染病或某些急性中毒。
- 暴得惡疰攪刺欲死: 指突然發病,症狀兇險,腹中如有物攪動刺痛,病情危急。
治療原理分析:
從症狀描述來看,《外臺秘要》中桃仁大黃湯所針對的病症,可能是由於外邪侵襲,邪氣與氣血瘀滯於腹中,導致氣機阻滯,不通則痛。這種疼痛的特點是:急、重、劇烈。
-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功。方中桃仁用量應該不小,才能迅速破瘀散結,使氣血流通,疼痛緩解。針對急、重、劇烈的疼痛,桃仁可以快速活血散瘀、通經止痛。
- 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之功。方中大黃配合桃仁,可以通腑瀉熱,排出體內積滯的邪毒,阻斷病邪在體內的進一步發展。針對急、重、劇烈的疼痛,可以攻下熱結、通腑止痛。
此外,方劑中沒有提及的其他成分例如牡丹皮、瓜蔞仁、芒硝等,可能在對症治療中起到輔助作用。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依照《外臺秘要》中對桃仁大黃湯的症狀描述,該方劑的治療原理應是通過活血化瘀、瀉下攻積、清熱解毒,達到迅速緩解疼痛、清除體內邪毒的目的。其所針對的病症,很可能是某種急性的腹部病症,具有發病急、疼痛劇烈、病情危重的特點。
需要說明的是,此處分析僅基於《外臺秘要》中的有限描述,並未結合方劑的完整組成。因此,對該方劑主治功效的理解可能存在局限性。更準確的分析需要結合更全面的古籍記載和現代醫學研究。
傳統服藥法
大黃5分,樸消5分,丹皮1錢,瓜蔞仁1錢,桃仁(去皮尖)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桃仁大黃湯, 出處:《誠書》卷十五。 組成:大黃5分,朴消5分,丹皮1錢,瓜蔞仁1錢,桃仁(去皮尖)1錢。 主治:腸癰未成膿,腫痛溲閉,堅硬。
桃仁大黃湯, 出處:《外台》卷七引《崔氏方》。 組成:鬼箭羽2兩,桃仁60枚(去皮尖),芍藥4兩,鬼臼2兩(削去皮),橘皮1兩,當歸2兩,生薑5兩,桂心2兩,柴胡1兩,朱砂2兩(研,湯成下),麝香1分(研,湯成下),朴消2兩(研,湯成下),大黃3兩(别浸).主治:心腹痛不可忍,似疰病者;或暴得惡疰,攪刺欲死。 。 主治:心腹痛不可忍,似疰病者;或暴得惡疰,攪刺欲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