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將軍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火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之效。將軍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實熱所致的各種病症,例如熱結便祕、腸癰、痢疾等。大黃可以瀉火解毒,通利腸道,使熱毒隨糞便排出體外,達到清熱解毒、通便止痛的目的。
- 活血化瘀: 大黃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將軍散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使用,例如桃仁、紅花等,共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將軍散中添加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軟堅散結的功效。將軍散多用於熱毒壅盛,腸胃燥結之症,芒硝可清熱解毒,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排泄毒素,緩解便祕。
- 引藥下行: 芒硝性滑,可引導藥力下行,加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將軍散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多偏於清熱解毒,芒硝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快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其作用。
將軍散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桃仁味苦甘,性微溫,入心、肝、脾經。具有破血行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將軍散多用於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症狀,而桃仁能有效化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
- 軟堅散結: 桃仁亦具有一定的軟堅散結作用。對於某些腫塊或包塊,桃仁能幫助其消散,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將軍散中加入桃仁,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增強其化瘀散結的功效。
將軍散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理氣止痛:烏藥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將軍散多用於治療胸腹脹痛、脘腹冷痛等症,烏藥的理氣止痛作用,可以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 溫腎助陽:烏藥還具有溫腎助陽的作用,可以改善腎陽虛所致的腰膝冷痛、陽痿早泄等症。將軍散的組成中,多包含溫陽補腎的藥物,烏藥的加入可以增強溫腎助陽的效果,提高療效。
將軍散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行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消積的功效。將軍散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脘腹脹滿等症,香附可疏通氣機,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 調和脾胃: 香附還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將軍散常用於治療脾胃不和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症,香附可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達到治療目的。
將軍散中含有淫羊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 淫羊藿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溫腎壯陽、祛風除濕的功效。將軍散常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風濕痹痛等症,而淫羊藿的補腎壯陽功效正好可以改善這些症狀,提升藥效。
- 協調藥性: 將軍散中的其他藥材多偏於燥熱,而淫羊藿性溫,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的作用。同時,淫羊藿還能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發揮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和穩定。
將軍散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能緩解其他藥材的峻猛之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刺激,使藥效更溫和、安全。
二、 增強療效: 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藥效,如與黃芩配伍,可增強其清熱燥濕的功效;與麻黃配伍,可減輕其發汗作用,使藥效更平和。
總而言之,甘草在將軍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能調和藥性,更能增強藥效,使其更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將軍散之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酒癇,二便不通」,屬中醫「癲癇」與「腑實壅滯」之證。古代醫家認為,酒毒濕熱內蘊,可上擾神明發為癇證(酒癇),或阻滯氣機導致二便閉塞。石灰辛溫燥濕,大黃苦寒瀉下,二者同炒後,藉大黃之性制石灰之烈,而留其通竅、化瘀、收澀之能;佐以血竭活血散瘀,共成「通腑瀉熱、化瘀開閉」之效。
組成與治效邏輯探討
石灰與大黃同炒之用意
- 石灰(遠年者性緩)本具「燥濕、止血、蝕惡肉」之功,經大黃同炒後,取其「桃花色」為度,暗示火候使藥性由峻烈轉為緩和。大黃瀉下之力滲入石灰,使石灰兼具「通泄」之性,而非單純收澀。
- 大黃為「將軍」,瀉熱通腑,炒製後去大黃而用石灰,實為「去藥存性」,使石灰得大黃通下之勢,卻避其苦寒傷胃之弊。此為中藥「製法增效」之典型。
血竭配伍之深義
- 血竭入血分,散瘀止痛。酒癇及二便不通者,多有氣滯血瘀之機,石灰得血竭相助,可化瘀通絡,開啓水道、谷道。此為「氣血同治」:石灰行氣分以燥濕,血竭行血分以化瘀,共解濕熱瘀結之困。
治療原理推導
此方之妙在「炒製配伍」與「去留之機」。其作用層次如下:
- 通腑瀉熱:藉大黃殘留之性,從石灰中發揮,通利二便以泄酒毒濕熱。
- 化瘀開竅:血竭配合石灰之辛散,活血通絡,助氣機暢行,緩解癇證之風痰上擾。
- 燥濕收澀:石灰本質仍能收濕,避免通利過度,形成「通中有斂」之平衡。
結論
將軍散以「石灰-大黃」的獨特炮製為核心,結合血竭,構成「通泄不傷正,化瘀兼燥濕」之方,符合古人對酒癇「濕熱夾瘀」病機的認知,體現中醫「去性存用」的制方智慧。
傳統服藥法
遠年石灰2兩,大黃1兩。
同炒至石灰桃花色,去大黃用石灰,加血竭五錢,為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將軍散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如果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將軍散,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遠年石灰2兩,大黃1兩。 主治:刀傷。
將軍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八。 組成:大黃(煨)、貝母、白芷、甘草節各等分。 主治:懸癰。
將軍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三。 組成:川大黃(酒浸,蒸)5錢,荞麥面(炒黃)3錢,阿魏1錢。 主治:癖疾。
將軍散, 出處:《點點經》卷二。 組成:大黃3錢,朴消3錢,桃仁1錢,烏藥1錢半,香附1錢半,羊藿1錢,甘草8分。 主治:酒癇,二便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