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桃仁承氣湯中包含桃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 桃仁性平,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其具有破血行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方中以桃仁配合當歸、生地黃等活血涼血之品,可有效活血化瘀,改善血瘀阻滯導致的疼痛、腫脹、便祕等症狀。
二、通便排毒: 桃仁能潤腸通便,促進腸道蠕動,排除體內毒素。配合大黃、芒硝等峻下藥,可起到瀉熱通便、消腫止痛的作用,適用於熱結便祕、腹痛腹脹等病症。
當歸桃仁承氣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該方用於治療血瘀阻滯、熱結便祕,大黃可瀉熱通便,促進瘀血消散,解除便祕症狀。
2. 引導藥力:大黃性燥烈,能引導當歸、桃仁等藥物直達血分,加速瘀血消散,促進活血化瘀,達到治療目的。
當歸桃仁承氣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調和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補血、調經止痛等功效。方中以桃仁、大黃瀉熱通便,容易耗傷血氣,而當歸則能補血活血,使瀉下藥物不傷正氣。
- 緩解瘀血阻滯,促進排泄: 方中以大黃、芒硝攻下熱結,但若瘀血阻滯,則藥物難以暢通,難以發揮療效。當歸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使藥物更容易到達病竈,達到更好的瀉下通便效果。
當歸桃仁承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調和藥性:方中桃仁、芒硝、大黃等藥性峻猛,易傷脾胃,而甘草性甘平,能緩和其燥烈之性,防止藥物對脾胃的損傷,使藥性平和,有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二、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等功效,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提高藥效。
因此,甘草在當歸桃仁承氣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歸桃仁承氣湯中加入肉桂,是基於以下原因:
- 溫通血脈,活血化瘀: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通血脈、活血化瘀的功效,可助於桃仁、當歸活血化瘀,改善血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
- 溫陽散寒,助藥勢:方中當歸、桃仁皆屬寒涼之品,加入肉桂可溫陽散寒,避免藥性過寒,並助藥勢,使藥力更顯著,促進瘀血消散。
此外,肉桂亦有助於溫煦脾腎,改善寒濕,配合方中其他藥物,達到溫通血脈、行氣活血、消瘀止痛之功效。
當歸桃仁承氣湯中加入芒硝,是利用其瀉熱通便的功效。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能清熱瀉火,潤腸通便。此方以當歸、桃仁活血化瘀,承氣湯瀉熱通便,但對於一些實熱瘀阻、腸燥便祕者,單靠活血化瘀、瀉熱通便尚不足以通暢大便,故加入芒硝以增強其瀉下之力,使熱邪、瘀血得以降解,腸道通暢,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當歸桃仁承氣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名稱: 當歸桃仁承氣湯
出處: 《保命歌括》| 萬全
主治: 血滯胸中,心下痞滿,嘔血。
組成:
中藥 | 劑量 |
---|---|
桃仁 | 半兩(研) |
大黃 | 一兩 |
當歸梢 | 七錢半 |
甘草 | 三錢 |
桂 | 三錢 |
芒硝 | 三錢 |
用法: 上㕮咀,作二服,水盞半,姜三片,入鹽再煎一沸服。
治療原理分析:
本方劑主治血滯胸中,其病機為瘀血內停,阻滯胸膈,氣機不暢。治療上以活血化瘀、理氣通腑為主要原則。
- 活血化瘀: 方中桃仁為君藥,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之功,針對血滯之根本。當歸梢助桃仁活血通經,加強活血之力。
- 通腑瀉下: 大黃、芒硝為臣藥,二者合用,具有較強的瀉下通便作用。大黃苦寒,能瀉熱通便、破積行瘀;芒硝鹹寒,能軟堅散結、瀉熱通便。二藥合用,可蕩滌腸胃積滯,使瘀血、痰濁等病理產物從下而解,瘀去則血行,有釜底抽薪之意。
- 行氣止痛: 肉桂辛熱,溫通經脈,行氣止痛,有助於血行,與活血藥物相配,增強活血化瘀之效。
-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諸藥,並能緩急止痛,使全方攻補兼施,瀉而不峻。
綜合分析:
當歸桃仁承氣湯以活血化瘀為主,兼以瀉下通便。諸藥合用,共奏活血祛瘀、通腑瀉下之功,使瘀血得去,氣機通暢,則胸中血滯、心下痞滿、嘔血等症自愈。本方以桃仁、大黃、芒硝為主,攻逐瘀血;以當歸梢、桂枝、甘草為輔,活血行氣、調和藥性,全方配伍精當,攻補兼施,是治療血瘀胸中、腑氣不通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桃仁(研)半兩,大黃1兩,歸梢7錢半,甘草3錢,桂3錢,芒消3錢。
作2服。水1盞半,加生薑3片,入鹽,再煎1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當歸桃仁承氣湯具有活血化瘀、行氣導滯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 服用當歸桃仁承氣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 服用當歸桃仁承氣湯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桃仁承氣湯, 出處:《保命歌括》卷七。 組成:桃仁(研)半兩,大黃1兩,歸梢7錢半,甘草3錢,桂3錢,芒消3錢。 主治:血滯胸中,心下痞滿,嘔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