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抵當丸

代抵當丸

DAI DI D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9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脾經 17%
心經 13%
胃經 8%
大腸經 8%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5%
肺經 5%
心包經 3%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肺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代抵當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代抵當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痛、腹脹、泄瀉等症狀,大黃可通過瀉熱通便,降低腸道內的濕熱,緩解腹痛腹脹。
  2. 活血化瘀: 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有利於消除因濕熱蘊結而引起的疼痛。

綜上,大黃在代抵當丸中起到了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濕熱蘊結的效果。

代抵當丸中添加芒硝,主要原因有二:

1. 瀉下通便: 芒硝味苦鹹,性寒,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此方常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而芒硝可有效地清除腸道積熱,促進排便,緩解便祕症狀。

2. 燥溼消腫: 芒硝亦可燥溼消腫,適用於溼熱蘊結所致的腫脹疼痛。代抵當丸中,芒硝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消散溼熱,緩解腫痛。

因此,代抵當丸中添加芒硝,不僅能有效地解決便祕問題,還能輔助消散溼熱,緩解腫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代抵當丸中包含穿山甲,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在代抵當丸中,穿山甲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其通經活絡之性可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之效能可緩解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2. 散結消腫,排膿生肌: 穿山甲亦具有散結消腫、排膿生肌的功效。在代抵當丸中,穿山甲可配合其他藥材治療瘡瘍腫毒、乳癰、瘰癧等症,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消腫生肌的效果。

代抵當丸中包含夜明砂,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益精,明目退翳: 夜明砂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能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對於腎虛精虧、肝腎不足導致的視力模糊、夜盲症等眼疾有改善作用。
  2.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夜明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散瘀消腫,對於因熱毒壅滯導致的目赤腫痛、翳障等症有輔助治療效果。

因此,代抵當丸中加入夜明砂,可起到補腎益精、明目退翳,以及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眼疾。

代抵當丸中加入莪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活血化瘀: 莪朮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對於因血瘀阻滯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莪朮能起到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的作用。
  2. 消積化滯: 莪朮還具有一定的消食化滯作用,能幫助消化吸收,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在代抵當丸的組成中加入莪朮,可以有效地發揮其活血化瘀、消積化滯的功效,進而達到治療目的。

代抵當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方中若有寒邪凝滯,或氣血運行不暢,肉桂可溫陽化寒,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寒凝癥狀。

2. 助藥力: 肉桂性溫,能助藥力,使其他藥材的功效得以充分發揮。同時,肉桂亦可引藥入腎,有助於補腎壯陽,治療陽虛寒症。

代抵當丸是一個常見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當歸。當歸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具有多種藥效,特別是在補血和調和氣血方面表現突出。其含有的揮發油和多種生物活性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造血功能,並改善血液質量。

在代抵當丸的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因為其能有效緩解因血虧引起的症狀,如疲倦、心悸及月經不調等。當歸的補血功效,能與其他成分相輔相成,共同調理脾胃、促進氣血運行,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顯著。此外,當歸亦具備一定的活血功效,能幫助化瘀,適合用於一些由於血瘀所引起的病症。因此,當歸在代抵當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提升整體的治療效果。

代抵當丸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理作用。

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其藥性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對於因血瘀引起的經絡不通、血脈阻滯、疼痛腫脹等症狀,紅花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代抵當丸為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方劑,其組成中加入紅花,正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代抵當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血瘀所致的胸痛、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代抵當丸主要用於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加入桃仁可增強其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血行通暢。
  2. 潤腸通便: 桃仁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改善便祕,有助於排出體內積聚的毒素,減輕血瘀的程度。代抵當丸中加入桃仁,可促進排便,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代抵當丸]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源自《傷寒論》抵當湯之變方,主治「太陽表證未解,邪熱隨經入裏,與瘀血互結下焦」之證。其關鍵病機為「熱與血結」,臨床表現為:

  1. 脈微而沉:邪熱內陷,氣血受阻,脈道沉滯不暢。
  2. 發狂:瘀熱上擾心神,神明失守。
  3. 小腹硬滿、小便自利:瘀血積於下焦,未影響膀胱氣化,故小便通利,此為與蓄水證之鑑別要點。
    本證屬「蓄血重證」,傳統用抵當湯(水蛭、虻蟲)峻逐瘀血,而代抵當丸改以植物藥與蟲類藥配伍,攻逐力稍緩,適合瘀結未至堅頑者。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大黃(君藥)

    • 性味苦寒,瀉下攻積,專入血分,「推陳致新」以逐瘀熱。
    • 「川產如錦紋者」質優,配伍芒消(或玄明粉)增強瀉下通腑之力,使瘀熱從大便而出。
  2. 桃仁、當歸尾、生地黃

    • 桃仁:破血潤燥,麩炒減其苦燥之性,助大黃活血通絡。
    • 當歸尾:活血散瘀,兼能養血,防攻逐過猛傷正。
    • 生地黃:涼血滋陰,制約大黃、芒消之燥烈,成「祛瘀不傷陰」之勢。
  3. 穿山甲、桂(臣佐藥)

    • 穿山甲(蛤粉炒):善走竄,通經透絡,散瘀消癥,針對「瘀久成積」之頑固病位。
    • 肉桂:辛溫助陽,既可溫通血脈以助行瘀,又能反佐大黃、芒消之寒涼,防冰伏瘀血。
  4. 加減法(瘀積頑固時)

    • 去歸、地之滋膩,改「廣茂(莪朮)醋製」破血消癥,合「肉桂增量」加強溫通攻積之力,體現「血得溫則行」之理。

全方配伍思維

  • 攻逐為主,標本兼顧:以大黃、桃仁、穿山甲直搗瘀結,輔以生地、當歸養陰血,構建「瀉中寓補」結構。
  • 寒溫並用:大黃、芒消清熱瀉瘀,佐肉桂溫通,避免寒凝致瘀。
  • 丸劑緩圖:煉蜜為丸(梧桐子大),緩和峻烈之性,使藥力持續作用於下焦蓄血。

此方體現「瘀熱同治」原則,通過通腑瀉下、活血消癥、滋陰溫通三法並行,瓦解下焦瘀熱互結之勢。

傳統服藥法


大黃(川產如錦紋者,去皮及黑心)4兩,芒消1兩(如欲穩,以玄明粉代),桃仁(麩炒黃,去皮尖,另研如泥)6-10枚,當歸尾1兩,生地黃1兩,穿山甲(蛤粉炒)1兩,桂3錢或5錢。如血老成積,此藥攻之不動,宜去歸、地,加廣茂(醋浸透,焙乾)1兩,肉桂7錢。
行瘀血。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通便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本方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了解自身的具體情況,並根據醫生的建議服用。
  2.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4. 服用本方期間,如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胰臟炎癲狂狂躁膀胱炎膽囊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腹瀉多痰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代抵當丸, 出處:《醫學心悟》卷三。 組成:生地1兩,當歸1兩,赤芍1兩,川芎7錢5分,五靈脂7錢5分,大黃(酒蒸)1兩5錢。 主治:血淋。

代抵當丸, 出處:《準繩·類方》卷三。 組成:大黃(川産如錦紋者,去皮及黑心)4兩,芒消1兩(如欲穩,以玄明粉代),桃仁(麸炒黃,去皮尖,另研如泥)6-10枚,當歸尾1兩,生地黃1兩,穿山甲(蛤粉炒)1兩,桂3錢或5錢。 主治:行瘀血。主治:蓄血。

代抵當丸, 出處:《寒溫條辨》卷四。 組成:大黃(酒洗)4兩,芒消1兩,穿山甲1兩(蛤粉炒),夜明砂1兩(淘,焙),莪朮1兩(醋焙),肉桂1兩(去粗皮),當歸尾(酒蒸)1兩,紅花(酒炒)7錢,桃仁(不去皮尖,生用另研)70粒。 主治:太陽表證仍在,隨經痰熱在裏,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以熱在下焦,小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