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煎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積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大黃,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排出積滯,解決便祕等問題。
- 清熱解毒: 大黃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熱毒發斑、腸炎、痢疾等。
大黃煎方中加入芫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瀉下之力:芫花性溫,味苦辛,具有瀉下通便之功效,可助大黃瀉熱通便,更有效地清除腸道積熱。
- 活血化瘀:芫花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腸道供血,配合大黃清熱解毒,緩解腸道炎症,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大黃煎中加入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熱通便: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與大黃同用,可增強瀉熱通便的效果,並促進瘀血的排除。
二、 消積止痛: 莪朮可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食化積,緩解腹痛、脹滿等症狀。與大黃搭配,可更有效地清除腸胃積滯,改善腹瀉等病症。
大黃煎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瀉熱通便: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與大黃同用,可增強其瀉下之力,加速腸道蠕動,清除腸道積熱,對於熱結便祕、腹脹疼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清熱解毒:芒硝不僅具有瀉下作用,還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熱毒熾盛所致的癰疽腫毒、口舌生瘡等症狀,芒硝可與大黃協同作用,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芒硝在大黃煎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大黃相輔相成,共奏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
大黃煎方中加入桃仁,乃因其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效。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其功效主要在於破血行瘀,可化解瘀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同時,其又能潤腸通便,有助於排泄宿便,減輕腸道負擔。
於大黃煎方中加入桃仁,可增強其瀉下通便之效,並可緩解因瘀血阻滯所致之腹痛、便祕等症狀,達到通腑瀉熱、活血化瘀之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黃煎」
大黃煎為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產後積聚、血塊攻心腹、兼破鬼胎等。
大黃煎由多種中藥組成,包括大黃、芫花、莪術、芒硝、桃仁等。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可治療實熱便祕、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芫花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對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痛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症狀有治療作用。莪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可治療月經不調、小腹作痛、痛經兼寒、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症。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芒硝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積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等病症。
大黃煎適用於產後積聚、血塊攻心腹、兼破鬼胎等病症,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大黃煎組成中藥包括大黃、芫花、莪術、芒硝、桃仁等,各具功效,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傳統服藥法
川大黃3兩(銼碎,微炒),鱉甲2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牛膝1兩(去苗) 乾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上為末。
用米醋1升,煎為膏,每服1錢,食前用熱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大黃煎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 大黃煎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的女性不宜服用。
- 大黃煎有破血逐積的功效,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服用。
- 大黃煎有軟堅散結的功效,有腸胃潰瘍、腸炎等患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煎, 出處:《聖惠》卷七十一。 組成:川大黃3兩(銼碎,微炒),鱉甲2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牛膝1兩(去苗),乾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 主治:婦人積年血氣,癥塊結痛。
大黃煎, 出處:《聖惠》卷七十九。 組成: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芫花1兩(醋拌,炒令乾),蓬莪朮1兩,鹹消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朱粉半分。 主治:産後積聚、血塊攻心腹,發即令人悶絕;兼破鬼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