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桃核承氣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是利用桂枝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桂枝能夠溫中散寒、止痛,對於治療腸胃寒濕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腸胃寒濕導致的相關症狀。
桃核承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桃核承氣湯以峻下為主,藥性偏寒燥,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能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防止過度損傷。
二、引藥入經:甘草為藥引,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所,增強藥效。桃核承氣湯中其他藥物如大黃、芒硝等,都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甘草能幫助它們更好地發揮藥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桃核承氣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功效。桃核承氣湯主治熱結便祕,大黃可迅速瀉熱通便,使積滯得以降解,解除腸道熱結,達到通便的效果。
- 活血化瘀:大黃除了瀉熱通便之外,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桃核承氣湯中常配伍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大黃的加入可以加強活血化瘀之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所致的便祕症狀。
桃核承氣湯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芒硝味苦鹹寒,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桃核承氣湯主治熱結便祕,芒硝能迅速清熱瀉下,解除腸道燥熱,促進排便。
- 潤腸通便:芒硝性滑,能潤腸通便,使積滯之物易於排出。桃核承氣湯中桃仁、杏仁、大黃等藥物,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芒硝的加入能增強藥效,使通便效果更佳。
桃核承氣湯中包含桃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熱結血瘀所致的便祕,桃仁能促進腸道蠕動,軟化大便,使之通暢。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桃仁與其他藥物,如大黃、芒硝等,共同發揮作用,可以增強清熱瀉下、通便止痛的效果。 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腸道血液循環,促進排便。
主治功效
桃核承氣湯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組成
- 桂枝: 溫通心陽,調和營衛。
- 甘草: 調和諸藥,益氣緩急。
- 大黃: 攻下熱結,消癥解毒。
- 芒硝: 潤燥軟堅,清熱涼血。
- 桃仁: 活血化瘀,止痛消癥。
主治功效
綜合多篇古文記載,桃核承氣湯主治下焦蓄血證,具體表現為:
- 少腹急結: 下腹部拘急、疼痛、有硬塊感。這是桃核承氣湯最主要的腹證。
- 經閉、痛經: 血瘀導致的月經不通或痛經。
- 其人如狂: 瘀熱互結,上擾心神,出現煩躁不安,甚至發狂等精神症狀。
- 小便不利: 雖然以蓄血為主,但也有可能影響到小便的排出。
- 脈沉實而澀: 血瘀的典型脈象。
- 產後惡露不下: 產後瘀血阻滯胞宮。
- 跌打損傷,瘀血停滯: 外傷導致的局部瘀血腫痛。
- 㿗疝: 寒疝氣痛,或伴有瘀血。
治療原理
桃核承氣湯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破血下瘀,兼以清熱瀉下。
- 祛瘀為主: 方中桃仁活血化瘀為君藥,針對病機核心「瘀血」。大黃、芒硝攻下熱結,消癥解毒,協助桃仁祛除瘀血,二者共為臣藥。多篇古文指出桃核承氣湯用於「下瘀血」、「破血下瘀」,並強調其治療「瘀血結在膀胱」、「蓄血」的功效,說明其主要作用在於祛除瘀血。
- 溫通為輔: 桂枝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瘀血消散,是為佐藥。同時,桂枝也能溫陽化氣,對於兼有寒凝的病症尤為重要。如《皇漢醫學》中提到「暗示厥陰病,冷結膀胱者,不可瀉下之所以也」,並指出桃核承氣湯針對的是「瘀血結在膀胱」的情況,說明桂枝在此有溫化寒凝、助陽行瘀的作用。
- 調和藥性: 甘草調和諸藥,緩解大黃、芒硝的峻下之性,並能益氣緩急,防止攻伐太過。如《本經逢原》中提到,當正氣消乏、實結不解時,可在桃核承氣湯中加入人參以助硝黃之勢,體現了甘草調和藥性、顧護正氣的作用。
藥理分析
- 大黃與芒硝的配伍: 多篇古文提到桃核承氣湯中大黃與芒硝的配伍,如《皇漢醫學》指出「大黃瀉下作用雖強,但對於大便燥結之結塊效果不佳,故需配伍兼具瀉下及溶解作用的芒硝」。這說明二者合用,既能攻下熱結,又能軟堅散結,增強祛瘀效果。
- 針對「少腹急結」: 多篇古文強調「少腹急結」是桃核承氣湯的主證,如《傷寒雜病論(宋本)》、《本經疏證》、《皇漢醫學》等均有提及。日本漢方家湯本求真更明確指出「左臍旁天樞穴附近有結塊,按壓時疼痛並向上牽引,才是桃核承氣湯的應用指徵」。這說明桃核承氣湯的藥效主要集中在下焦,針對瘀血結聚的部位。
總結
桃核承氣湯是治療下焦蓄血的經典方劑,以破血下瘀為主,兼以清熱瀉下。其藥物組成精當,配伍巧妙,通過活血、攻下、溫通、調和等多重作用,達到祛除瘀血、消癥散結的治療目的。在臨床應用中,應當辨證準確,尤其要抓住「少腹急結」這一核心病機,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前4味,芒硝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忌:因本方為破血下瘀之劑,故孕婦禁用。 如有外感症狀 必須先解表 表證未解者,當先解表,而後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桃核承氣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桃仁50個(去皮尖),桂枝2兩(去皮),大黃4兩,芒消2兩,甘草2兩(炙)。 主治:破血下瘀。主治:下焦蓄血,少腹急結,大便色黑,小便自利,甚則譫語煩渴,其人如狂,至夜發熱,及血瘀經閉,痛經,跌打損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