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尿少尿小便不利?從中醫證候,經絡與中藥理解!

- 最後更新:2022-08-02
關於無尿及少尿的3D經絡穴道分析:點選開啟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無尿及少尿


無尿及少尿

尿液變少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尤其出現在夏季,現代醫學稱之為「寡尿」。正常人一天24小時尿量少於400毫升,或每小時尿量少於17毫升者稱為「少尿」。

如果一天尿量少於100毫升,12小時內完全無尿者稱為「無尿」,而這個定義依照年齡差異而有所不同。

造成尿少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嘔吐、腹瀉引起脫水,或飲水量減少,或尿道堵塞,或受到感染。相關疾病如尿毒症也會引起的脫水、前列腺肥大症也會少尿。

透過觀察尿量變化,有助於了解部分身體健康狀態。尿量變少是一個健康警訊。經常處於這種狀態,有機會出現高血納、腎衰竭,甚至死亡。

在炎熱夏天裡排汗量大增,尿量會減少是常見,這也很有可能引發膀胱炎、腎臟、輸尿管結石。如果體內的廢物無法排出,引發尿毒症就必須洗腎

身體長期或經常處於缺水狀態,血液中納含量過高,除了尿量變少,還會出現口乾舌燥、尿液顏色深,有時候會出現精神恍惚,甚至意識不清、抽蓄、昏迷、休克...等等,最後形成急性腎衰竭。

現代醫學認為,正常排尿為是每3-4小時1次,通常膀胱累積約150cc就有尿意,如果尿量異常變少或尿液顏色太黃,應多喝水,如喝水後情況沒改善,就應該就醫檢查。

嚴重的無尿及少尿是一定要進醫院的,因為隨時有生命危險。如果只是平時生活中發現尿量變少,那可以配合中醫的觀念,因為處理「小便不利」,中醫可是已經累積上千年的經驗,值得參考一下。

從中醫的觀點看無尿及少尿


無尿及少尿在古代稱為「小便不利」,指的是小便量少而排出困難的一種症狀,可以說是已經被討論千年以上的症狀。遠從《黃帝內經》就稱之為「涇溲不利」,《傷寒雜病論》稱之為「小便難」、「不得解」。

古代中醫還有一個名詞稱為「小便不通」,這是指膀胱中有尿液,但是排出困難,稱為「癃閉」。而小便不利是尿少或無尿。

由於古代中醫對於小便不利的討論非常多,歸納出以下主要類型:

1. 外感風寒,膀胱及肺氣化失常

中醫的《傷寒論》可以說整本書有一大半都在處理感冒及其後遺症現象,而其中大量探討「小便不利」的症狀,裡面有多處提到「小便少」、「小便難」、「欲小便不得」的症狀,提到的原文有37條,遍佈六經各個階段。

因此小便不利可以說是一種感冒的後遺症,感冒沒有處理好,之後就容易出現慢性排尿困難。

《傷寒論》將外感傷寒區分為六個階段(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太陰病、少陰病與厥陰病),小便不利遍及所有的階段,因此要先辨別出這是屬於哪一種階段的病,從熱證到寒證都會出現小便不利。

從太陽病的「五苓散證」、「小青龍湯證」、「越婢加朮湯證」; 少陽病的「小柴胡湯證」; 陽明病的「大承氣湯證」,體內濕熱的「茵陳蒿湯證」; 少陰病的「真武湯證」、「四逆湯證」、「豬苓湯證」、「四逆散證」...等等,都會出現小便不利。

基於此,小便不利可以說就是典型的感冒症狀,或是感冒後遺症。由於太陽膀胱與肺互為臟腑別通關係,肺為水之上源,肺氣失肅,水道通調不利,累及下焦而出現小便不通。

因此,改善的方法也很簡單,依照症狀判斷自己是屬於哪一種階段的感冒,解除之後就可以改善小便不利。以最常運用的「五苓散」為例,雲端中醫有一些會員發現,他們長年來只要尿量不足或過多時就服用,很快就可以雙向調節,回歸正常。

當一個人沒有正確處理感冒之後,就很容易出現尿量異常,進而產生各種泌尿系統疾病,現代醫學也發現感冒有機會引起腎臟發炎

2. 脾虛、下焦濕熱

除了外感傷寒之外,脾虛的人很容易出現尿少,這是因為脾主運化體內水液,脾虛的時候體內濕氣重,出現小便短少,下身腫,容易疲勞四肢困重、面色萎黃、頭重如裹,肚子脹氣、食慾不佳、大便溏。

尤其是夏季天氣濕熱時,更容易脾虛,這時候小便短赤不利、心煩、噁心嘔吐、口苦粘膩、食慾不振、腹脹,大便秘結或溏瀉,舌紅苔黃膩,脈濡數,這就是典型濕熱所造持的脾虛。

這種濕熱會往下,造成下焦濕熱,有時候會出現尿痛。《諸病源候論》提到「小便不通,由膀胱與腎俱有熱故也」,由於濕熱阻滯膀胱或移熱於膀胱,濕熱互結,膀胱氣化失調,致小便不通。

以上這些抽象概念,完全可以運用經絡檢測來加以印證,這就是夏季最常出現的「鐵三角經絡型態」的主要症狀。以2022年7月為例,從月中開始幾乎都沒下雨,某會員K先生出現尿少、尿黃,排尿時輕微疼痛現象,同時也有舌尖痛。

2022年炎熱夏季,出現尿少現象
2022年炎熱夏季,出現尿少尿痛現象

結果,有在學習中藥的他心想:「這不就是典型的脾虛、膀胱濕熱現象嗎?」結果他在猶豫要去買「八正散」,還是先用家裡的一罐「豬苓湯」科學中藥?

最後,他想先試看看「豬苓湯」,結果不到半天之後這些症狀就全解了。他說:「運用中藥,真可以用"條條大路通羅馬"來形容啊!」

3. 腎陽虛

除了炎熱夏天之外,冬季典型的經絡型態:膽經、胃經與腎經虛證,也很容易出現小便不利現象,與傳統中醫所說的「腎陽虛」類似。

腎陽虛的小便不利,下身會發腫,尤其是小腿,面色㿠白,咳嗽、心悸、氣短、四肢冰冷、腰酸、膝蓋痛,最常運用就是「真武湯」或是「八味地黃丸」。

某會員G小姐就曾經分享,「寒性陽虛經絡體質」的她,每次到了冬天就一定會出現膽經、胃經與腎經虛證,呈現所謂的一派陽虛經絡現象,尤其是小腿容易水腫,小便時都要等一陣子才會出來,尿量明顯變少,有時候反過來會頻尿、尿很多。

以下就是她在2021年冬天檢測時的經絡型態(下圖),由於她經常幫自己檢測,看到這種經絡圖已經感到稀鬆平常。她說每次出現這種型態,她就會運用「五苓散」+「四逆湯」改善,效果真的非常好。

2021年冬天出現尿少,小腿輕微水腫現象
2021年冬天出現尿少,小腿輕微水腫現象

4. 其他

傳統中醫認為造成小便不利的原因還有很多,光就傷寒論就有幾十種方證可以改善小便不利,其他證候如「肝氣鬱結」、「肝腎陰虛」、「血瘀」、氣虛(中氣虛弱、腎氣不足)...等等,證候非常多。

事實上不論哪一種證候,中醫講的就是五臟六腑、配合外來的六邪(風寒暑濕燥火)所排列組合出來的疾病,只要平衡五臟六腑,驅除外邪,平衡經絡之後,就可以改善小便不利。

若不是外感風寒,與小便不利最密切關係的就是肺、脾、腎三臟,外邪就是風、寒、濕熱。夏季去除濕熱,冬季去除寒濕之後,小便不利就會自然消失。

若運用經絡療法,經常拍打「脾經」與「膀胱經」是改善及預防小便不利最關鍵的養生方法,這幾乎是一年四季都要進行的養生行為,一日不可偏廢。

相關的12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載入中...

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無尿及少尿的經絡型態,常見於夏季的鐵三角經絡型態,以及其各種變化型,因此夏季經常容易出現這種症狀。

冬季的典型經絡型態也容易出現小便不利,這就是為什麼小便不利的證候繁多的主要原因,參考幾種經絡型態如下:

載入中...

改善無尿及少尿的50個中藥方劑清單


與無尿及少尿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無尿及少尿之相關中醫典籍


  • 《雜病源流犀燭.小便閉癃源流》:「《綱目》曰:小便數而不利者有三,若大便泄瀉,而津液澀少,一也,宜利而已;熱搏下焦,津液不能行者,二也,必滲瀉乃癒;若脾胃氣澀,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化者,三也,可咽氣令施化而出,如茯苓琥珀散。」
  • 《丹溪心法.小便不通》:「小便不通,有氣虛、血虛、有痰、風閉、實熱。氣虛用參、耆、升麻等,先服後吐,或參、耆藥中探吐之。血虛四物湯先服後吐,或芎歸湯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陳湯先服後吐。已上皆用探吐。若瘀氣閉塞,二陳湯加木通、香附探吐之,以提其氣,氣升則水自降下,蓋氣承載其水也。有實熱者當利之,砂糖湯調牽牛末二三分,或山梔之類。有熱、有濕、有氣結於下,宜清宜燥宜升。」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