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散
BAI Z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全生指迷方 《百一》卷六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8
方劑組成解釋
白朮散,顧名思義,方中以白朮爲主藥。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
方劑中以白朮爲主藥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者,白朮為健脾要藥,能補脾氣,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溼的能力,可改善因脾虛所致的腹脹、泄瀉、食少等症。
二者,白朮亦具有燥濕利水之效,可利水滲溼,改善脾虛溼盛所致的肢體沉重、小便不利等症。
因此,白朮散中以白朮爲主藥,能有效地發揮健脾益氣、燥溼利水之功效,以改善脾虛溼盛所致的病症。
白朮散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成分根據古籍記載多種多樣,但其中常見的主要成分之一為人參。人參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大補元氣之品,具有補虛損、固根本的功效,對於調理脾胃功能、增強體力有著顯著作用。由於白朮散主要用於治療因脾胃虛弱所導致的腹脹、食少、乏力等症狀,加入人參能夠有效地增強該方劑的補益效果,使患者得以恢復脾胃運化功能,進而改善整體健康狀態。
此外,人參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對於改善因脾虛引起的水濕運化失常亦有助益。因此,在白朮散中配伍人參,不僅能夠增強藥效,還能夠協同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總體來說,人參在白朮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理念。
白朮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白朮擅長健脾燥濕,茯苓則以利水滲濕著稱,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健脾利濕、化濕止瀉的功效。
- 和中緩急: 白朮散主治脾虛濕困、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等症,而茯苓能和中緩急、寧心安神,有助於緩解脾胃氣機不暢、腹痛腹脹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因此,白朮散中加入茯苓,不僅能增強健脾利濕之效,更能和中緩急,促進脾胃運化,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朮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氣健脾: 白朮散以白朮為主藥,擅長健脾燥濕,而黃耆為補氣要藥,能益氣固表,二者相合,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共同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 升陽固表: 白朮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困所致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四肢倦怠等症,而黃耆能補氣固表,升陽舉陷,可防治因脾虛導致的氣虛外泄,進一步鞏固脾胃之陽氣,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白朮散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健脾益氣,固本培元: 白朮擅長健脾燥濕,山藥則以補脾益氣、滋陰固腎著稱。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從根本上提升機體免疫力。
- 緩和藥性,增強療效: 白朮性燥,山藥性平,加入山藥可以緩和白朮的燥性,避免其過度耗傷津液,同時還能增強白朮健脾的功效,使藥效更加溫和、持久,更易於患者接受。
白朮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脾胃虛弱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包括白朮、茯苓、澤瀉等多種草藥,其中確有百合這一成分。百合在中醫裡性微寒、味甘、質潤,歸心、肺經,主要功效為養陰清熱、潤肺止咳、清心安神。雖然百合主要用於治療肺燥咳嗽、虛煩驚悸等症狀,但加入白朮散中亦有其特殊意義。
白朮散旨在健脾利水,而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能增強脾胃功能則可促進全身氣血運行。百合入方不僅能滋潤肺陰,還能通過其清心安神之效,調節人體的情緒與精神狀態,間接達到輔助脾胃運化的目的。此外,百合還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有助於消除水腫,從而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總體而言,百合在白朮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特點。
白朮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白朮性燥,甘草性甘,二者相配,可緩解白朮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與白朮的健脾燥濕功效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白朮散中加入前胡,主要考量其疏肝理氣與健脾和胃的功效。
前胡味辛性微溫,入肺、肝經,具有疏肝解鬱、散寒止咳、理氣止痛之效。白朮散以健脾燥濕為主,但脾虛常伴隨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影響脾胃運化。前胡加入其中,可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協調脾胃功能,進一步提升健脾燥濕之效。同時,前胡也可緩解白朮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
白朮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主要功效在於調理脾胃、利濕退黃。在白朮散的組成中加入柴胡,是基於中醫理論中的辨證施治原則。柴胡性味苦、辛、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解少陽的作用。在白朮散中加入柴胡,不僅可以增強方劑對肝膽濕熱所致黃疸的治療效果,還能調節肝氣,避免因濕熱內阻而導致的肝氣鬱結。
根據中醫學說,肝主疏洩,影響脾胃運化功能。若肝氣不舒,則會影響脾胃,造成消化不良等症狀。因此,在治療脾胃疾病時,往往需要兼顧肝臟的調理。白朮散中使用柴胡,正是為了達到疏肝健脾的目的,使肝氣得以順暢,從而改善由肝脾不和引起的各種不適。總體來說,柴胡在白朮散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治療上「肝脾同調」的思想,以達到更好的臨床療效。
主治功效
白朮散是中醫治療吐血、咯血的常用方劑,具有補氣止血、化痰止咳的功效。
中藥方劑組成為:白朮、人參、茯苓、黃耆、山藥、百合、甘草、前胡、柴胡。
白朮散,這方出自於古籍《全生指迷方》中的《百一》卷六部分。
白朮散的組成和使用方法是這樣的:它主要由白朮(一種中藥材)為主要成分,並配以其他輔助藥材共同煎煮而成。具體的配方和煎煮方法,因為涉及專業知識,這裡就不詳細展開了,如果你需要使用,最好還是尋求專業中醫師的指導。
白朮散的主要作用是治療兩種症狀:一是吐血,也就是血液從口中吐出;二是咯血,指的是咳嗽時咳出血來。這些症狀往往是由於脾臟和肺部的功能不足所導致,也就是中醫說的“脾肺氣虛”。在中醫理論中,脾和肺是負責運化水谷精微和呼吸空氣的重要器官,一旦它們的功能減弱,就可能引發上述的出血問題。
所以,白朮散通過補充脾肺的氣力,來達到止血和調理身體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使用前一定要先諮詢專業的中醫師,確保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氣健脾、養陰潤肺的作用,適合脾肺氣虛、吐血、咯血、咳嗽、咯痰等患者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生痰。
- 本方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朮散,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白朮半兩,澤瀉半兩。 主治:水腫覺脹下者。
白朮散,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白朮、茯苓、半夏(洗)、黃芩各等分。 主治:夏暑大熱,或醉飲冷,痰濕不止,膈不利。
白朮散, 出處:《本事》卷十。 組成:白朮2錢,人參2錢,半夏曲2錢,茯苓1錢,乾薑1錢,甘草1錢。 主治:溫養中宮,通調營衛。主治:小兒嘔吐,脈遲細,有寒。
白朮散, 出處:《本事》卷四。 組成:澤瀉、白朮、茯苓(去皮)各等分。 主治:脾氣不足,水濕內停,食後多吐;或痘如水泡,痘家作瀉,則液內竭而色乾;瘡濕則液外走而便結,如泄瀉瘡濕并見者,此脾胃多濕而不健運也。
白朮散, 出處:《本事》卷十。 組成:白朮(炒)1兩,乾紫蘇1兩,白芷(微炒)3分,人參3分(去蘆),川芎(洗)半兩,訶子皮半兩,青皮(去白)半兩,甘草1分(炙)。 主治:妊娠氣不和調,飲食少,孕婦脾虛難化,脈浮緩者。
白朮散, 出處:《百一》卷六。 組成:白朮2兩,人參(去蘆)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黃耆1兩,山藥3分,百合3分(去心),甘草(炙)半兩,前胡(去蘆)1分,柴胡(去蘆)1分。 主治:行營衛,順氣止血,進食退熱。主治:吐血、咯血,脾肺氣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