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補腎湯

YI QI BU SH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腎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4%
心經 12%
肝經 5%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益氣補腎湯中加入人參,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1. 益氣生津: 人參為補氣藥之首,能補益元氣,生津止渴,有助於改善氣虛所致的乏力、倦怠、氣短等症狀,為益氣補腎湯中「益氣」功效的主要來源。
  2. 補腎固元: 人參性溫,入脾、肺、心經,亦能補腎益精,增強腎氣,改善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補腎固元的效果。

因此,人參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藥方補氣功效,更能兼顧補腎作用,使其更能全面調理氣虛腎虛所致的各種病症。

益氣補腎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之要藥: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為補氣之要藥。其能補中益氣,升舉陽氣,適用於氣虛乏力、面色蒼白、自汗、食少便溏等症狀。益氣補腎湯旨在補益腎氣,而腎主生髓,氣血皆源於腎,補腎需先補氣,故選用黃耆以提升整體氣血水平,為補腎打下基礎。
  2. 助陽氣: 腎陽不足,可導致氣虛,黃耆能補益正氣,扶助陽氣,從而間接改善腎陽虛所致的諸多症狀。

益氣補腎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弱則氣血不足,導致身體虛弱乏力。白朮能健脾益氣,補益脾胃之氣,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進而有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 固腎止瀉:白朮還具有固腎止瀉的作用。腎虛常伴有脾虛,導致脾腎氣虛,運化失常,引起泄瀉。白朮能補脾固腎,固澀止瀉,有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腹瀉、尿頻等症狀。

總之,白朮在益氣補腎湯中發揮着健脾益氣、固腎止瀉的功效,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益氣補腎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益氣補腎:茯苓性平和,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其利水滲濕的作用可改善腎氣不足所致的脾虛水停,從而增強脾胃運化,益氣補腎。
  2. 佐使其他藥材發揮功效:茯苓可作為藥引,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更好地發揮。例如,與補氣藥材如黨參、黃芪等配合,能加強補氣的效果;與補腎藥材如山藥、山茱萸等配合,能增強補腎的效果。

總之,茯苓在益氣補腎湯中,既能起到健脾利濕,益氣補腎的作用,又能起到佐使其他藥材發揮功效的作用,因此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益氣補腎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益氣補腎湯中包含多種藥材,性味各不相同,甘草能起到中和藥性,避免藥性相剋,使藥效更加平和穩定。

二、緩和藥性: 甘草能緩解藥材的燥烈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強烈,對人體造成損害。益氣補腎湯補益氣血,但亦需避免燥性過強,甘草的加入能使藥效更加溫和,適合長期服用。

益氣補腎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山藥可補脾益氣,增強人體正氣,為補腎之基礎。
  2. 滋陰潤燥:山藥富含黏液蛋白,具有滋陰潤燥、養胃生津之功效。腎精虧損常伴隨陰虛內熱,山藥能滋陰降火,緩解因腎虛引起的燥熱症狀,促進腎精的生成和修復。

故益氣補腎湯中加入山藥,可協同其他藥材,達到補腎益氣、滋陰潤燥之功效。

益氣補腎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固精:山茱萸味酸澀,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之效。腎主藏精,精氣不足則會出現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等症狀。山茱萸能補腎固精,從根本上改善腎虛引起的各種不適。
  2. 滋陰益氣:山茱萸雖為溫性藥材,但其酸澀之性也能起到滋陰的作用,並能起到益氣的作用。這與益氣補腎湯的整體功效相符,既能補益腎氣,又能滋養陰血,使身體更加強健。

主治功效


益氣補腎湯

益氣補腎湯在中醫中,是一帖常用的中藥方劑,具有補氣、補腎、益精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耳鳴、盜汗、遺精、尿頻等症狀。益氣補腎湯的組成包括:

**1.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養血、益氣健脾、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延緩衰老等功效。臨牀上,人參可適用於治療氣虛、血虛、脾虛、肺虛、心悸、失眠、疲勞、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2.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血、利尿消腫、排膿斂瘡生肌的作用。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臨牀上,黃耆可適用於治療氣虛、血虛、脾虛、肺虛、心悸、失眠、疲勞、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3. 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還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臨牀上,白朮可適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4.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還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臨牀上,茯苓可適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

**5.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甘草還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6.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山藥含有黏液蛋白、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增強體質,緩解疲勞,增強體力。山藥還具有滋陰功效,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

**7. 山茱萸:**性酸澀,歸肝、腎經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山茱萸還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功效,臨牀上,山茱萸可適用於治療腎虛精虧引起的遺精、早泄、腰膝痠軟、月經過多、崩漏等症狀,以及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等症狀,以及內熱消渴。

益氣補腎湯的作用機制是通過補益氣血,來增強腎臟的功能,從而改善氣虛、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益氣補腎湯臨牀上常用於治療氣虛、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耳鳴、盜汗、遺精、尿頻等症狀。

總結:

益氣補腎湯在中醫中,是一帖常用的中藥方劑,具有補氣、補腎、益精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耳鳴、盜汗、遺精、尿頻等症狀。益氣補腎湯的組成包括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山藥、山茱萸等中藥材,這些中藥材具有補氣、益精、固腎等功效,可以有效地改善氣虛、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2分,黃耆(蜜炙)1錢2分,白朮2錢,白茯苓1錢,甘草(炙)5分,山藥1錢半,山茱萸肉1錢半。
水2鐘,加大棗2枚,煎8分,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益氣補腎湯有補氣固表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頭痛梅尼爾氏病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益氣補腎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十六。 組成:人參1錢2分,黃耆(蜜炙)1錢2分,白朮2錢,白茯苓1錢,甘草(炙)5分,山藥1錢半,山茱萸肉1錢半。 主治:淫欲過度,腎家不能納氣歸元,使諸氣逆奔而上,頭痛眩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