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Radix Dioscoreae Oppositae Rhizomadioscoreae, Common Yam Rhizome, Mountain Herb
- 別名:薯蕷,淮山藥,修脆,薯,懷山藥,扇子薯,藷,藷藇,幾草,山薯蕷,諸署,山板薯,野白薯,白苕,九黃薑,玉延,署豫,土薯,王薯,山板術,署預,野山豆,白山藥,佛掌薯,,蛇芋,山藷,白藥子,薯藥,王芋薯藥,王芋,延草,山芋,
- 來源: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幹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後采挖,切去根頭,洗凈,除去外皮及鬚根。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西北地區, 華東地區, 華中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 溪, 路旁, 溪邊, 灌叢, 山谷林下, 山谷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彙編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山藥的傳統功效
1. 健脾胃
山藥,自古以來便是備受推崇的中藥材,其健脾胃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綜觀《本草正》、《藥品化義》、《本草求真》、《神農本草經讀》、《本草綱目》等經典醫籍,可見山藥健脾胃之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透過多方面機制來實現。
《本草正》指出山藥「能健脾補虛」,但其「氣輕性緩」,需配合其他藥材使用,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藥品化義》則更進一步說明,山藥溫補而不驟,能循序漸進地調養脾肺,治療脾虛腹瀉、倦怠嗜睡等症狀。其味甘氣香,能「助脾」,並因其「甘則補陽」,還能補中益氣,溫養肌肉,成為肺脾二臟的重要藥物。 此書更提及山藥在六味地黃丸中,用以治療腎虛腰痛等症,顯示其滋補作用並非侷限於脾胃。
《本草求真》則強調山藥「補脾肺之陰」,能潤澤肌膚,滋養肌肉,並指出其性澀能止遺精,味甘鹹能益腎強陰。 書中也提到山藥可治療洩瀉,並說明其補陰退熱的作用,但對於一些誇大其詞的功效則持保留態度。 《本草綱目》則更簡潔地總結山藥具有「益腎氣,健脾胃」等功效,並提及其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等作用。
《神農本草經讀》則從另一個角度闡述,將山藥歸為上品,強調其久服的益處,而非單純的治病藥物。 《醫經溯洄集》則從經絡角度解釋,指出山藥雖獨入手太陰經,但其滋養功效也能間接益腎。
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山藥健脾胃功效的論述,從不同角度佐證了其溫和滋補的特性,使其成為健脾胃的常用藥材。其功效並非單純止於「健脾」,而是涵蓋了補虛、益氣、溫陽、潤燥等多重作用,在不同情況下,可發揮不同的療效。
2. 止瀉
山藥,味甘,性平,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滋補佳品,其止瀉功效在多部古代醫籍中均有記載。不同醫家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機理。
《本草正》指出山藥「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意指其藥性溫和,作用緩慢,不足以單獨治療瀉痢,需配合其他藥物。 此處暗示山藥的止瀉作用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作為輔助藥物,發揮協同作用。
《藥品化義》則強調山藥「溫補而不驟」,能「治脾虛腹瀉」。 其認為山藥味甘氣香,能溫補脾胃,改善脾虛導致的腹瀉。此處點明瞭山藥止瀉的對象:脾虛型腹瀉。
《本草求真》則從藥性角度分析山藥止瀉。它認為山藥「性雖陰而滯不甚,故能滲濕以止洩瀉」。 這說明山藥具有滲濕止瀉的作用,通過利水滲濕,改善體內濕邪,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此外,文中也提到山藥能補脾肺之陰,從根本上改善體質,間接達到止瀉的效果。
《本草綱目》則更簡潔地指出山藥具有「益腎氣,健脾胃,止洩痢」的功效。這說明山藥的止瀉作用與其健脾益腎的功效密切相關。 脾胃健運,則水穀得以降化,不易產生腹瀉;腎氣充足,則臟腑功能正常,亦能減少腹瀉的發生。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山藥止瀉功效的記載,多指向其健脾益腎,滲濕利水的功效。 山藥並非強力止瀉藥物,其止瀉作用主要體現在緩和調理脾胃虛弱、腎氣不足等導致的腹瀉,而非急性炎症性腹瀉。 因此,山藥在治療腹瀉時,常作為輔助藥物使用,配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3. 滋陰
山藥,作為其滋陰功效在歷代醫家論著中多有記載,且運用廣泛。其滋陰作用並非單純的「降火」,而是通過多個途徑,溫和地調節陰陽平衡。
《本草正》認為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但其性「輕緩」,「非堪專任」,需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例如補腎需配合熟地黃、山茱萸等藥材。這說明山藥的滋陰功效並非立竿見影,而是需要較長時間的調理才能顯效。
《藥品化義》則強調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能「循循有調肺之功」。文中指出其「甘則補陽」,並能「補中益氣,溫養肌肉」,說明山藥的滋陰作用與其補益脾肺的功效密不可分,脾肺健運,則水液代謝正常,陰液才能得到充盈。 山藥在六味地黃丸中的應用,更進一步佐證其滋陰補腎的作用,但需注意其「性緩力微,劑宜倍用」。
《本草求真》則指出山藥「補脾肺之陰」,能「潤皮毛、長肌肉」,並能「治遺精不禁」,「益腎強陰」。這與《本經》中記載的「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相呼應,說明山藥滋陰的同時,也兼具補益的功效。文章也提到山藥「性雖陰而滯不甚,故能滲濕以止洩瀉」,點明瞭其滋陰的特性並非單純的滋膩,反而具有一定的滲濕作用。
總而言之,古籍中關於山藥滋陰功效的記載,多從其補益脾肺腎等臟腑入手,說明山藥的滋陰作用,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通過整體調理,最終達到陰陽平衡,從而緩解因陰虛引起的各種症狀。 不同醫家對其性味、功效的側重點略有不同,但都肯定了山藥在滋陰方面的作用。 其溫和的特性使其適用於各種陰虛證候,但需根據病症及體質,合理用藥,並可配合其他藥材以增強療效。
4. 強筋骨
山藥,其「強筋骨」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地「補陽」,而是透過滋補臟腑,間接達到強健筋骨的目的。
《本草正》指出山藥「氣輕性緩」,並非強筋骨的「首選」,需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其補益作用溫和,需加大劑量或配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顯著效果。《藥品化義》則強調山藥的溫補特性,能「溫養肌肉」,並因其「土旺生金,金盛生水」的五行關係,能間接滋補腎臟,從而改善腎虛導致的腰痛等症狀,達到強筋骨的目的。此處的強筋骨,並非直接作用於筋骨,而是透過補益臟腑,使身體機能得到提升,進而改善筋骨問題。
《本草求真》則更詳細地闡述了山藥的特性:「補脾肺之陰,潤皮毛,長肌肉」。筋骨的強健與肌肉、氣血的充盈密切相關,山藥滋養脾肺陰虛,則能促進氣血生化,間接強健筋骨。其「性澀」的特性,更能治療遺精等症狀,從根本上改善身體狀態。 《本草綱目》則總結山藥能「助五臟,強筋骨」,並引述歷代醫家觀點,肯定其在補益強身方面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讀》雖提及山藥「補腎填精」,精足則陰強,但更強調其為「上品」,適合長期服用以強身健體,而非單純治療疾病。由此可見,山藥強筋骨的功效並非立竿見影,而是長期服用,全面調理身體,才能發揮其潛力。總而言之,山藥強筋骨的功效,是其整體滋補作用的體現,而非直接作用於筋骨組織本身。
5. 止咳化痰
山藥,看似平凡的食物,在古代醫籍中卻被賦予豐富的藥用價值,尤其其止咳化痰之效,值得探討。
多部醫書提及山藥的補益作用,並非單純針對肺部,而是透過整體調理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藥品化義》指出山藥「循循有調肺之功,治肺虛久嗽」,其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的特性,適合肺虛久咳者。這與《本草求真》的觀點相呼應,認為山藥「為補脾肺之陰」,能潤澤肺部,緩解咳嗽。 《本草綱目》更直接指出山藥能「化痰涎」,這說明其止咳功效並非單純滋潤,而是能直接作用於痰液,使其更容易排出。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醫籍對山藥功效的描述略有差異,但都強調其性情平和,藥力緩和。《本草正》言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本草綱目》也提到其「性冷於北地者」。因此,山藥的止咳化痰功效,更適合肺虛陰虧,咳嗽痰少、伴有脾胃虛弱的體質。 《神農本草經讀》則提醒,山藥雖為上品,但效力緩慢,需長期服用才能見效,不適合急症。 這也佐證了許多古方中,山藥常作為輔助藥材使用,而非單獨作為主藥治療咳嗽。
綜上所述,山藥止咳化痰的機理,並非直接作用於肺部炎症,而是透過補益脾肺之陰,調理臟腑氣血,間接達到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其藥效溫和,適合慢性肺虛咳嗽者長期服用。
6. 補腎
山藥,其補腎功效在歷代醫家論述中多有提及,並非單純的「壯陽」,而是從多個角度滋養腎臟。
《本草正》指出山藥「滋精固腎」,但認為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需配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效果。這說明山藥補腎作用溫和,不適合單獨使用於腎虛較重的患者,更適合作為輔助藥物使用。 《藥品化義》則強調山藥「溫補而不驟」,認為其通過補益脾肺,間接達到補腎的目的。 這是因為中醫理論中,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腎水,脾肺功能強健,才能更好地滋養腎臟。六味地黃丸中加入山藥,正體現了這種間接補腎的思路。
《本草求真》則更進一步分析了山藥補腎的機理:「味甘兼鹹,又能益腎強陰」,說明山藥的甘味能補益腎陽,鹹味能滋養腎陰,達到陰陽雙補的效果。同時,它也指出山藥「性澀,能治遺精不禁」,說明山藥對於腎虛引起的遺精、滑精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神農本草經讀》則提醒,山藥雖然功效溫和,但長期服用才能見效,不適合急於求成。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對山藥補腎功效的描述,並非強調其直接、強烈的壯陽作用,而是著重其溫和、間接的滋補功效。它通過健脾益肺,滋陰補陽,最終達到強腎固精的目的。其作用機理,也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思想,並非單純針對腎臟,而是從整體出發,調理臟腑,以達到補腎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籍對山藥的用法用量也有不同建議,需根據具體情況和醫囑調整。
7. 澀精止遺
山藥,其「澀精止遺」的功效在多部古代醫籍中有所記載,但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澀精」,而是透過整體調理達到改善遺精的目的。
《本草正》認為山藥「氣輕性緩」,補腎之效不如茱萸、地黃等藥物強勁,故需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纔能有效「固遺洩」。這說明山藥並非單獨治療遺精的首選,而是作為輔助藥物,發揮協同作用。
《藥品化義》指出山藥「溫補而不驟」,能溫養脾肺腎三臟,並提到其在六味地黃丸中,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滑精夢遺。此處強調山藥的溫補性質,以及其對腎虛的調理作用,而非直接止遺。
《本草求真》則更進一步闡述,山藥「性澀,能治遺精不禁,味甘兼鹹,又能益腎強陰」。其「澀」性並非單純收斂,而是通過補益脾腎陰虛,從根本上改善遺精的症狀。書中還提到山藥「性雖陰而滯不甚,故能滲濕以止洩瀉」,說明其具有健脾利濕之效,對於因脾虛濕盛而導致的遺精也有一定的療效。
《神農本草經讀》則指出山藥能「補腎填精」,但同時提醒,山藥為上品藥物,需長期服用才能見效,不宜單獨用於治療大病。這反映出山藥的療效相對緩和,需要持續作用才能顯現。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山藥「澀精止遺」的記載,並非指其具有直接且迅速的止遺功效,而是通過補益脾腎,調理臟腑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改善遺精、固精的功效。 山藥的作用偏向於溫和調理,需配合其他藥物,或長期服用,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8. 補氣
山藥,作為其補氣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補氣之法與其他補氣藥材有所不同,並非以峻猛之勢,而是以溫和緩慢的方式滋養臟腑。
《本草正》認為山藥「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意指其補氣之力較為溫和,不像人參、黃芪那般迅速有力,因此常被用作輔助藥材,而非主要的補氣藥物。其「健脾補虛,滋精固腎」的功效,說明其補氣作用主要體現在脾腎兩臟。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脾氣健運,則氣血生化有源;腎藏精,為先天之本,腎氣充足,則全身機能得以維持。山藥補益脾腎,從根本上提升人體的元氣。
《藥品化義》則更進一步指出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說明其補氣方式溫和不燥,且兼顧肺部的調理。肺主氣,肺氣充足,則呼吸通暢,氣血運行順利。山藥透過溫補脾肺,間接達到補氣的效果。
《本草求真》則強調山藥「為補脾肺之陰」,與黃芪、白朮等溫陽補氣藥材有所區別。山藥偏向滋陰補氣,適合脾肺陰虛之症。書中也提及山藥「性澀,能治遺精不禁」,說明其補氣的同時,也兼具固澀的作用,這與其滋陰補腎的功效相輔相成。
總而言之,山藥的補氣功效並非直接且迅速的,而是通過溫和地滋補脾腎、調理肺氣,從而達到間接補氣的目的。其作用緩慢,需長期服用才能顯現效果,正如《神農本草經讀》所言:「凡上品俱是尋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藥,故神農另提出久服二字」。 因此,山藥的補氣功效更偏向於日常的滋補養生,而非急症的治療。
山藥的現代功效
1. 抗衰老
實驗數據顯示,山藥(尤其是懷山藥)可能通過增強體內抗氧化系統的功能,從而發揮延緩衰老的作用。具體表現為:
- 增強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 山藥能夠顯著提高小鼠血液中GSH-Px的活性。GSH-Px是一種重要的抗氧化酶,其主要功能是催化還原型谷胱甘肽(GSH)還原過氧化氫(H2O2),將其轉化為水和氧氣,從而消除體內過氧化物,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GSH-Px活性增強,意味著機體清除自由基和過氧化物的能力提升,有助於減輕氧化應激對細胞的損害。
- 降低過氧化脂質(LPO)水平: 山藥能降低小鼠體內的LPO水平。LPO是脂質過氧化作用的產物,其含量升高是氧化應激的標誌之一。脂質過氧化會損害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加速細胞衰老。山藥降低LPO水平,表明其具有抑制脂質過氧化、保護細胞膜完整性的作用。
- 提升過氧化氫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趨勢): 實驗結果顯示,山藥對CAT和SOD的活性有提升的趨勢。雖然數據可能未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但仍然顯示了山藥可能具有增強這兩種重要抗氧化酶活性的潛力。CAT能夠分解過氧化氫為水和氧氣,SOD則能將超氧化物自由基轉化為過氧化氫,它們與GSH-Px共同構成體內抗氧化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CAT和SOD活性提升,將進一步增強機體清除自由基和過氧化物的能力。
綜上,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山藥可能通過增強體內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質過氧化水平,從而達到延緩衰老的作用。這些抗氧化機制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減輕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害,從而延緩衰老進程。
2. 其他功效
免疫調節作用:
- 提高巨噬細胞活性: 山藥多糖(懷山藥多糖)能顯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具體表現為提高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 增強T細胞免疫: 山藥多糖能提高小鼠外周血T細胞的百分比,表明其可以增強細胞免疫功能。
- 促進抗體生成: 山藥多糖能促進小鼠溶血素的形成,增加血清溶血素的生成量,從而增強體液免疫功能。
- 促進淋巴細胞轉化: 山藥多糖能明顯促進小鼠淋巴細胞的轉化,表明其可以增強淋巴細胞的增殖和活化能力,進一步增強免疫反應。
- 促進溶血空斑形成: 山藥多糖可以促進溶血空斑的形成,這是體液免疫功能增強的另一個指標。
- 提高玫瑰花結形成細胞數: 不同產地的山藥都能提高小鼠玫瑰花結形成細胞數,說明其能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其中,太谷山藥和鐵棍山藥的效果更為顯著。
- 增多ANAE陽性T淋巴細胞數: 山藥能增多末梢血液酸性非特異性酯酶(ANAE) 陽性T淋巴細胞數,表明其可以增強T淋巴細胞的活性和功能。太谷山藥效果最強,其次是鐵棍山藥。
3. 降血脂
山藥,作為日常膳食常見食材,其在調控血脂方面的藥理功效日益受到科學關注。現代研究表明,山藥之所以對降血脂具有潛在效益,主要歸功於其豐富而多樣的活性成分,包括黏液蛋白、獨特的皁甙、多種多糖、維生素C以及大量的膳食纖維等。
這些複合成分在人體內協同作用,發揮其降低血脂的功效。首先,山藥所含的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在消化道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們能夠有效吸附食物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從而減少這些脂質從腸道的吸收,並促進其隨糞便排出體外。這機制直接從源頭上減少了體內脂質的累積。
其次,山藥中的皁甙和多糖類物質則更深入地參與到脂質代謝的調節。這些成分不僅能直接降低血清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更有助於促進體內膽固醇的分解與轉化。脂質分解後的產物得以更有效地代謝和排泄,進一步維持健康的血脂平衡。透過吸附、抑制吸收、促進分解與排泄等多重作用途徑,山藥為改善血脂異常、維持心血管健康提供了一種具備藥理學基礎的食療選擇。
4. 抗氧化
山藥在藥理上展現出顯著的抗氧化功效,源於其蘊含的豐富天然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E、多酚類化合物以及類胡蘿蔔素等。這些活躍成分能高效捕捉並清除過量自由基。自由基作為新陳代謝產生的不穩定分子,其過量積聚會引發細胞損傷。透過清除自由基,山藥的抗氧化劑能有效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此乃導致細胞膜受損與加速衰老的主要路徑。因此,攝取山藥有助於減緩細胞老化過程,達成延緩衰老效益。
此外,山藥所含的抗氧化成分對維繫細胞健康影響深遠,能有效鞏固並保護細胞膜結構,抵禦氧化應激侵害,進而減少過度細胞凋亡。此機制不僅有助於維持組織器官正常運作,更能間接提升整體免疫防禦機能。基於這些綜合性的保護作用,山藥的抗氧化特性被認為在預防和潛在輔助治療多種慢性疾病方面具有價值,例如心血管疾病、某些神經退行性病變,乃至於特定癌症的發生與進展。
5. 提升免疫力
山藥含有豐富多元的活性成分,包括皁苷、黏多糖、薯蕷皁苷、多糖、黏液蛋白、山藥多糖以及皁角苷等多種營養物質。這些複合成分共同作用,賦予山藥在提升人體免疫力方面重要的藥理功效。
首先,山藥能顯著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此為免疫系統對抗病原體的關鍵機制。透過活化這些重要的免疫細胞,山藥直接提高了身體清除外來入侵者和受損細胞的效率,從而為人體的整體免疫防禦機制提供了穩固的基礎。
其次,山藥內含的多糖和皁苷類化合物展現出卓越的抗氧化特性。它們能夠有效清除體內有害的自由基,並抑制細胞膜的脂質過氧化反應。這不僅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維持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也為免疫細胞的正常運作創造了健康的微環境,確保免疫反應能夠高效而精準地進行。
此外,山藥也具有抑制細菌和病毒繁殖的潛力。這項功能對於減少病原體在體內的負荷、降低感染風險至關重要,直接有助於維護免疫系統的穩定與強大。藉由活化免疫細胞、提供細胞保護及抑制病原體等多重途徑,山藥能多面向地協同增強人體的先天和適應性免疫反應。
6. 降血糖
山藥作為一種常見食材,在中醫理論中素有益氣養陰、健脾補肺之功,其在現代營養學及藥理研究中,亦展現出對血糖調控的潛在效益。
首先,山藥中含有一種獨特的黏液質,主要由黏性多醣體構成。這種黏性物質在消化道中能形成一層屏障,有效減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速度。這意味著食物中的葡萄糖進入血液的速度會被延遲,從而避免餐後血糖急劇升高,有助於血糖水平的平穩。
此外,山藥內富含的皁苷成分,被發現具有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胰島素是體內調節血糖的關鍵激素,其分泌量的增加有助於身體更有效地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將其轉化為能量或儲存起來,進而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再者,山藥同時蘊含豐富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在腸道內不易被消化吸收,它能顯著延緩胃排空,一方面增加飽足感,減少過量進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能減慢糖類被吸收入血的速度。這種緩慢的吸收過程,對於避免血糖快速波動,維持血糖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山藥透過其獨特的黏液質、活性皁苷及豐富的膳食纖維等多重機制,共同作用於血糖的穩定與調控。
山藥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60-25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補陰,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黃用。
山藥的食用方法有很多,可以蒸、煮、炒、炸,也可以做成山藥粥、山藥羹、山藥泥等。山藥性平,味甘,不寒不熱,四季皆宜。但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一次不宜吃太多,以免引起腹脹。另外,山藥不能和甘草、大棗同食,否則會降低山藥的藥效。
山藥的炮製
山藥乾製作流程
-
處理山藥:
- 揀去雜質
- 用水浸泡至山藥中心部軟化
- 撈出稍晾
- 切片曬乾或烘乾
-
炒山藥:
- 將麩皮均勻撒布於熱鍋內
- 俟煙起,加入山藥片拌炒至淡黃色
- 取出,篩去麩皮,放涼
- 每山藥片100片,用麩皮10斤
《本草衍義》記載
- 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子剮去山藥皮。
- 於屋檐下風徑處,盛竹篩中,不得見日色。
- 一夕乾五分,俟全乾收之。
- 惟風緊則乾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山藥注意事項
- 濕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者禁服:山藥性味甘平,有滋補脾胃、益氣養陰的功效,對於濕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者不適合服用,因為山藥可能會加重濕邪或積滯,不利於身體康復。
- 紫芝為之使,惡甘逆:紫芝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與山藥搭配使用可以增強山藥的滋補脾胃作用。但是,山藥不宜與甘味過重的食物搭配食用,因為甘味過重會影響山藥的吸收,降低其滋補效果。
- 二門冬為之使:二門冬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功效,與山藥搭配使用可以增強山藥補腎益氣的功效。
- 腎臟病患者慎食:山藥中含有較高的鉀離子,對於腎臟病患者來說,過量攝入鉀離子可能會加重腎臟負擔,因此腎臟病患者應慎食山藥。
- 高血壓患者慎食:山藥中鉀離子含量較高,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過量攝入鉀離子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患者應慎食山藥。
山藥相關的方劑
山藥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山藥含有的化學成分
薯蕷皁甙元(Diosgenin), 多巴胺(dopamine), 鹽酸山藥鹼(batatasine hydrochloride),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尿囊素(Allantoin), 止杈素(abscisin Ⅱ), 糖蛋白(glucoprotein), 賴氨酸(Lysine), 組氨酸(Histidine), 精氨酸(Arginine),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蘇氨酸(Threonine), 絲氨酸(serine), 穀氨酸(glutamic acid), 脯氨酸(Proline), 甘氨酸(Glycine), 丙氨酸(Alanine), 纈氨酸(Valine), 亮氨酸(Leucine), 異亮氨酸(isoleucine), 酪氨酸(tyrosine),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蛋氨酸(Methionine), 胱氨酸(Cystine),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多糖(Polysaccharide), 甘露糖(Mannose), 葡萄糖(Glucose), 半乳糖(Galactose), 鋇(Barium), 鈹(Beryllium), 鈰(Cerium), 鈷(Cobalt), 鉻(Chromium), 銅(Copper), 鎵(Gallium), 鑭(Lanthanum), 鋰(Lithium), 錳(Manganese), 鈮(Niobium), 鎳(Nickel), 磷(Phosphorus), 鍶(Strontium), 釷(Thorium), 鈦(Titanium (Ti)), 釩(Vanadium), 釔(Yttrium), 鐿(Ytterbium), 鋅(Zinc), 鋯(Zirconium), 氧化鈉(Sodium oxide), 氧化鉀(Potassium oxide), 氧化鋁(Aluminum oxide), 氧化鐵(Iron oxide), 氧化鈣(Calcium oxide), 氧化鎂(Magnesium oxide), 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 膽甾醇(Cholesterol), 麥角甾醇(Ergosterol),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植酸(Phytic acid), 甘露多糖(mannan), 木糖(Xylose), 果糖(Fructose), 蛋白質(Protein), 灰分(Ash), 山藥素(batatasin), 膽甾烷醇(Cholestanol), (24R)-α-甲基膽甾烷醇((24R)-α-methyl cholestanol), (24S)-β-甲基膽甾烷醇((24S)-β-methyl cholestanol), (24R)-α-乙基膽甾烷醇((24R)-α-ethyl cholestanol), (24S)-β-甲基膽甾醇((24S)-β-methyl cholestanol), 24-亞甲基膽甾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 異巖藻甾醇(Isofucosterol), 赬桐甾醇(clerosterol), 24-亞甲基-25-甲基膽甾醇(24-methylene-25-methyl cholesterol), 7-膽甾烯醇(Cholest-7-enol), 8(14)-膽甾烯醇(cholest-8(14)-enol), (24R)-α-甲基-8(14)-膽甾烯醇((24R)-α-methyl cholest-8(14)-enol), (24S)-β-甲基-8(14)-膽甾烯醇((24S)-β-methyl cholest-8(14)-enol), (24R)-α-乙基-8(14)-膽甾烯醇((24R)-α-ethyl cholest-8(14)-enol), 三萜皁甙(Triterpenoid saponins), 膽鹼(Choline), 日本薯蕷多糖(dioscora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