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Radix Dioscoreae Oppositae Rhizomadioscoreae, Common Yam Rhizome, Mountain Herb
- 別名:薯蕷,淮山藥,修脆,薯,懷山藥,扇子薯,藷,藷藇,幾草,山薯蕷,諸署,山板薯,野白薯,白苕,九黃薑,玉延,署豫,土薯,王薯,山板術,署預,野山豆,白山藥,佛掌薯,,蛇芋,山藷,白藥子,薯藥,王芋薯藥,王芋,延草,山芋,
- 藥品來源: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幹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後采挖,切去根頭,洗凈,除去外皮及鬚根。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西北地區, 華東地區, 華中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 溪, 路旁, 溪邊, 灌叢, 山谷林下, 山谷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彙編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山藥的傳統功效
1. 健脾胃
山藥,自古以來便是備受推崇的中藥材,其健脾胃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綜觀《本草正》、《藥品化義》、《本草求真》、《神農本草經讀》、《本草綱目》等經典醫籍,可見山藥健脾胃之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透過多方面機制來實現。
《本草正》指出山藥「能健脾補虛」,但其「氣輕性緩」,需配合其他藥材使用,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藥品化義》則更進一步說明,山藥溫補而不驟,能循序漸進地調養脾肺,治療脾虛腹瀉、倦怠嗜睡等症狀。其味甘氣香,能「助脾」,並因其「甘則補陽」,還能補中益氣,溫養肌肉,成為肺脾二臟的重要藥物。 此書更提及山藥在六味地黃丸中,用以治療腎虛腰痛等症,顯示其滋補作用並非侷限於脾胃。
《本草求真》則強調山藥「補脾肺之陰」,能潤澤肌膚,滋養肌肉,並指出其性澀能止遺精,味甘鹹能益腎強陰。 書中也提到山藥可治療洩瀉,並說明其補陰退熱的作用,但對於一些誇大其詞的功效則持保留態度。 《本草綱目》則更簡潔地總結山藥具有「益腎氣,健脾胃」等功效,並提及其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等作用。
《神農本草經讀》則從另一個角度闡述,將山藥歸為上品,強調其久服的益處,而非單純的治病藥物。 《醫經溯洄集》則從經絡角度解釋,指出山藥雖獨入手太陰經,但其滋養功效也能間接益腎。
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山藥健脾胃功效的論述,從不同角度佐證了其溫和滋補的特性,使其成為健脾胃的常用藥材。其功效並非單純止於「健脾」,而是涵蓋了補虛、益氣、溫陽、潤燥等多重作用,在不同情況下,可發揮不同的療效。
- 《本草正》:「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第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故補脾肺必主參、術,補腎水必君茱、地,澀帶濁須破故同研,固遺洩仗菟絲相濟。諸丸固本丸藥,亦宜搗末為糊。總之性味柔弱,但可用力佐使。 」
- 《本草綱目》:「益腎氣,健脾胃,止洩痢,化痰涎,潤皮毛。」
2. 止瀉
山藥,味甘,性平,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滋補佳品,其止瀉功效在多部古代醫籍中均有記載。不同醫家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機理。
《本草正》指出山藥「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意指其藥性溫和,作用緩慢,不足以單獨治療瀉痢,需配合其他藥物。 此處暗示山藥的止瀉作用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作為輔助藥物,發揮協同作用。
《藥品化義》則強調山藥「溫補而不驟」,能「治脾虛腹瀉」。 其認為山藥味甘氣香,能溫補脾胃,改善脾虛導致的腹瀉。此處點明瞭山藥止瀉的對象:脾虛型腹瀉。
《本草求真》則從藥性角度分析山藥止瀉。它認為山藥「性雖陰而滯不甚,故能滲濕以止洩瀉」。 這說明山藥具有滲濕止瀉的作用,通過利水滲濕,改善體內濕邪,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此外,文中也提到山藥能補脾肺之陰,從根本上改善體質,間接達到止瀉的效果。
《本草綱目》則更簡潔地指出山藥具有「益腎氣,健脾胃,止洩痢」的功效。這說明山藥的止瀉作用與其健脾益腎的功效密切相關。 脾胃健運,則水穀得以降化,不易產生腹瀉;腎氣充足,則臟腑功能正常,亦能減少腹瀉的發生。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山藥止瀉功效的記載,多指向其健脾益腎,滲濕利水的功效。 山藥並非強力止瀉藥物,其止瀉作用主要體現在緩和調理脾胃虛弱、腎氣不足等導致的腹瀉,而非急性炎症性腹瀉。 因此,山藥在治療腹瀉時,常作為輔助藥物使用,配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3. 滋陰
山藥,作為其滋陰功效在歷代醫家論著中多有記載,且運用廣泛。其滋陰作用並非單純的「降火」,而是通過多個途徑,溫和地調節陰陽平衡。
《本草正》認為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但其性「輕緩」,「非堪專任」,需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例如補腎需配合熟地黃、山茱萸等藥材。這說明山藥的滋陰功效並非立竿見影,而是需要較長時間的調理才能顯效。
《藥品化義》則強調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能「循循有調肺之功」。文中指出其「甘則補陽」,並能「補中益氣,溫養肌肉」,說明山藥的滋陰作用與其補益脾肺的功效密不可分,脾肺健運,則水液代謝正常,陰液才能得到充盈。 山藥在六味地黃丸中的應用,更進一步佐證其滋陰補腎的作用,但需注意其「性緩力微,劑宜倍用」。
《本草求真》則指出山藥「補脾肺之陰」,能「潤皮毛、長肌肉」,並能「治遺精不禁」,「益腎強陰」。這與《本經》中記載的「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相呼應,說明山藥滋陰的同時,也兼具補益的功效。文章也提到山藥「性雖陰而滯不甚,故能滲濕以止洩瀉」,點明瞭其滋陰的特性並非單純的滋膩,反而具有一定的滲濕作用。
總而言之,古籍中關於山藥滋陰功效的記載,多從其補益脾肺腎等臟腑入手,說明山藥的滋陰作用,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通過整體調理,最終達到陰陽平衡,從而緩解因陰虛引起的各種症狀。 不同醫家對其性味、功效的側重點略有不同,但都肯定了山藥在滋陰方面的作用。 其溫和的特性使其適用於各種陰虛證候,但需根據病症及體質,合理用藥,並可配合其他藥材以增強療效。
4. 強筋骨
山藥,其「強筋骨」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地「補陽」,而是透過滋補臟腑,間接達到強健筋骨的目的。
《本草正》指出山藥「氣輕性緩」,並非強筋骨的「首選」,需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其補益作用溫和,需加大劑量或配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顯著效果。《藥品化義》則強調山藥的溫補特性,能「溫養肌肉」,並因其「土旺生金,金盛生水」的五行關係,能間接滋補腎臟,從而改善腎虛導致的腰痛等症狀,達到強筋骨的目的。此處的強筋骨,並非直接作用於筋骨,而是透過補益臟腑,使身體機能得到提升,進而改善筋骨問題。
《本草求真》則更詳細地闡述了山藥的特性:「補脾肺之陰,潤皮毛,長肌肉」。筋骨的強健與肌肉、氣血的充盈密切相關,山藥滋養脾肺陰虛,則能促進氣血生化,間接強健筋骨。其「性澀」的特性,更能治療遺精等症狀,從根本上改善身體狀態。 《本草綱目》則總結山藥能「助五臟,強筋骨」,並引述歷代醫家觀點,肯定其在補益強身方面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讀》雖提及山藥「補腎填精」,精足則陰強,但更強調其為「上品」,適合長期服用以強身健體,而非單純治療疾病。由此可見,山藥強筋骨的功效並非立竿見影,而是長期服用,全面調理身體,才能發揮其潛力。總而言之,山藥強筋骨的功效,是其整體滋補作用的體現,而非直接作用於筋骨組織本身。
5. 止咳化痰
山藥,看似平凡的食物,在古代醫籍中卻被賦予豐富的藥用價值,尤其其止咳化痰之效,值得探討。
多部醫書提及山藥的補益作用,並非單純針對肺部,而是透過整體調理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藥品化義》指出山藥「循循有調肺之功,治肺虛久嗽」,其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的特性,適合肺虛久咳者。這與《本草求真》的觀點相呼應,認為山藥「為補脾肺之陰」,能潤澤肺部,緩解咳嗽。 《本草綱目》更直接指出山藥能「化痰涎」,這說明其止咳功效並非單純滋潤,而是能直接作用於痰液,使其更容易排出。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醫籍對山藥功效的描述略有差異,但都強調其性情平和,藥力緩和。《本草正》言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本草綱目》也提到其「性冷於北地者」。因此,山藥的止咳化痰功效,更適合肺虛陰虧,咳嗽痰少、伴有脾胃虛弱的體質。 《神農本草經讀》則提醒,山藥雖為上品,但效力緩慢,需長期服用才能見效,不適合急症。 這也佐證了許多古方中,山藥常作為輔助藥材使用,而非單獨作為主藥治療咳嗽。
綜上所述,山藥止咳化痰的機理,並非直接作用於肺部炎症,而是透過補益脾肺之陰,調理臟腑氣血,間接達到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其藥效溫和,適合慢性肺虛咳嗽者長期服用。
6. 補腎
山藥,其補腎功效在歷代醫家論述中多有提及,並非單純的「壯陽」,而是從多個角度滋養腎臟。
《本草正》指出山藥「滋精固腎」,但認為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需配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效果。這說明山藥補腎作用溫和,不適合單獨使用於腎虛較重的患者,更適合作為輔助藥物使用。 《藥品化義》則強調山藥「溫補而不驟」,認為其通過補益脾肺,間接達到補腎的目的。 這是因為中醫理論中,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腎水,脾肺功能強健,才能更好地滋養腎臟。六味地黃丸中加入山藥,正體現了這種間接補腎的思路。
《本草求真》則更進一步分析了山藥補腎的機理:「味甘兼鹹,又能益腎強陰」,說明山藥的甘味能補益腎陽,鹹味能滋養腎陰,達到陰陽雙補的效果。同時,它也指出山藥「性澀,能治遺精不禁」,說明山藥對於腎虛引起的遺精、滑精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神農本草經讀》則提醒,山藥雖然功效溫和,但長期服用才能見效,不適合急於求成。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對山藥補腎功效的描述,並非強調其直接、強烈的壯陽作用,而是著重其溫和、間接的滋補功效。它通過健脾益肺,滋陰補陽,最終達到強腎固精的目的。其作用機理,也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思想,並非單純針對腎臟,而是從整體出發,調理臟腑,以達到補腎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籍對山藥的用法用量也有不同建議,需根據具體情況和醫囑調整。
- 《神農本草經讀》:「山藥,能補腎填精,精足則陰強、目明、耳聰。凡上品俱是尋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藥,故神農另提出久服二字,可見今人每取上品之藥,如此物及人參、熟地、葳蕤、阿膠、菟絲子、沙苑蒺藜之類,合為一方,以治大病,誤人無算。蓋病不速去,元氣日傷,傷極則死。凡上品之藥,法宜久服,多則終身,少則數年,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若大病而需用此藥,如五穀為養脾第一品,脾虛之人,強令食谷,即可畢補脾之能事,有是理乎!」
7. 澀精止遺
山藥,其「澀精止遺」的功效在多部古代醫籍中有所記載,但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澀精」,而是透過整體調理達到改善遺精的目的。
《本草正》認為山藥「氣輕性緩」,補腎之效不如茱萸、地黃等藥物強勁,故需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纔能有效「固遺洩」。這說明山藥並非單獨治療遺精的首選,而是作為輔助藥物,發揮協同作用。
《藥品化義》指出山藥「溫補而不驟」,能溫養脾肺腎三臟,並提到其在六味地黃丸中,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滑精夢遺。此處強調山藥的溫補性質,以及其對腎虛的調理作用,而非直接止遺。
《本草求真》則更進一步闡述,山藥「性澀,能治遺精不禁,味甘兼鹹,又能益腎強陰」。其「澀」性並非單純收斂,而是通過補益脾腎陰虛,從根本上改善遺精的症狀。書中還提到山藥「性雖陰而滯不甚,故能滲濕以止洩瀉」,說明其具有健脾利濕之效,對於因脾虛濕盛而導致的遺精也有一定的療效。
《神農本草經讀》則指出山藥能「補腎填精」,但同時提醒,山藥為上品藥物,需長期服用才能見效,不宜單獨用於治療大病。這反映出山藥的療效相對緩和,需要持續作用才能顯現。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山藥「澀精止遺」的記載,並非指其具有直接且迅速的止遺功效,而是通過補益脾腎,調理臟腑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改善遺精、固精的功效。 山藥的作用偏向於溫和調理,需配合其他藥物,或長期服用,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8. 補氣
山藥,作為其補氣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補氣之法與其他補氣藥材有所不同,並非以峻猛之勢,而是以溫和緩慢的方式滋養臟腑。
《本草正》認為山藥「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意指其補氣之力較為溫和,不像人參、黃芪那般迅速有力,因此常被用作輔助藥材,而非主要的補氣藥物。其「健脾補虛,滋精固腎」的功效,說明其補氣作用主要體現在脾腎兩臟。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脾氣健運,則氣血生化有源;腎藏精,為先天之本,腎氣充足,則全身機能得以維持。山藥補益脾腎,從根本上提升人體的元氣。
《藥品化義》則更進一步指出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說明其補氣方式溫和不燥,且兼顧肺部的調理。肺主氣,肺氣充足,則呼吸通暢,氣血運行順利。山藥透過溫補脾肺,間接達到補氣的效果。
《本草求真》則強調山藥「為補脾肺之陰」,與黃芪、白朮等溫陽補氣藥材有所區別。山藥偏向滋陰補氣,適合脾肺陰虛之症。書中也提及山藥「性澀,能治遺精不禁」,說明其補氣的同時,也兼具固澀的作用,這與其滋陰補腎的功效相輔相成。
總而言之,山藥的補氣功效並非直接且迅速的,而是通過溫和地滋補脾腎、調理肺氣,從而達到間接補氣的目的。其作用緩慢,需長期服用才能顯現效果,正如《神農本草經讀》所言:「凡上品俱是尋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藥,故神農另提出久服二字」。 因此,山藥的補氣功效更偏向於日常的滋補養生,而非急症的治療。
山藥的現代功效
1. 降血脂
現代研究表明,山藥中含有豐富的黏液蛋白、皁甙、多糖、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促進膽固醇分解和排泄,吸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從而起到降血脂的功效。
山藥適宜高血脂患者食用,但性質偏溫,陰虛火旺、體內有濕熱者不宜食用。山藥一次食用量不宜過多,以免引起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2. 抗氧化
山藥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成分,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E、多酚類化合物和類胡蘿蔔素等。這些抗氧化劑能夠有效清除人體內產生的自由基,降低脂質過氧化程度,從而起到抗氧化和延緩衰老的作用。
此外,山藥中的抗氧化劑成分還可以保護細胞膜免受損害,減少細胞凋亡,增強免疫力,達到預防和治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的效果。
3. 提升免疫力
山藥具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益精固澀的特點,這使它成為一種強大的養生藥材。山藥含有豐富的皁苷、黏多糖、薯蕷皁苷、多糖、黏液蛋白、澱粉酶、皁角苷、山藥多糖和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成分。
這些成分共同賦予山藥多種健康益處。例如,山藥能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從而提高免疫細胞的活性,有助於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此外,山藥中的多糖和皁苷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這些特性可幫助維持細胞的健康。
山藥還可以促進人體能量代謝,增強耐力,這使得它成為一種理想的補品。同時,山藥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轉移的潛力,並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繁殖。此外,山藥中的成分能降低血糖、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由於其多種功效,山藥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這對消化系統的健康有幫助。此外,它具有擴張血管和降低血壓的作用,這些特性對心血管系統有益。
4. 降血糖
山藥益氣養陰,健脾補肺,固腎益精。山藥中含有一種黏性物質,可幫助人體降低血糖。另含皁苷,可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且含大量膳食纖維,延緩胃排空,減少食物吸收,降低血糖。故糖尿病患者宜常食之。
山藥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60-25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補陰,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黃用。
山藥的食用方法有很多,可以蒸、煮、炒、炸,也可以做成山藥粥、山藥羹、山藥泥等。山藥性平,味甘,不寒不熱,四季皆宜。但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一次不宜吃太多,以免引起腹脹。另外,山藥不能和甘草、大棗同食,否則會降低山藥的藥效。
山藥的炮製
山藥:揀去雜質,用水浸泡至山藥中心部軟化為度,撈出稍晾,切片曬乾或烘乾。炒山藥:先將麩皮均勻撒布於熱鍋內,俟煙起,加入山藥片拌炒至淡黃色為度,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山藥片100片,用麩皮10斤)。
《本草衍義》:山藥入藥,其法,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子剮去皮,於屋檐下風徑處,盛竹篩中,不得見日色,一夕乾五分,俟全乾收之,惟風緊則乾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山藥注意事項
- 濕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者禁服:山藥性味甘平,有滋補脾胃、益氣養陰的功效,對於濕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者不適合服用,因為山藥可能會加重濕邪或積滯,不利於身體康復。
- 紫芝為之使,惡甘逆:紫芝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與山藥搭配使用可以增強山藥的滋補脾胃作用。但是,山藥不宜與甘味過重的食物搭配食用,因為甘味過重會影響山藥的吸收,降低其滋補效果。
- 二門冬為之使:二門冬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功效,與山藥搭配使用可以增強山藥補腎益氣的功效。
- 腎臟病患者慎食:山藥中含有較高的鉀離子,對於腎臟病患者來說,過量攝入鉀離子可能會加重腎臟負擔,因此腎臟病患者應慎食山藥。
- 高血壓患者慎食:山藥中鉀離子含量較高,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過量攝入鉀離子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患者應慎食山藥。
山藥相關的方劑
山藥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山藥含有的化學成分
薯蕷皂甙元(diosgenin), 多巴胺(dopamine), 盐酸山药碱(batatasinehydrochloride),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尿囊素(Allantoin), 止杈素(abscisin), 糖蛋白(glucoprotein), 赖氨酸(lysine), 组氨酸(histidine), 精氨酸(Arginine), 天冬氨酸(asparticacid), 苏氨酸(threonine), 丝氨酸(serine), 谷氨酸(Glucamicacid), 脯氨酸(proline), 甘氨酸(glycine), 丙氨酸(alanine), 纈氨酸(valine), 亮氨酸(leucine), 异亮氨酸(isoleucine), 酷氨酸(Tyrosine),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蛋氨酸(methionine), 胆甾醇(cholesterol), 麦角甾醇(ergosterol),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植酸(phyticacid), 甘露多糖(mannan), 木糖(xylosexylose), 果糖(fructose), 山药素(batatasin), 24-亚甲基胆甾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 异岩藻甾醇(isfucosterol), 赬桐甾醇(clerosterol), 24-亚甲基-25-甲基胆甾醇(24-emthylene-25-methylcholester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