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離滋坎湯中使用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此方旨在清熱解毒,而生地黃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緩解由熱毒引發的發熱、口渴、便祕等症狀。
- 滋陰養血:生地黃還能滋陰養血,補益腎陰。此方同時需滋陰補虛,而生地黃能有效改善因陰虛而引起的口乾舌燥、虛熱盜汗等症狀,並促進血液生成,改善氣血不足的情況。
因此,生地黃在清離滋坎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能清熱涼血,又能滋陰養血,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最佳療效。
「清離滋坎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養血生精的功效。方中因清熱解毒藥物使用較多,容易耗傷陰血,而熟地黃可以起到滋陰補血的作用,防止藥物過於燥烈,保持機體陰陽平衡。
- 補腎填精: 熟地黃具有補腎填精的作用,可以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方中可能存在腎陰不足的情況,熟地黃可以滋養腎陰,補充腎精,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清離滋坎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基於其滋陰潤肺的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胃經,能潤肺生津、清心除煩。方劑中若出現陰虛燥熱、肺津不足的症狀,例如口乾舌燥、咳嗽少痰、心煩失眠等,麥門冬便能滋陰潤燥,補充津液,緩解這些不適。
此外,麥門冬還能養陰清熱,對於因熱傷陰而引起的發熱、口渴、便祕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清離滋坎湯中加入麥門冬,可以有效地滋陰潤肺、清熱生津,達到治療目的。
清離滋坎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養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的功效。清離滋坎湯以清熱利濕為主,但同時需顧及體虛乏力、血虛瘀阻等症狀,當歸能補血養血,改善氣血循環,使清熱利濕之效更顯著。
- 調和藥性,促進藥效: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知母性寒,容易傷及脾胃,而當歸性溫,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同時,當歸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促進藥效的發揮。
清離滋坎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解熱邪傷陰: 白芍性微寒,味酸甘,入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的功效。清離滋坎湯用於治療熱邪傷陰,出現發熱、口渴、汗出、心煩、小便短赤等症狀。白芍能緩解熱邪對陰液的損傷,滋陰生津,緩解發熱、口渴等症狀,並能調節汗腺分泌,止汗。
- 調和營衛: 清離滋坎湯中常配伍辛涼解表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白芍性微寒,能夠緩和辛涼藥物對營氣的損傷,起到調和營衛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正氣。
總之,白芍在清離滋坎湯中起到滋陰斂汗、緩解熱邪、調和營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陰虛熱證,促進疾病恢復。
清離滋坎湯中加入山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三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腎的功效。清離滋坎湯旨在清熱利濕,同時滋補腎陰,山藥正好可以起到滋陰補腎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過於燥烈。
- 健脾益氣:山藥亦可健脾益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清離滋坎湯往往用於治療脾腎兩虛、濕熱交蒸的病症,而山藥可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提高療效。
清離滋坎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其 清熱涼血 和 活血化瘀 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方中以其清熱涼血,緩解熱毒壅盛、血瘀阻絡 之症,同時又能活血化瘀,促進瘀血消散,改善血脈循環。
此外,牡丹皮還能滋陰養血,與其他滋陰藥物相配合,更能緩解陰虛血燥、氣血虧虛等病症,使清熱涼血之效更為顯著。
清離滋坎湯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功效。清離滋坎湯常用於治療陰虛肺燥,乾咳少痰,口乾咽燥等症,天門冬可以滋陰潤燥,緩解肺部的乾燥,改善咳喘症狀。
- 清熱解毒:天門冬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口渴、咽痛等症狀。清離滋坎湯常用於治療熱毒傷陰,或陰虛火旺引起的疾病,天門冬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幫助清除熱毒,並滋陰降火。
清離滋坎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溼健脾: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溼、滲溼止瀉之功效。清離滋坎湯旨在清熱利溼、滋陰養血,而脾虛溼盛則易致脾失健運,加重溼熱。茯苓的健脾利溼作用,可助於脾胃運化水溼,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於溼熱的祛除。
2. 利水滲溼: 茯苓具有利水滲溼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排出溼熱。清離滋坎湯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清熱利溼,而茯苓則可幫助溼熱排出體外,協同發揮清熱利溼的功效。
清離滋坎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是基於其 補益肝腎 的功效。
山茱萸味酸、性溫,歸肝、腎經,具有 補肝腎、澀精固脫、止汗 的作用。方中以山茱萸配伍其他藥物,旨在 滋養肝腎,緩解因肝腎不足導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盜汗、遺精等症狀。同時,山茱萸的 收斂固澀 之效,可輔助 止汗固精,改善患者因虛汗、遺精等症狀而引起的體虛乏力。
清離滋坎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
白朮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能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對於脾虛濕盛、氣虛乏力、食少便溏、水腫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清離滋坎湯的組成中,其他藥物如蒼朮、茯苓、澤瀉等,也具有健脾利濕之效,白朮的加入能加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清除脾濕,健脾益氣,改善患者的症狀。
清離滋坎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清離滋坎湯針對濕熱蘊結於下焦,導致小便不利、腹脹等症,澤瀉可將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達到利水消腫之效。
二、 滋陰降火: 澤瀉兼具滋陰降火之功,可清泄下焦之熱,同時滋養腎陰,緩解因濕熱所致的陰虛內熱。清離滋坎湯旨在清熱利濕,同時滋陰補腎,澤瀉在此方中可起到雙重作用,既能利水消腫,又能滋陰降火,平衡陰陽。
清離滋坎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之效。方中若有濕熱蘊結,或熱毒熾盛等情況,黃柏可有效清熱解毒,並抑制炎症反應。
- 滋陰降火: 黃柏雖屬寒涼之品,但其苦寒之性亦可引火歸元,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方中若有陰虛火旺,或虛火上炎等症狀,黃柏可幫助滋陰降火,緩解症狀。
清離滋坎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知母,可有效清泄肺熱,緩解燥熱症狀,同時滋潤肺陰,防止肺氣耗損。
- 滋陰降火: 知母能滋陰降火,對於因熱邪傷陰導致的津液虧虛、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方劑中加入知母,可以補充陰液,降低體內熱度,達到清熱滋陰的目的。
清離滋坎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清離滋坎湯中可能含有較為辛燥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中和藥性,減少對人體的刺激,避免藥物副作用。
-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甘草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例如,甘草可以增強黃芪的補氣功效,更有效地改善氣虛症狀。此外,甘草還能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滲透到人體,提高藥物的吸收利用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離滋坎湯」介紹
方劑組成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天門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黃柏: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離滋坎湯」主治由於縱慾過度,導致腎精不足,陰虛火旺,最終演變為勞瘵疾病。表現為發熱、咳嗽、吐痰、呼吸急促(喘)、盜汗、手足心發熱,嘔血、鼻出血、咽喉乾燥、聲音嘶啞,夜晚多夢且遺精,耳鳴、眼花,脈搏沉緊且數而澀,以及由陰虛火旺引起的眩暈、赤白濁帶(尿)等症狀。
總結
清離滋坎湯作為一種中醫方劑,具有補氣、滋陰、清熱、涼血、止血、止咳、化痰等功效,可以有效治療腎精不足、陰虛火旺引起的各種症狀。在臨牀應用中,清離滋坎湯常與其他中藥方劑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離滋坎湯是一首滋陰降火、清利虛火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房欲過度,而導致陰虛火動勞瘵的症狀。本方具有一定的滋陰降火、清利虛火的功效,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如陰虛火旺者慎用,脾胃虛弱者慎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離滋坎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四。 組成:懷生地黃1錢,熟地黃1錢,麥門冬(去心)1錢,當歸(酒洗)1錢,白芍(酒炒)1錢,懷山藥1錢,牡丹皮6分,炙甘草3分,天門冬(去心)1錢,白茯苓(去皮)1錢,山茱萸(酒蒸,去核)1錢,白朮(去蘆,土炒)1錢,澤瀉(炒)5分,黃柏(蜜炒)5分,知母5分。 主治:因房欲過度,而成陰虛火動勞瘵之症。發熱咳嗽,吐痰喘急,盜汗,五心煩熱,吐血衄血,咽喉聲啞,夜夢泄精,耳鳴眼花,六脈沉數而澀;及陰虛火動之眩暈,赤白濁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