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生水丸

TIAN YI SHENG SHU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窮鄉便方》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4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9%
肺經 20%
心經 12%
胃經 12%
脾經 8%
肝經 8%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腎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一生水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方中加入熟地黃,可滋補腎陰,改善腎虛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膝痠軟、失眠多夢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熟地黃味甘,可緩解其他藥材的燥性,避免燥性藥物傷陰耗津,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被機體吸收,提高藥效。

天一生水丸中的[山茱萸],主要用於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山茱萸能夠補腎益精,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性功能障礙等症狀。它還具有養肝明目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視力。山茱萸的加入能夠增強[天一生水丸]的效果,促進身體健康和視力保護。

天一生水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之功。天一生水丸中常配伍其他利水滲濕藥材,如澤瀉、豬苓等,茯苓能加強利水滲濕之效,且兼具健脾益氣作用,避免單純利水過度,損傷脾氣。
  2. 通竅利水: 茯苓性平和,入心經,具有通竅利水之功。天一生水丸常用於治療水濕停滯導致的各種病症,茯苓能通利水道,使水濕宣洩,達到通竅利水之效。

天一生水丸方中使用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功效。方中以天門冬配伍其他滋陰藥,共同發揮滋陰潤燥的作用,緩解燥熱之症。
  2. 清熱化痰: 天門冬亦有清熱化痰之效。方中若涉及熱痰、咳嗽等症狀,天門冬可與其他清熱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化痰的目的,改善呼吸道症狀。

天一生水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天一生水丸通常用於治療陰虛燥熱、心煩失眠、咳嗽痰少等症,而麥門冬可以滋養肺陰,緩解燥熱,從而起到清熱降火、改善睡眠的作用。
  2. 配伍協同: 天一生水丸中其他藥物,如生地黃、玄參等,也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而麥門冬可以與其協同作用,增強滋陰潤肺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天一生水丸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燥濕止癢: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的功效。此方用黃柏,旨在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皮膚病症,如濕疹、皮膚瘙癢、瘡瘍等,起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黃柏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與地膚子、苦參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清熱燥濕,止癢的效果;與龍膽草、車前子等藥物配伍,可以清熱利濕,消腫止痛。

天一生水丸中加入知母,主要是因為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的功效。方劑中若出現熱象,例如心煩、口渴、燥熱等,知母能清降虛熱,滋養陰液,緩解燥熱症狀。

此外,知母還能降肺火,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若方劑中存在肺熱,知母可以清肺熱,並滋潤肺燥,起到緩解咳嗽、保護肺部的作用。

天一生水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腎: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氣養陰、固腎健脾的功效。天一生水丸主治腎虛水腫、腰膝酸軟等症,而山藥可以滋陰補腎,填精益髓,改善腎虛導致的水腫和腰膝酸軟。
  2. 健脾益胃: 山藥還能健脾益胃,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腎虛常伴隨脾虛,山藥的健脾功效可以改善脾虛,促進營養吸收,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天一生水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本草綱目》、《脈症治方》及《痰火點雪》等古籍記載,可對天一生水丸的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進行分析如下:

主治病症:

天一生水丸,其古籍明載主治為「陰虛火動」。此乃因體內陰液虧虛,導致虛火內生,擾動精關而致。症狀可見男子遺精,女子帶下等。

治療原理:

本方以滋陰補腎、清熱降火為基本治則,兼顧健脾化濕、潤肺生津,多管齊下,以期達到陰陽平衡,水火既濟之效。

  1. **滋陰補腎,填精益髓:**方中熟地黃為君藥,具有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之功,能滋養腎陰,充盈精血,為治療陰虛之本。山茱萸則能補肝腎,固精澀脫,加強熟地黃滋陰補腎之效。
  2. **清熱降火,涼血解毒:**黃柏、知母皆為苦寒之品,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柏清下焦濕熱,知母則清上焦熱毒,二者合用,可清除陰虛所生之虛火。
  3. **健脾化濕,助運水穀:**茯苓具有健脾利濕之功,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防止水濕內停,且可助熟地黃滋補之功,並使藥性不滯。山藥健脾益氣,補虛扶正,以助氣血生化。
  4. **潤肺生津,清熱止渴:**天門冬、麥門冬皆能滋陰潤肺,清熱生津,能滋養肺陰,使肺氣下行,促進水液生成,故可緩解陰虛導致的口乾舌燥。
  5. 引經入腎:《脈症治方》特別提及,地黃得砂仁、茯苓及黃柏,能引藥入少陰腎經,故可直達病所,加強補腎滋陰之效。

總結:

天一生水丸通過滋陰補腎以治本,清熱降火以治標,兼以健脾化濕、潤肺生津,多方協同,以平衡陰陽,達到治療陰虛火動之目的。本方用藥配伍精當,能使腎精充盈,虛火得清,達到恢復機體陰陽平衡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熟地黃8兩,山茱萸(去核)4兩,白茯苓(去皮)4兩,天門冬(去心)4兩,麥門冬(去心)4兩,黃柏(制)4兩,知母(制)4兩,山藥4兩。
青鹽澄水,煮面糊為丸。
每服3錢,空心百沸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天一生水丸性味甘平,有滋陰降火、生津止渴的功效,適合陰虛火動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失眠多夢、心煩易怒、腰膝酸軟、耳鳴耳聾、視物模糊等症狀。但陰虛火動者,若有內熱、口渴、舌紅、苔黃、脈數等症狀,則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天一生水丸, 出處:《窮鄉便方》。 組成:熟地黃8兩,山茱萸(去核)4兩,白茯苓(去皮)4兩,天門冬(去心)4兩,麥門冬(去心)4兩,黃柏(制)4兩,知母(制)4兩,山藥4兩。 主治:陰虛火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