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帶湯

完帶湯

Wan Da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5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19%
胃經 15%
肝經 15%
腎經 8%
心經 5%
膀胱經 3%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6-29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細脈,弱脈

舌象舌苔淡薄白

疼痛女外陰痛

症狀帶下如水樣,白帶,黃帶,消化不良,腹瀉,面色發白,多痰,容易憂鬱,容易焦慮恐懼,大便溏,大便秘結,經常疲勞想睡,子宮下垂,女陰搔癢

現代疾病痤瘡,陰道炎,慢性肝炎,子宮頸炎,盆腔炎,子宮下垂

方劑組成解釋

完帶湯是白朮的運用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健脾益氣:白朮歸脾經,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脾主運化水濕,若脾氣虛弱,運化功能失常,則水濕內停,下注衝任,形成帶下。白朮能補益脾氣,增強脾的運化功能,從源頭上減少濕邪的產生。
  • 燥濕止帶:白朮性味苦甘溫,既能健脾,又能燥濕。對於脾虛濕盛引起的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稀等症狀,白朮能有效燥濕,減少帶下量,達到止帶的作用。
  • 固攝:白朮的健脾作用,也有助於脾氣的固攝功能,對於帶下綿綿不斷,甚至滑脫不收的情況,白朮能協助脾氣固攝,減少帶下滲漏。

完帶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功效:

  • 健脾益氣:山藥性味甘平,歸脾、肺、腎經。它能補脾益氣,增強脾的運化功能,有助於脾胃將水濕運化出去,減少濕邪的生成,從而改善帶下。
  • 滋腎固精:山藥還能滋養腎陰,固攝精氣。對於帶下病,尤其是因腎虛不固引起的帶下,山藥能起到補腎固澀的作用,有助於減少帶下量,使帶下收斂。

完帶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脾:完帶多因脾虛濕盛,氣血不足所致。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有補氣益脾、生津止渴之效。它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改善氣血不足,從而有助於治療完帶。
  2. 扶正固本:完帶病程較長,容易損傷脾腎氣陰,導致正氣虛弱。人參能補益元氣,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恢復臟腑功能,從而促進完帶的痊癒。

完帶湯中加入白芍,其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養血斂陰: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它具有養血斂陰的功效。帶下病常伴有氣血耗損,或因濕熱耗傷陰血,白芍能補養陰血,滋潤枯槁。
  • 柔肝緩急:白芍能柔肝,緩解肝氣不舒或肝鬱化火引起的症狀。雖然完帶湯主要針對脾虛濕盛,但婦女帶下病有時也與肝氣不暢有關,白芍的加入有助於協調肝脾功能。
  • 佐使:在多數中醫方劑中,白芍也常用作佐使藥,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協調藥性,緩和峻烈之性,或增強主要藥物的療效。在此方中,白芍能與健脾燥濕的藥物共同作用,避免過於溫燥,保護陰液。

完帶湯包含車前子,具有重要的作用。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肝、腎、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止痛的功效。其清熱解毒的特性,有助於改善因濕熱所引起的陰道分泌物增多問題,從而協助治療帶下病。

此外,車前子能夠增強腎臟的功能,促進尿液的排出,對於調理下焦氣血及平衡身體的濕氣非常有益。這有助於減輕由於濕邪所引起的陰道不適症狀,並有助於改善女性的陰道健康。在完帶湯中,車前子的加入能夠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綜合療效,增強方劑的治療效果。因此,車前子在完帶湯中的使用,是考量到其特有的藥理作用以及對婦女健康的特殊需求。


完帶湯中加入蒼朮,其主要作用是針對濕邪:

  • 燥濕健脾:蒼朮性味苦、辛、溫,歸脾、胃經。它具有強效的燥濕作用,善於祛除脾胃之濕。對於脾虛濕盛所致的帶下量多、質黏,蒼朮能有效燥化體內停滯的水濕,使帶下量減少。
  • 發汗解表:蒼朮雖以燥濕為主,但也有發汗解表的作用,能使濕邪從肌表而散,這對於體表濕困或兼有濕邪外感的症狀有益,但此在完帶湯中並非主要目的。

完帶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完帶湯中其他藥材多屬辛、苦、寒性,容易損傷脾胃,而甘草性甘溫,具有緩解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
  2. 增強療效,固本培元: 甘草為藥中之王,具有補氣益脾、和中緩急、解毒療傷等功效,能增強完帶湯整體療效,同時還可固本培元,增強患者體質。

完帶湯中加入陳皮,其主要作用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理氣和中:陳皮性味苦、辛、溫,歸脾、肺經。它能理氣健脾,調和中焦氣機。在治療帶下病時,脾虛濕盛往往會導致氣機阻滯,出現胸悶、脘腹脹滿等症狀。陳皮能行氣化滯,使脾胃升降有序,氣機暢達。
  • 燥濕化痰:陳皮還有燥濕化痰的功效。雖然完帶湯主要針對濕邪,但濕久易生痰,陳皮能協助方中其他燥濕藥物,進一步清除體內的痰濕,減少濕邪的留滯。
  • 化濕醒脾:陳皮特有的芳香之氣也能醒脾,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有助於運化水濕,從而減少帶下的產生。

完帶湯是一種用於治療婦女脾虛引起的帶下病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荊芥,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荊芥具有解表散風的作用,能夠幫助身體抵抗外邪,促進免疫力,避免因為外感風邪而加重病情。

其次,荊芥還具有調和脾胃的功能,有助於改善消化系統的運作。脾虛常常伴隨有脾胃不和的情況,而荊芥的加入有助於提高脾的功能,促進食慾,改善帶下的情況。

此外,荊芥具有清熱解毒的特性,能夠有效清除身體內部的熱邪,對於因濕熱引起的帶下病有相當的療效。


完帶湯中加入柴胡,其主要作用體現在疏肝解鬱、調暢氣機。

  • 疏肝解鬱:柴胡性味苦、辛、微寒,歸肝、膽經。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肝氣鬱結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導致濕邪內生,形成帶下。柴胡能疏肝解鬱,使肝氣條達,有助於恢復脾的正常運化功能。
  • 調暢氣機:柴胡能升發清陽,調暢全身氣機。在帶下病中,如果氣機不暢,濕邪更難排出。柴胡的理氣作用能促進濕邪的運化和排出。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方劑介紹


完帶湯

完帶湯主要功效是「疏肝健脾、化濕止帶」,主要用於用於改善脾虛肝鬱、濕濁下注所致的帶下病。

症狀表現為帶下色白或淡黃,質地清稀、無臭。面色蒼白,身體疲倦,大小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象緩或細弱。

傳統中醫認為,這類白帶過多的情況,通常是因為脾胃虛弱、肝氣鬱結,以及體內濕氣太重而往下流所引起的。

女性脾虛體內濕氣重時,容易出現白帶
女性脾虛體內濕氣重時,容易出現白帶

本方出自明末清初名醫傅山所著《傅青主女科》。他認為白帶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火氣不足,加上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順,導致脾的功能受損。

體內的濕氣往下沉,讓脾氣無法正常運作,不能穩定地掌控體內營養物質,也沒辦法把營養物轉化為正常的月經,反而變成一種白滑的分泌物,從陰道流出不止。

名醫傅山擅長婦科,辨證以肝、脾、腎為核心,重視氣血調理。他認為:「帶下皆屬濕症」,主因為帶脈失約,再加上脾氣虛弱、肝氣鬱結、濕邪侵襲與熱邪內逼所致。

他將帶下分為自帶、黃帶、育帶、赤帶、黑帶五類分別論治,而完帶湯即為治療白帶的專方。

古代金元時期之後,中醫師治療脾虛帶下,多用《補中益氣湯》,但該方並非針對白帶的專方。

明代名醫繆希雍曾經指出,女性出現白帶過多的情況,大多是因為脾臟虛弱。如果肝氣鬱悶、情緒不暢,會連帶影響脾的功能;而脾一旦虛弱,就容易讓體內的濕氣往下沉積,引發白帶問題。

因此,他認為治療的重點應該是疏通肝氣、強化脾臟的元氣。他建議使用「補中益氣湯」補氣健脾、升提中氣的方劑,並加上酸棗仁(安神)、山藥(補脾腎)、黃柏(清熱燥濕)等藥材加強效果。

傅山繼承了繆希雍的這套理論,但進一步調整方劑的組成。他主張「大力補脾胃之氣,再適當加入舒肝的藥材」,簡化複雜的用藥,讓方劑更實用有效。

他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了車前子(利濕通淋)、黑芥穗(散寒通竅)、白芍(養血柔肝)等藥,最終形成了今天常用來治療白帶的「完帶湯」。

傅山提出「寓補於散,寄消於升」的治療思路,意思是:一方面補養身體的正氣,同時又能疏散體內的濕氣;補中帶有散,消中帶有升,這其實是對「補中益氣湯」的延伸發展和應用。

簡單來說,肝氣鬱悶會影響脾的功能,脾一旦虛弱,就容易產生濕氣,而濕氣往下沉,就會導致白帶增加。這時候也常會伴隨像是臉色蒼白、容易疲倦、大便偏稀等情況,這些都是脾虛濕重的表現。

本方治療原則,依照《傅青主女科》看法是:「治宜大補脾胃之氣,佐以疏肝之品。」

透過健脾疏肝可以改善白帶疾病
透過健脾疏肝可以改善白帶疾病

若分析其治療原理之分析,完帶湯的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 健脾益氣、化濕止帶:方中白朮、山藥、蒼朮等藥物,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健脾的功效,針對脾虛濕盛所致的帶下病。人參補益元氣,以助脾運。
  2. 疏肝理氣、條暢氣機:柴胡、陳皮、荊芥等藥物,具有疏肝理氣、解鬱散邪的功效,針對肝鬱氣滯所致的帶脈失約。
  3.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肝氣鬱滯導致的疼痛。
  4. 利水滲濕、清熱除濕:車前子具有利水滲濕、清熱除濕的功效,可將體內濕邪從小便排出。
  5. 針對病機:各醫家皆認為此方證多為帶脈失約,脾虛濕盛,肝鬱氣滯所致,方中各味藥物皆針對此病機,可見其為治療帶下病的專方。

這個方子以補脾、健脾為主要目的,搭配少量疏肝、理氣的藥材,這樣的配伍方式體現了「在補中帶有疏散」、「在升中含有下降」的巧妙藥理運用。

意思是:一方面讓脾氣變得更強健,另一方面又疏通肝氣,使得體內的清陽之氣能夠正常上升,而濕濁之氣就能被化解、排出。這樣一來,白帶的問題就可以根本改善、停止。

因此這個方子被命名為「完帶湯」,意思就是「徹底止住白帶」的湯劑。

養生專家佟彤在其著作《脾虛的女人老得快》中提到,如果買不到「完帶湯」,可以改用「參苓白朮散」加上「二妙散」作為替代。

每天服用兩次「參苓白朮散」,其作用與完帶湯中針對脾虛的部分相似,主要是用來扶正氣、增強免疫力。

至於「二妙丸」,其成分僅包含蒼朮與黃柏兩味藥,其中蒼朮具有燥濕的功效。針對像是女性白帶過多或男性陰囊搔癢等隱私部位的濕熱問題,通常都需要使用這類藥物。這些部位若長期潮濕,容易受到濕邪影響,導致相關不適。

若發現白帶的顏色不再發黃,就可以考慮停止服用「二妙丸」,因為它屬於清熱藥,不宜長期服用。

而「參苓白朮散」則可以持續多服幾天,特別是對於白帶清稀、量多的人,有助於去除體內的濕氣。

近代中醫臨床,對於完帶湯的應用非常廣泛,並不限於婦女帶下病,若分析超過500篇現代期刊論文,歸納帶下病可改善以下疾病:各種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病、滴蟲性陰道炎、復發性陰道炎、妊娠期陰道感染)、子宮頸炎、子宮頸糜爛、慢性盆腔炎、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肝炎、慢性腎炎、腎盂腎炎、腎炎蛋白尿、乳糜尿、腎積水、硬腦膜外血腫、婦女不孕症、消化不良、慢性腹瀉、痤瘡、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宮頸上皮內瘤變、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多囊卵巢綜合症、盆腔炎性疾病後遺症、小兒外陰陰道炎、宮頸支原體感染...等等。

傳統服藥法


白朮1兩(土炒),山藥1兩(炒),人參2錢,白芍5錢(酒炒),車前子3錢(酒炒),蒼朮3錢(制),甘草1錢,陳皮5分,黑芥穗5分,柴胡6分。
益氣健脾,法濕止帶。水煎服。《辨證錄》有半夏一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脾虛型白帶」,若為赤白或黃赤色,且稠粘惡臭,伴有舌紅脈數等濕熱下注表現者,則不宜使用本方。

凡帶下證屬濕熱下注,或肝鬱化火,帶下稠粘臭穢、色黃或赤白者,非本方所宜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完帶湯,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上。 組成:白朮1兩(土炒),山藥1兩(炒),人參2錢,白芍5錢(酒炒),車前子3錢(酒炒),蒼朮3錢(制),甘草1錢,陳皮5分,黑芥穗5分,柴胡6分。 主治:益氣健脾,祛濕止帶。主治:婦人濕盛火衰,肝鬱氣弱,脾土受傷,濕氣下陷,致患白帶終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則臭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