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子的傳統功效
1. 止瀉痢
車前子止瀉痢之功效,歷代本草多有記載,其機理值得探討。
《本草綱目》明確指出車前子「止暑濕瀉痢」,這是其最直接的功效論述。 此功效並非單純止瀉,而是針對由暑濕引起的瀉痢。暑濕之邪,往往導致脾胃運化失常,腸道功能紊亂,出現腹瀉等症狀。車前子性味甘寒,入肝、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藥品化義》中提到車前子「滲熱下行,主治痰瀉、熱瀉」,點明其能通過利水滲濕,清除腸道濕熱,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滇南本草》也記載其能「消上焦火熱,止水瀉」,說明其清熱解毒的作用,也能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瀉痢。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匯言》提出車前子需配合其他藥物使用,才能發揮最佳效果。文中提到單用車前子疏洩,反而可能加重病情。這說明車前子止瀉的應用,需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並非所有瀉痢都適用。 例如,若屬虛寒性腹瀉,則不宜單獨使用車前子。
綜上所述,車前子止瀉痢的功效主要來自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藥性,尤其針對暑濕引起的瀉痢效果較佳。然而,其應用需謹慎,應結合患者體質及病因,方能取得良好療效。 古代醫家對其功效的描述,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作用機制,為現代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參考。
2. 清肝明目
車前子,其清肝明目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並非單純依靠利尿作用,而是多方面機理的綜合體現。
從古代典籍中,我們可以窺見車前子清肝明目功效的線索。《名醫別錄》記載其「明目療赤痛」,《藥性論》則提到它能治療「肝中風熱,毒風衝眼目,赤痛障翳,腦痛淚出」。這些記載直指車前子對眼部炎症、紅腫疼痛等症狀的療效。
《本草匯言》更進一步闡述:「同和肝藥用,治目赤目昏」。其認為,車前子能疏通肝氣,調理肝臟功能,從而達到明目的效果。這與現代醫學中肝臟功能與視力相關的觀點不謀而合。肝臟負責代謝和排毒,肝火旺盛或肝臟功能失調,可能導致眼部症狀。車前子通過清肝瀉熱,改善肝臟功能,間接達到明目的作用。
《藥品化義》則從藥性角度分析:「用入肝經,又治暴赤眼痛,淚出腦疼,翳癃障目」,說明車前子入肝經,能有效治療肝經濕熱所致的眼疾。
《雷公炮製藥性解》指出:「《本草》雲明目者,以清肝熱,如釜底抽薪,非因洩水之功也。」此句精闢地概括了車前子明目功效的關鍵:並非單純利尿,而是通過清泄肝熱,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車前子清肝明目功效,並非單純的利尿作用,而是通過清肝瀉熱、疏肝理氣等多重機制,改善肝臟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眼部疾病的目的。古籍記載佐證了其臨牀應用價值,但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謹慎使用。
3. 補血養肝
車前子,其補血養肝的功效,並非其主要功能,但在古代醫籍中,亦可窺見其間接作用。 許多典籍記載其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而這些功效間接地與補血養肝產生聯繫。
《名醫別錄》記載車前子「養肺強陰益精,明目療赤痛」,「養肺強陰益精」暗示其能滋養陰液,而陰液的充盈與血液的生成密切相關,因此可間接推論其具有補血的潛力。「明目療赤痛」則說明其能清肝熱,肝火盛則目赤,清肝熱則能改善視力,這也體現了其與肝臟的關聯。
《本草匯言》更進一步指出車前子「行肝疏腎,暢鬱和陽」,說明其能疏通肝氣,調和肝腎之氣,肝腎功能正常,則氣血運行通暢,自然有助於補血。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也提到車前子「能利小便而不走氣」,此處的「氣」可以理解為精氣,說明車前子利水而不傷正氣,反而能有助於精氣的保存,間接地起到養肝的作用。
《藥品化義》中提及車前子「用入肝經,又治暴赤眼痛,淚出腦疼」,再次強調其清肝熱的功效。 雖然車前子並非直接補血的藥物,但通過清熱利濕、疏肝理氣等作用,改善肝臟功能,間接地促進氣血的生成和運行,從而達到一定的補血養肝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其補血養肝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臨牀應用仍需結合其他補血養肝藥物,並遵從醫師的指導。
4. 降氣
車前子,古籍中記載其功效廣泛,其中「降氣」作用,雖非其主要功效,卻可從多個角度理解。
《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百種錄》、《神農本草經贊》皆記載車前子「主氣癃、止痛」,「氣癃」指氣機阻滯,不通暢。車前子能利水通淋,使水濕之氣得以排出,從而達到疏通氣機,緩解氣滯之痛的效果,此為一種間接的「降氣」。 《日華子本草》更明確指出其「下氣」功效,說明其具有向下引導氣機的作用。
然而,車前子「降氣」的作用並非直接作用於肺氣,而是通過利水滲濕來實現。 《藥品化義》提到車前子「滲熱下行,主治痰瀉、熱瀉,胸膈煩熱」,「胸膈煩熱」往往與氣機鬱滯有關,車前子通過利水滲濕,清熱解暑,間接地改善了氣機,使之趨於平和。 《醫學啓源》記載其「導小腸中熱」,小腸主運化,熱邪阻滯小腸,也會影響氣機升降,車前子通過清熱導滯,也間接有助於氣機的調順。
《本草匯言》則指出,車前子需配合其他藥物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單獨使用車前子利水過甚,反而可能損傷正氣。因此,車前子的「降氣」作用,需要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結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療效,並非單獨依靠其就能有效地直接降氣。 它更像是通過調節水液代謝,間接地改善氣機的運行,達到調理氣機的目的。
5. 清熱利尿
車前子,其清熱利尿之效,古籍多有記載,並從不同角度闡述其作用機理。
《神農本草經》已記載其“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濕痹”,奠定了其利尿通淋的基礎。後世醫家則從不同臟腑入手,進一步豐富了其功效的理解。
《名醫別錄》提到車前子可治“男子傷中,女子淋瀝”,說明其能治療因濕熱內蘊導致的泌尿系統感染。 “傷中”多指胃腸積熱,而其利尿作用則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熱毒,緩解不適。 《醫學啓源》則更直接地指出其“主小便不通;導小腸中熱”,強調其通利小便和清瀉腸道濕熱的功效。 《本草綱目》的“止暑濕瀉痢”說明車前子還能針對暑濕引起的腸胃問題。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指出車前子“能利小便而不走氣”,與茯苓功效相似,但更側重於利水消腫而不傷正氣。 《藥品化義》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車前子“味淡入脾,滲熱下行”,其利尿作用是通過滲透作用將體內濕熱排出,並能健脾。
《雷公炮製藥性解》雖然提到車前子利水可能損目,但隨即解釋“明目者,以清肝熱”,說明車前子清熱利尿後,可消除肝火,從而達到明目的效果,而非單純利尿所致。 綜上所述,車前子清熱利尿的功效,並非單純的利水,而是通過清熱、利濕、健脾等多重作用機制實現的,其應用範圍也較廣泛。
6. 止咳化痰
車前子,作為其止咳化痰功效雖非其主要功能,但在古代典籍中亦有所提及,並可從其整體作用推論得出。 多數古籍著重記載車前子的利水、通淋等功效,例如《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濕痹」,《本草經集註》、《名醫別錄》、《醫學啓源》等也多從利尿通淋的角度論述其功效。然而,這些功效與止咳化痰有著間接的聯繫。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車前子能治療「女子淋瀝不欲食」,認為其利水功效能改善脾腎功能,而脾肺之間互相關聯,脾健則肺也受益。 濕邪不去,容易導致痰濁阻肺,咳嗽痰多。車前子利水滲濕,能清除體內濕濁,從而間接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此外,《藥品化義》提到車前子「主治痰瀉、熱瀉,胸膈煩熱」,說明其能治療因濕熱內蘊導致的咳嗽痰多。 雖未直接點明止咳化痰,但從其清熱利濕的功能推斷,車前子能改善體內環境,減少痰濁生成,從而達到緩解咳嗽痰多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科學的民間藥草》明確記載車前子具有「鎮咳,祛痰」的功效,這與其他古籍的記載相互印證,說明車前子在民間應用中確實展現出一定的止咳化痰作用。 但需強調的是,車前子止咳化痰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其治療咳嗽痰多的效果可能不如專門針對咳嗽痰多的中藥,因此臨牀上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7. 清熱瀉火
車前子,其清熱瀉火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意義上的「瀉火」,而是透過利水、通淋等作用,間接達到清熱的效果。
《本草經集註》記載其可治「虛勞」,說明車前子能調理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內熱狀態。 《藥性論》則更直接點明其能「去肝中風熱」,針對肝經的實火具有清熱作用,並能緩解因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等症狀。 《日華子本草》提到其可治「心煩」,心煩多與心火過旺有關,說明車前子能清心火。 《滇南本草》更明確指出車前子能「消上焦火熱」,上焦指胸膈部位,此處火熱常表現為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症狀,車前子能有效緩解。
然而,車前子的清熱作用並非直接作用於火邪,而是通過其利尿通淋的特性來實現的。 《神農本草經》記載其「利水道小便,除濕痹」,《醫學啓源》也提到其「導小腸中熱」,說明車前子能促進體內濕熱之邪從尿路排出,從而達到清熱的目的。 《本草綱目》記載其「止暑濕瀉痢」,這也說明車前子能通過利濕、清熱來止瀉,間接達到清熱瀉火的效果。 《雷公炮製藥性解》指出車前子「清肝熱,如釜底抽薪」,說明其清熱作用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非僅僅是表面症狀的緩解。
總而言之,車前子的清熱瀉火功效,主要體現在其利水滲濕、通利小便的作用上,通過排出體內濕熱,達到間接清熱的效果,其清熱作用更側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內熱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籍對其功效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辨證施治。
8. 利水滲濕
車前子,其利水滲濕功效自古以來便為醫家所重視。多部古代醫籍都記載了其相關療效,從不同角度闡述其作用機理。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車前子「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濕痹」,奠定了其利水滲濕的基礎。 其後諸多本草著作,如《本草經集註》、《名醫別錄》、《日華子本草》、《醫學啓源》、《雷公炮製藥性解》等,都從不同方面佐證了此功效,例如治療小便不利、淋瀝澀痛、水腫等症狀,說明其能通利水道,排出體內滯留的水濕。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對車前子利水滲濕功效的理解,並非單純的利尿劑作用。 《本草綱目》提到其「止暑濕瀉痢」,說明其能治療因濕熱導致的腹瀉。 《藥品化義》更進一步指出,車前子「滲熱下行,主治痰瀉、熱瀉,胸膈煩熱,周身濕痹」,認為其利水作用與清熱、除濕有著密切聯繫,並非單純利尿,而是透過疏通水道,清除體內濕熱。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認為車前子「能利小便而不走氣」,與茯苓同功,說明其利水作用溫和,不會耗傷元氣。 《醫林纂要》則將其與澤瀉作比較,認為車前子不僅能利腎水,更能兼顧脾濕,作用更為全面。 《神農本草經疏》更深入地闡述了車前子利水與強陰益精的關係,認為其利水能避免濕熱上擾,從而有助於滋養肺陰,甚至有助於男性精力的維持。
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車前子利水滲濕功效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單純的利尿作用,而是將其置於整體的臟腑經絡運化之中,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思想,並強調其溫和的特性,以及與其他臟腑功能的協同作用。
車前子的古代典籍
車前子的現代功效
1. 其他功效
保肝、降膽固醇:
車前子水提液可降低半乳糖胺(GalN)誘導的原代培養大鼠肝細胞損傷模型中的GPT活性,顯示其具有抗肝毒作用。車前子、消膽胺及surfomex均能顯著降低敘利亞倉鼠血漿及肝內膽固醇濃度,且效果大致相當。車前子對膽固醇的吸收有抑制作用,特別是在高劑量(8%)時。與消膽胺聯合使用,能更顯著降低血漿和肝膽固醇濃度,且對小腸吸收膽固醇的影響較小。口服車前子殼粉可以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值。
預防腎結石形成:
車前子提取液能抑制大鼠腎臟草酸鈣結晶沉積,具有預防腎結石形成的作用。
對胃腸道的作用:
車前子能提高腸道內水分,並提高炭末推進百分率,具有輕瀉作用。其提取精制的多糖粘液質對小鼠便秘有明顯的致瀉作用。車前子殼作為容積性瀉藥,能大量吸水增加容積,起到潤滑作用,並在腸道中吸收溶解毒素及變應原,以對抗或防止結腸對它們的吸收。飯前服用車前子殼能減少胃酸。
祛痰、鎮咳:
車前甙成分能促進氣管及支氣管粘液的分泌,同時抑制呼吸中樞,使呼吸加深、變慢,具有一定的祛痰和鎮咳作用。
對關節囊的作用:
5%車前子液注射家兔關節腔內,可引起滑膜及其周圍組織不同程度的炎症反應和結締組織增生,使鬆弛的關節囊恢復原有的緊張度。
對瞳孔和眼壓的作用:
50%的車前子水煎液對正常家兔瞳孔無影響;連續給藥6天,對正常家兔眼內壓有顯著降低的作用,且效果優於牛蒡子、女貞子及四子湯。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車前甙成分小劑量可使家兔心跳變慢,振幅加大,血壓升高;大劑量則可能引起心臟麻痹、血壓降低。
其他應用:
車前子可配伍其他藥物治療急性腎炎。單用或配伍生山藥可治療嬰幼兒腹瀉。車前子散配青黛對嬰幼兒腹瀉有顯著療效。車前子可輔助糾正胎位不正。車前子粉外用可治療新生兒臍炎。車前子殼制劑可用於多種原因引起的便秘,以及作為結腸炎、痔瘡或肛門直腸手術後的輔助治療。車前子注射液與普魯卡因合用,關節腔內注射,可用於治療顳下頜關節囊功能紊亂症和習慣性顳下頜關節脫位。
2. 抗炎鎮痛
車前子能顯著降低皮膚及腹腔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這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是炎症反應的常見特徵,組織液滲出會導致局部腫脹、疼痛等症狀。車前子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可能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收縮、減少炎症介質的釋放等途徑,從而減輕炎症反應。
此外,車前子降低紅細胞膜的通透性也可能與其抗炎鎮痛作用有關。紅細胞膜的穩定性對於維持組織的正常功能至關重要。在炎症狀態下,紅細胞膜容易受到氧化損傷而變得脆弱,導致紅細胞內容物釋放,加重炎症反應。車前子穩定紅細胞膜的作用,可能通過保護紅細胞免受氧化損傷,減少炎症介質的釋放,進而發揮抗炎鎮痛作用。
總結來說,車前子的抗炎鎮痛作用可能與其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穩定紅細胞膜的作用有關。這些作用可能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收縮、減少炎症介質的釋放以及保護紅細胞免受氧化損傷等機制實現。
3. 降血脂
車前子的降血脂功效,依現代藥理分析,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膳食纖維及多酚類化合物,並輔以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協同作用。
車前子所含大量的水溶性膳食纖維,進入腸道後能形成黏性凝膠。此凝膠能有效吸附膽汁酸鹽,阻礙其在腸肝循環中的再吸收,促使肝臟必須動用更多體內膽固醇來合成新的膽汁酸,從而降低血漿中的膽固醇總量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同時,這些纖維也能延緩腸道對膳食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速度。
此外,車前子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強效的抗氧化活性,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進而抑制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形成與發展。多酚類也可能透過調節肝臟膽固醇合成與代謝相關的酶活性,進一步影響血脂水平。其含有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作為重要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抗氧化劑,則能協同多酚類化合物的作用,提供額外的抗氧化保護,減少血管內皮損傷,進一步降低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因此,車前子的降血脂作用是多機制協同的結果,涵蓋了減少吸收、促進排泄及抗氧化等多方面。
4. 抗菌抗病毒
車前子透過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具顯著抗菌消炎功效。其所含多酚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能有效抑制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生長。此外,車前子有助於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減少有害菌滋生,並能提升宿主免疫系統功能,藉此綜合強化機體抗病能力與病毒防禦。
5. 止痛功效
車前子對腎臟結石及尿道炎所致疼痛具緩解作用。現代藥理研究指出,其富含粘液質、維生素C等活性成分,能有效減輕局部炎症反應,從而達到止痛功效。此外,車前子所含有的芽胞桿菌、乳酸菌等益生菌,有助於維護腸道菌群平衡,提升機體免疫力,間接預防因菌群失衡或免疫力下降引發的疼痛症狀。
車前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5-15g,包煎;或入丸、散。
- 外用:適量,水煎洗或研末調敷。
車前子的炮製
車前子炮製方法
- 車前子:
- 揀去雜質,篩去泥屑、空粒。
- 鹽車前子:
- 取淨車前子。
- 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鼓起。
- 噴淋鹽水,再略炒取出。
- 晾乾。(每車前子100斤,用鹽2斤8兩,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 《綱目》:
- 凡用車前子,須以水淘洗去泥沙,曬乾。
- 入湯液炒過用。
- 入丸、散,則以酒浸一夜,蒸熟研爛,作餅曬乾,焙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車前子的注意事項重點:
- 內傷勞倦、陽氣下陷之病慎服。
- 腎氣虛脫者忌與淡滲藥同用。
- 腎虛寒者尤宜忌之。
- 內無濕熱者慎服。
車前子相關的方劑
車前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車前子含有的化學成分
月桃葉珊瑚甙(aucubin), 車前粘多糖(plantago-mulilage A), 消旋-車前子甙(plantago-side), 都桷子甙酸(geniposide acid), 車前子酸(plantenolic acid), 琥珀酸(succinic acid), 腺嘌呤(adenine), 膽鹼(Choline), 脂肪油(Fatty oi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β-sitosteryl-3-O-β-D-glucopyranoside), 桃葉珊瑚甙(Aucubin), 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 維生素B1(Vitamin B1), 維生素A(Vitamin A)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