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明車前散
JUE MING CHE QI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一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4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決明車前散中包含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肝明目,瀉火通便: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具有清肝明目、平肝潛陽、瀉火通便的功效。其能清泄肝火,改善眼部炎症、視力模糊等症狀,同時能通利大便,緩解便祕。與決明子、車前子等藥物搭配,能增強其清肝明目、利水通便的功效。
- 滋陰降火,潤腸通便: 石決明中含有豐富的鈣、鎂等礦物質,能滋陰降火,潤腸通便,改善因肝火上炎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與車前子、決明子等藥物搭配,能更好地發揮其滋陰降火、潤腸通便的效果。
決明車前散中加入茺蔚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通絡止痛: 茺蔚子性平,味辛,歸肝經,具有疏肝理氣、通絡止痛的功效。決明車前散主治肝腎不足、氣血瘀滯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頭昏眼花等症,而茺蔚子的加入可幫助疏通肝經氣血,緩解肝氣鬱滯引起的頭昏眼花、視力下降等症狀。
2. 輔助清肝明目: 決明子、車前子均有清肝明目、利水通淋之效,茺蔚子則可輔助其清肝明目之功。茺蔚子能改善肝臟功能,促進肝氣疏泄,從而更好地發揮決明子、車前子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決明車前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熱,清肝明目: 決明子與車前子以清肝明目為主,但若肝熱上炎,則容易引起風熱上攻,導致頭昏目眩、眼紅腫痛等症狀。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風散熱、止痛止癢的功效,可解肝熱上炎之風,有助於藥效發揮。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防風與決明子、車前子等藥物相配伍,可以協調藥性,增強清熱解毒、疏風明目的功效。例如,防風可以抑制決明子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過度損傷脾胃。
決明車前散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明目: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決明子與車前子皆能清肝明目,而菊花能協同二藥,增強清熱明目的效果,對於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有更好的療效。
- 疏散風熱: 菊花還能疏散風熱,對於風熱上攻引起的頭昏腦脹、目赤腫痛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決明車前散常用於治療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加入菊花能更好地清除風熱,使藥效更為全面。
決明車前散中包含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 車前子性寒,味甘,歸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決明子亦有清熱明目、潤腸通便之效。兩者合用,相輔相成,加強清熱利濕之功,適用於濕熱蘊結、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症狀。
- 利水通淋: 車前子能利水滲濕,通利水道,有助於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並促進尿液排出,緩解水腫。決明子亦有通便之效,有助於排除腸道積熱,進一步促進水液代謝。兩者合用,可有效利水通淋,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決明車前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由多種草本精華組合而成,其中人參作為重要成分,其加入有深遠意涵。人參,性溫味甘微苦,歸心、脾、肺經,善於大補元氣,復脈固脫,是扶正固本之上品。在決明車前散中,人參之作用不僅在於增強體質,更在於與決明子、車前子等清熱明目之藥相輔相成,達到清肝明目,滋陰降火之效。人參能調節體內環境,促進其他藥物吸收利用,使整體療效更為顯著,尤其對於肝腎不足,視力模糊者,有著不可替代的輔助治療價值。此方綜合各藥材之長,共同發揮益氣明目,清熱利濕之功,堪稱中醫眼病良方。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決明車前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內障白翳,病久毒氣不散,中心變黃色」,屬中醫眼科範疇。古代認為內障眼疾多因風熱上攻、肝腎不足或氣血瘀滯所致,而「白翳變黃」暗示病久化熱,濁毒瘀積於目。方劑設計意在疏散風熱、清肝明目、補益正氣,兼以消翳退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石決明(君藥):
- 咸寒質重,主入肝經,擅長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為眼科要藥。《海藥本草》載其「主青盲內障,磨翳消障」,針對內障白翳之核心病機,直接清解肝經鬱熱,退翳明目。
茺蔚子、甘菊花(臣藥):
- 茺蔚子:辛甘微寒,活血調經、清肝明目,《本草綱目》言其「治風解熱,順氣活血,養肝益心」。既可助石決明清肝,又活血通絡,促進眼部氣血運行。
- 甘菊花:甘苦微寒,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本經逢原》稱其「專治頭目風熱」。與石決明協同清泄肝熱,兼散外風,防止風熱上擾加重目疾。
防風、車前子(佐藥):
- 防風:辛甘微溫,祛風勝濕,《珍珠囊》謂其「散頭目中滯氣」。雖性偏溫,但與寒涼藥配伍,可疏風透邪而不助熱,且能引藥上行頭目。
- 車前子:甘寒滑利,清熱利尿、明目,《藥性論》稱其「除肝風衝目赤痛」。導熱下行,使目中鬱熱從小便而解,減輕局部毒滯。
人參(使藥):
- 甘微溫,大補元氣,《本草備要》云「明目開心益智」。在清泄藥中佐以補氣,扶助正氣以抗邪,並防寒涼藥物傷脾胃,促進病後恢復。
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 標本兼治:以石決明、菊花清肝治標,人參補氣治本,適用於久病虛實夾雜之證。
- 動靜結合:茺蔚子活血行散,防風疏風透邪(動),搭配石決明、車前子沉降清熱(靜),調暢眼部氣機。
- 上下分消:車前子利水導熱下行,菊花、防風宣散風熱上行,形成「開泄通路」,使毒氣得散。
推論延伸
此方不僅適用於白翳變黃,凡屬肝熱上擾、正氣偏虛之眼目昏花、視物模糊(如現代所謂白內障早期、玻璃體混濁)皆可加減應用。組方體現中醫「清補並行、升降相因」的思維,契合「目為肝竅」及「久病多虛夾瘀」之理論基礎。
傳統服藥法
石決明(刮洗)2兩,茺蔚子2兩,防風(去叉)2兩,甘菊花1兩,車前子1兩,人參1兩。
上為散,再同和勻。
針撥後服,每服2錢匕,食後、臨臥以粥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明目、散風利水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其他眼部疾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決明車前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二。 組成:石決明(刮洗)2兩,茺蔚子2兩,防風(去叉)2兩,甘菊花1兩,車前子1兩,人參1兩。 主治:內障白翳,病久毒氣不散,中心變黃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