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橫翳還睛丸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肝明目: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肝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方中加入石決明,有助於清熱瀉火,降低肝火上炎,改善眼部充血、視力模糊等症狀,從而達到還睛明目的。
- 平肝潛陽: 石決明還有平肝潛陽的作用,可以抑制肝陽上亢,防止眼部血管充血、瘀血,從而緩解眼部疼痛、頭昏眼花等症狀。
橫翳還睛丸中加入車前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利濕: 車前子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滲濕通淋的功效。本方用藥以清熱解毒為主,車前子可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效果。
- 通經活絡: 車前子入膀胱經,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改善眼部循環,有利於去除眼部瘀血,促進視力恢復。
因此,車前子在橫翳還睛丸中起到清熱利濕、通經活絡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眼疾的效果。
橫翳還睛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功效。橫翳還睛丸主要針對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眼部熱症,生地黃可清熱降火,消散眼部熱毒,改善眼部炎症。
- 養陰潤燥,滋補肝腎: 生地黃亦有滋陰潤燥,滋補肝腎之效。眼部疾病常與肝腎不足、陰虛火旺有關,生地黃可滋養肝腎,滋陰降火,從根本上改善眼部問題,促進視力恢復。
綜上所述,生地黃在橫翳還睛丸中發揮着清熱涼血,滋陰降火,養陰潤燥,滋補肝腎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眼部熱症。
橫翳還睛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
黃芩性寒,味苦,歸肺、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燥濕止瀉等作用。在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眼疾方面,黃芩能清肝火,解毒消腫,並能抑制眼部炎症,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
此外,黃芩還能利濕止瀉,對因濕熱內蘊引起的視力下降、眼部瘙癢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橫翳還睛丸中加入黃芩,能有效緩解眼部炎症,改善視力,達到治癒目疾的效果。
橫翳還睛丸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邪,清熱明目: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解痙、透疹止癢的功效。本方旨在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迎風流淚等眼疾,防風可疏散風邪,清熱明目,改善眼部炎症。
- 引藥上行,直達病所: 防風性善上行,能引藥直達頭面部位,促進藥效發揮。本方旨在治療目疾,需藥物上行至頭部,防風可作為引經藥,將其他藥材的功效引導至眼部,達到治療目的。
橫翳還睛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一、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外襲、經絡阻滯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細辛能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代謝,從而減輕疼痛,緩解眼部炎症。
二、宣肺通竅,改善視力:細辛入肺經,具有宣肺通竅的作用。眼與肺相表裡,細辛可以宣通肺氣,使肺氣下降,滋潤眼部,改善眼部微循環,促進視力恢復。
橫翳還睛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五味子味酸甘,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填髓、養陰斂汗、生津止渴等功效。眼為肝之竅,腎之精氣上注於目,肝腎虧虛易導致目昏翳,視力下降。五味子可滋補肝腎,增強肝腎精氣,從而改善視力,消除眼翳。
- 收斂固澀,防止眼淚外溢: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固護眼部的津液,防止眼淚外溢。眼淚外溢也是眼翳形成的原因之一,五味子可減少眼淚外溢,減輕眼翳症狀。
橫翳還睛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 補氣益血、養血明目 的功效,以達到 滋養肝腎、清熱明目 的目的。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扶正固本、益氣養血之效。對於因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所導致的視力下降、眼花、眼痛等症狀,人參可以起到滋補肝腎、益氣養血、提高視力、緩解眼部不適的作用。
因此,橫翳還睛丸中加入人參,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滋補肝腎、清熱明目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疾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橫翳還睛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內虛肝邪胃熱,上衝于腦,腦脂下流入眼」所致之內障眼疾,症見「睛生橫翳」(劍脊翳)。其病機為肝腎內虛,兼受風熱邪氣上擾,導致腦部濁陰下注於目,形成瞳中橫格如劍脊、色白如銀的翳障。此症特徵為翳膜中高邊薄,橫貫瞳仁,屬古代所述「內障」範疇,病位牽涉肝、胃、腦與目絡之病理互動。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平肝清熱明目
- 石決明:咸寒質重,主入肝經,為平肝潛陽、清肝明目要藥,直接針對「肝邪上衝」之病機。
- 黃芩:苦寒清瀉胃熱,防止胃熱上擾,與石決明協同清降肝胃之熱。
- 黑參(玄參):養陰清熱,涼血解毒,輔助清解上炎之火熱,兼防熱傷陰液。
滋陰養血固本
- 生地黃:甘寒滋陰涼血,填補肝腎陰虛之本,針對「內虛」病根。
- 五味子:酸收滋腎,斂瞳神之散,助生地黃固護陰精,防止虛火上浮。
祛風通絡開翳
- 防風:辛散祛風,引藥上行頭目,疏散外風兼防內風動盪。
- 細辛:辛溫走竄,通竅達絡,助防風開散目中鬱滯,然用量僅五錢,避其過燥。
益氣利水降濁
- 人參:補元氣以助正氣托邪外出,兼防清瀉藥傷正。
- 車前子:甘寒利水滲濕,導腦脂濁陰下行,從小便而泄,為「降濁」關鍵。
君臣佐使解析
- 君藥:石決明、生地黃。一清肝明目,一滋陰固本,直擊主證。
- 臣藥:黃芩、黑參、車前子。助君藥清熱降濁,兼利濕邪。
- 佐藥:防風、細辛、五味子。調燮開闔,疏風通絡與收斂並行。
- 使藥:人參。補氣托邪,茶清送服引藥上行清頭目。
治療原理總論
此方以「清肝胃之熱、滋肝腎之陰」為核心,結合「祛風通絡」以暢氣機,「利水降濁」以除腦脂下注之病理產物。全方寒溫並用,攻補兼施,既瀉實火,又補虛損,使肝邪得平、胃熱得清、陰液得充,則翳障自退。
傳統服藥法
石決明1兩,車前子1兩,生地黃2兩,黃芩1兩,防風2兩,細辛5錢,五味子半兩,黑參1兩,人參1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錢,空心茶清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其他疾病。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橫翳還睛丸, 出處:《金鑑》卷七十七。 組成:石決明1兩,車前子1兩,生地黃2兩,黃芩1兩,防風2兩,細辛5錢,五味子半兩,黑參1兩,人參1兩。 主治:內虛肝邪胃熱,上衝於腦,腦脂下流入眼,致成內障,睛生橫翳,又稱劍脊翳,形如劍脊,自瞳中映出於外,中高邊薄,橫格於瞳人中心,色白如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