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散翳還睛散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
- 補益元氣,扶正祛邪:散翳還睛散主要針對眼部疾病,而人參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的功效。眼部疾病常因體虛、氣血不足而致,人參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免疫力,從而促進眼部疾病的康復。
- 滋養肝腎,改善視力:人參入肝經、脾經,能滋養肝腎,而肝主目,腎藏精,精血充盈,則視力清晰。人參能改善肝腎功能,促進眼部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視力,緩解眼疾。
綜上所述,人參在散翳還睛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促進眼部疾病的康復。
散翳還睛散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養肝腎,益精明目:五味子味酸甘,入肝腎經,有滋養肝腎、益精填髓之效。眼為肝之竅,腎水精上濟於目,肝腎精血充足,則眼目得養,有助於改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眼疾。
- 收斂固澀,止咳化痰:五味子味酸,性收斂,能固澀止汗,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眼疾常伴有咳嗽、痰多等症,五味子可緩解這些症狀,有助於整體病情的恢復。
散翳還睛散中加入桔梗,主要是考慮其宣肺利咽、散結消腫之功效,用於治療眼部疾患。
桔梗性味苦辛、微寒,入肺、胃經。其宣肺利咽之功,能疏散肺氣,使肺氣通暢,有助於改善眼部因肺熱上炎所致的翳障、視力模糊等症狀。同時,桔梗的散結消腫作用,可消散眼部積聚的痰濁、瘀血,改善眼部炎症,促進眼部組織修復。
總之,散翳還睛散中加入桔梗,是根據其宣肺利咽、散結消腫的功效,旨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從而達到治療眼部疾患的目的。
散翳還睛散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利濕,消腫退翳: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之效。翳障多由風熱上攻、濕熱蘊結所致,車前子可清熱利濕,消散翳膜,改善視力。
- 利尿通淋,通利水道: 車前子能促進尿液排泄,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改善眼部環境,減輕翳膜的形成和發展。
車前子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清熱利濕、消腫退翳之功,有效治療眼翳。
散翳還睛散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茯苓性平味甘,入心、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散翳還睛散治眼疾,多因濕熱蘊結、脾虛痰濕上蒙所致,茯苓可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從根本上改善眼部濕熱之症。
- 清心除煩,安神定志: 茯苓還有清心除煩,安神定志之功。眼疾患者常伴有心煩、失眠、精神不振等症狀,茯苓可清心除煩,寧心安神,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有利於眼疾的康復。
因此,茯苓在散翳還睛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僅可以利水滲濕,健脾化痰,還可以清心除煩,安神定志,從多方面促進眼疾的康復。
散翳還睛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散寒止痛,祛風散瘀: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寒止痛、祛風散瘀的功效。散翳還睛散治療目赤腫痛,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眼目,導致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所致。細辛可散寒止痛,促進眼部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宣通鼻竅,引藥上行: 細辛辛香走竄,可宣通鼻竅,引藥上行,使藥力直達眼部。散翳還睛散中,細辛可引導其他藥物有效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目疾的效果。
因此,散翳還睛散中加入細辛,可有效緩解眼部疼痛,改善眼部氣血運行,提高藥物治療效果。
散翳還睛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疏風散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功效。眼部疾病如風寒入侵,可導致眼部疼痛、紅腫、癢等症狀。防風可疏散風寒,緩解眼部不適。
二、通絡止癢,消腫止痛: 防風入肝經,可通絡止癢,消腫止痛。眼部風熱或濕熱,亦可引起眼部瘙癢、紅腫等症狀。防風可疏風清熱,通絡止癢,消腫止痛,改善眼部炎症。
總而言之,防風在散翳還睛散中起到疏風散寒、通絡止癢,消腫止痛之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眼部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散翳還睛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散翳」,特指翳障從瞳仁內透出,形如鱗片狀散點,顏色忽青忽白,伴隨眼瞼內側生粟粒狀潰瘍(胞內起粟而爛),且瞳仁區域出現疼痛。此症候描述結合「翳」的病機(外障遮蔽睛珠)、潰瘍與痛感,推測屬風熱濕濁上攻目絡,或肝腎陰虛夾雜外邪所致。古代醫家以「散翳」命名,強調其病變形態散漫不定,需收斂浮散之翳膜,兼調氣血。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人參、五味子
- 人參(1錢):補益脾肺之氣,氣足則能鼓邪外出,並助翳障消散。古人認為「氣脫者目不明」,補氣可固攝睛珠,防翳膜擴散。
- 五味子(5分):酸溫收斂,既斂瞳仁散翳之浮火,又能滋腎水,與人參合用,氣陰雙補,針對瞳仁痛楚之虛象。
2. 臣藥:防風、細辛
- 防風(2錢):祛風勝濕,為「目病風藥」之要藥,能疏散目中風熱濕濁,缓解胞內潰爛及翳障乍青乍白之變。
- 細辛(5分):辛溫走竄,善通目絡,開鬱止痛,針對翳障遮蔽所致氣血不通之痛楚。
3. 佐藥:車前子、茯苓
- 車前子(2錢):利水滲濕,引目中濁邪從小便出,減少濕熱上熏睛珠,抑製胞內起粟。
- 茯苓(1錢):健脾滲濕,杜絕生濕之源,助車前子分化濕濁,間接穩固翳膜。
4. 使藥:桔梗
- 桔梗(1錢):宣肺載藥上行,引諸藥力達目竅,同時開提肺氣以助散邪,契合「治上焦如羽」之理。
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補散並行、收斂滲利」為核心:
- 補益收斂:人參、五味子固本,防翳毒內陷。
- 祛風散邪:防風、細辛開泄目絡風濕。
- 分化濕熱:車前子、茯苓導濁下行。
- 標本兼顧:既消外障(散翳),又內調氣化(補氣利濕),符合「先撥內翳,後補肝收功」的階段性療法。
與「散翳補肝散」的銜接邏輯
本方作為中期過渡,側重「攻邪」;後續「散翳補肝散」推測以養肝血、滋腎陰為主(如熟地、當歸等),鞏固根本,防翳復發。兩方前後呼應,體現「急治標、緩治本」的思維。
此方結構嚴謹,針對散翳的「風、濕、虛」複合病機,層次分明,為古代眼科外障治療的典型範例。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五味子5分,桔梗1錢,車前子2錢,茯苓1錢,細辛5分,防風2錢。
上為粗末。
以水2盞,煎至1盞,去滓,夜食後溫服。宜先用金針撥其內翳後,再服本方,後用散翳補肝散收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散翳還睛散具有散風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散翳還睛散, 出處:《金鑑》卷七十七。 組成:人參1錢,五味子5分,桔梗1錢,車前子2錢,茯苓1錢,細辛5分,防風2錢。 主治:散翳,翳從瞳仁內透出,散如鱗點之狀,乍青乍白,胞內起粟而爛,瞳仁痛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