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鬱散
JIE Y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27)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16%
腎經 16%
肝經 16%
肺經 16%
大腸經 16%
胃經 16%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解鬱散中加入檳榔,主要是基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
解鬱散主要用於治療氣鬱化火所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滿、口苦咽乾、煩躁易怒等症。檳榔可疏肝理氣,消食導滯,有助於化解氣滯,緩解胸悶脅痛、脘腹脹滿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解鬱散的整體功效。
解鬱散方劑中包含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解鬱散旨在疏肝解鬱、清熱利濕,而車前子可幫助清除體內濕熱,促進水分代謝,有助於消除肝鬱氣滯所致的症狀。
- 緩解肝鬱所致的肝腎同病: 肝鬱日久,可影響腎臟功能,出現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車前子利水滲濕,可改善肝腎同病,緩解肝鬱所致的腎虛症狀。
因此,車前子在解鬱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於疏肝解鬱、清熱利濕、緩解肝腎同病,全面提升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解鬱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核心病機:孕婦氣機鬱滯,濕熱下注。
主治症狀:
- 氣淋:指因氣滯導致的小便澀痛、淋瀝不暢,非單純熱淋或石淋,屬「氣化不利」之證。
- 溺有餘瀝:小便後仍有點滴不盡感,反映濕濁未清或氣虛不攝,此處因氣鬱濕阻所致。
- 脈沉:沉主裡證,提示病位在內,氣鬱水濕內停,未達表分。
孕婦特異性:妊娠時胎氣壅滯,易阻遏三焦氣機,濕熱內鬱,此方輕清疏利,兼顧胎元。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檳榔(8兩)
- 行氣破滯:辛散苦降,善通三焦氣機,尤能「下氣墜滯」(《本草綱目》),針對氣鬱所致淋澀。
- 降濁利水:其質重下行,能導濕熱從二便出,《證類本草》載其「治腳氣、水腫,大小便氣秘」。
- 兼顧中焦:氣行則濕化,緩解孕婦因氣滯引發的腹脹、噯氣等兼症。
2. 車前子(8兩)
- 清熱利濕:甘寒滑利,專通淋澀,《神農本草經》言其「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
- 分消濕濁:直達膀胱,滲濕不傷陰,適合孕婦濕熱輕證,避免過用苦寒伐胎。
- 協同增效:與檳榔一宣一降,共調氣化,促進水液代謝。
配伍邏輯
- 氣水同治:檳榔主氣滯,車前子主濕滯,契合「氣行則水行」理論。
- 標本兼顧:氣滯為本(鬱),濕熱為標(淋),兩藥比例相同,示標本並重。
- 劑型考量:散劑以米飲送服,米飲護胃,散劑輕揚,適合妊娠中焦壅滯之體。
延伸推論
此方結構簡潔,若臨床見非孕婦之氣淋(如情志鬱結誘發排尿不暢),亦可化裁使用。現代或可用於輕度泌尿系感染、功能性排尿障礙屬氣滯濕阻者,然須辨證加減。
傳統服藥法
檳榔8兩,車前子8兩。
上為散。
每服3錢,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解鬱散,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組成:檳榔8兩,車前子8兩。 主治:孕婦氣淋,溺有餘瀝,脈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