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改痢散中含有車前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其利水滲濕作用能有效改善因濕熱內蘊導致的痢疾症狀,如腹痛、腹瀉、黏液便等。此外,車前子還能清熱解毒,幫助消解因濕熱引起的炎症,進一步緩解痢疾。
因此,車前子在改痢散中起到了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濕熱痢疾。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改痢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瀉及一切痢不止,小便不通」,其核心在於處理兩種看似矛盾但可能並存的症狀:
- 下利不止:無論濕熱痢或虛寒泄瀉,久痢易傷氣陰,導致氣機下陷、固攝無力。
- 小便不通:水液代謝失常,濕濁內停,反映膀胱氣化不利或三焦水道壅滯。
古代醫家認為,痢疾與小便不利的病機或與「濕濁困脾,清濁不分」相關,水濕偏滲大腸則瀉痢,膀胱氣化受阻則小便癃閉。此方通過「分利小便以實大便」之法,兼顧通調水道與止瀉。
組成與治療原理解析
車前子(君藥)
- 性味甘寒,歸肝腎肺小腸經,傳統用於「通淋利尿、滲濕止瀉」。
- 其「利小便以實大便」的雙向調節作用,符合《景岳全書》「治瀉不利小水,非其治也」之論。車前子能使水濕從小便而去,減少腸道水分,從而緩解瀉痢;同時其微寒之性可清泄腸道濕熱。
陳壁土(東方日曬久年)(輔藥)
- 陳壁土取自東牆,經年日曬,性味辛溫燥澀,傳統認為具「收斂固脫、溫中止瀉」之效。
- 東方屬木,應肝氣,可能取其「升發陽氣」以助脾土運化,解除濕困。
- 與車前子同炒,一則溫燥緩和車前子寒性,防久痢傷陽;二則土炒增強健脾吸附濕濁之力,後棄土不用,取其「氣味相熏」之理,類似「伏龍肝」之效。
配伍邏輯
- 「通澀並用」:車前子利尿滲濕治標,陳壁土炒制溫澀固本,共奏「分利濕邪而不傷正」之功。
- 「昇降相因」:車前子降泄濕濁,陳壁土炒制隱含升提脾氣之意,調節中焦氣機升降。
適用病機推測
此方可能針對「濕濁中阻、脾虛氣陷」之瀉痢,尤其適合:
- 濕熱痢後期,餘濕未清而氣陰已傷,見痢下黏滯、小便短赤者;
- 寒濕泄瀉伴小便不利,因土炒後藥性偏溫,可化濕醒脾。
總解
改痢散以簡馭繁,體現「治濕為本,給邪出路」的思維,透過利尿與溫澀的巧妙結合,調節水液分布,恢復「小腸分清別濁」功能,契合中醫「利前陰以實後陰」的治法淵源。
傳統服藥法
陳壁土(東方日曬久年)、車前子。
上藥同炒,篩去土,只將車前子研為細末。
每服3錢,米飲調下。如車前子難為末,米湯濃煮,絹濾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改痢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 組成:陳壁土(東方日曬久年)、車前子。 主治:瀉及一切痢不止,小便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