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水腫膏

消水腫膏

XIAO SHUI ZHONG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腎經 12%
肝經 12%
膀胱經 12%
脾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肺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消水腫膏中加入大蒜,是利用其利水消腫、解毒殺菌的功效。

大蒜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活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其含有的硫化物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改善水腫。同時,大蒜亦具殺菌抗炎作用,可抑制細菌滋生,減少炎症反應,進而減輕水腫症狀。

消水腫膏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的功效。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清熱利尿、滲濕止瀉的功效。其富含車前子苷、車前子膠等成分,能促進尿液生成,增加尿量,有利於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從而達到消水腫的效果。

此外,車前子亦可清熱解毒,緩解因濕熱引起的浮腫。在消水腫膏中加入車前子,可以有效改善水腫症狀,並促進體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消水腫膏」傳統主治「水氣浮腫」,即因水濕停聚所致之周身或局部腫脹。此證多與肺、脾、腎三臟氣化失常相關,導致水液代謝障礙,溢於肌膚。象山縣民用之有效,顯示其適用於實證或標急之水腫,以外敷導水,使「水從便旋而出」,屬「急則治標」之法。


2.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藥物配伍分析

  1. 田螺(性寒,味甘鹹)

    • 傳統功效: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 作用原理:其性下行,能引水濕從小便而出,外用可刺激局部經絡,促進水液代謝。
  2. 大蒜(性溫,味辛)

    • 傳統功效:通陽化氣、解毒散結。
    • 作用原理:辛溫走竄,能宣通壅滯,增強局部氣血運行,與田螺寒性相制,避免過涼遏陽;其刺激性可擴張毛孔,助藥力穿透。
  3. 車前子(性寒,味甘)

    • 傳統功效:利水通淋、滲濕止瀉。
    • 作用原理:擅長滲利水道,《神農本草經》載其「利水道小便」,與田螺協同強化利水效果。

組方邏輯

  • 寒溫並用:田螺、車前子性寒利水,佐大蒜之辛溫,既可防寒凝礙濕,又可溫通助氣化。
  • 外治導水:三藥搗膏敷臍(神闕穴),此處為任脈要穴,內聯諸經,外敷可激發經氣,通調水道。藥力透過皮膚吸收,直達病所,刺激膀胱氣化,使水濕從小便排出。

3.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內病外治」,結合藥物與穴位的雙重作用:

  • 藥物協同:田螺、車前子直接利水,大蒜助陽化氣,三藥共奏開鬼門(發汗)、潔淨府(利小便)之效,契合《內經》治水原則。
  • 穴位效應:臍部敷貼可激發三焦氣機,尤其針對「脾虛濕盛」或「下焦壅滯」之水腫,透過局部刺激促進代謝,體現「從外治內」的中醫外治理念。

此方簡便廉驗,適合水腫初起或標急者,然須辨明病因,若屬陰虛或脾腎陽虛之本虛者,恐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田螺、大蒜、車前子各等分。
上搗膏。
敷貼臍上。水從便旋而出。
水腫 象山縣民病此,得是方而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消水腫膏, 出處:《本草綱目》卷四十六引《仇遠稗史》。 組成:田螺、大蒜、車前子各等分。 主治:水氣浮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