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止血的9種常見中藥或食物
了解更多...1. 白笈
![]()
白笈性苦、甘、澀、寒。主治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傷出血、癰瘡腫毒、燙灼傷、手足皸裂、肛裂等症。
白及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主治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等。
《本草匯言》認為:「白及,斂氣、滲痰、止血、消癰之藥也。」此藥臨床功效為「澀中有散,補中有破」,常用於治療體內外多種出血證。
白及還外治手足凍傷或皸裂,古人已廣為應用,如《唐本草》記載:「手足皸裂,嚼以塗之。」綜上所述,與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功效相關的藥理作用為止血、抗菌、促進創面恢復等。
現代實驗室發現,白及可促進血小板聚集,外用對實質性器官(肝、脾)、肌肉出血止血效果頗佳。白及膠有可靠的局部止血作用,並能在局部很快吸收,是一種良好的可吸收性局部止血成分。
實驗性切除犬一部分肝、脾組織,將創面較大的動脈結扎,在創面覆蓋白及浸出液膜劑,犬出血立即停止;給家兔靜脈注射白及膠液,能顯著縮短凝血時間及PT,加速紅細胞沈降率。
白及止血的機制可能與抑制纖維蛋白溶解及增強血小板因子Ⅲ的活性有關,還與調節TXB2和6-keto-PGF1α的水平有關。白及膠是一種大分子多聚糖,通過其黏附性,可牢固地黏著在出血創面上,促進血小板聚集,促進凝血過程,其局部止血作用迅速。
白及能升高血漿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等,有利於血栓的形成。因其有升高血液黏、凝、聚的理化特性的作用,用藥後產生的藥理效果與血瘀證的病理改變相似,故臨床使用時注意其「致瘀」的作用。
了解更多...2. 仙鶴草
![]()
仙鶴草、具有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之功效。主要用於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瘧疾、血痢、脫力勞傷、癰腫瘡毒、陰癢帶下。
仙鶴草具有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補虛的功效。主治全身各部之出血證。
在《神農本草經》中仙鶴草被歸於多毒、不可久服的下品藥,載:「牙子味苦寒,主邪氣熱氣,疥瘙惡瘍瘡痔,去白蟲。」
臨床上如治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可配伍生地黃、牡丹皮等涼血止血藥;若用於虛寒性出血證,可與黨參、熟地黃、炮姜、艾葉等益氣補血、溫經止血藥配伍;與黃連、白頭翁、苦參等清熱燥濕藥配伍,治療濕熱瀉痢;與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合用治療癰腫瘡毒;與黨參、熟地黃、阿膠等補氣補血藥配伍,治療氣血虧虛之出血者。
仙鶴草具有止血作用。仙鶴草及其醇提物能促進血液凝固,有抑制纖溶酶作用。仙鶴草也增加外周血小板數目,提高血小板黏附性、聚集性或促進其伸展偽足,加速血小板內促凝物質釋放。仙鶴草醇浸膏還能收縮周圍血管,可明顯地促進凝血。
仙鶴草水提物同時也具有很好的抗凝、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仙鶴草使大鼠出血時間、血漿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而凝血酶、Fg含量不變。與對抗TXA2、膠原等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關,而與Ca2+無關。
仙鶴草及其復方具有止血不留瘀的功效,廣泛用於治療全身內外各部多種出血證(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及崩漏等),相當於西醫學的PLT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血友病、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等血不歸經者。
了解更多...3. 大薊
![]()
大薊性味甘、微苦、涼。主治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了解更多...4. 赤石脂
![]()
赤石脂性甘、澀、酸、溫、無毒。主治澀腸、止血、生肌斂瘡。用於久瀉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帶下、外治瘡瘍不斂、濕疹膿水。
了解更多...5. 椿白皮
![]()
椿白皮性苦、澀、微寒。主治除熱、燥濕、澀腸、止血、殺蟲。治久瀉、久痢、腸風便血、崩漏帶下、遣精、白濁、疳積、蛔蟲、瘡痺等症。
了解更多...6. 海螵蛸
![]()
海螵蛸性鹹、澀、微溫。主治除濕、制酸、止血、斂瘡。治胃痛吞酸、吐、衄、嘔血、便血、崩漏帶下、血枯經閉、腹痛症瘕、虛瘧瀉痢、陰蝕爛瘡。
了解更多...7. 半枝蓮
![]()
半枝蓮性味辛、苦、寒。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腫。主熱毒癰腫、咽喉疼痛、肺癰、腸癰、瘰癧、毒蛇咬傷、跌打損傷、吐血、衄血、血淋、水腫、腹水及癌症。
了解更多...8. 血餘炭
![]()
血餘炭性味苦、澀、平。主治止血、化瘀利尿生肌。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崩中漏下、小便淋痛、癰腫、潰瘍、流火、燙傷
了解更多...9. 血竭
![]()
血竭性味甘、鹹、平、小毒。主治祛瘀定痛、止血生肌。 用於跌撲折損、內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