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Radix Sanguisorbae Officinalis Burnet-Bloodwort Root, Garden Burnet Root
其他名稱:白地榆,馬連鞍,澀地榆,紫地榆,鼠尾地榆,赤地愉,黃瓜香,花椒地榆,血箭草,西地榆,豚榆系,棗兒紅,岩地芨,水橄欖根,線形地榆,山紅棗根,酸赭,紅地榆,地芽,水檳榔,野升麻,馬連鞍薯,黃根子,花椒地輸,山棗參,蕨苗參
藥品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地榆 SanguisorbaofficinalisL.或長葉地榆 SanguisorbaofficinalisL.var.longifolia(Bert.)YuetLi的干燥根 。 後者習稱“綿地榆”。 春季將發芽時或秋季植株枯萎後採挖,除去鬚根,洗淨,乾燥,或趁鮮切片,乾燥。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山西,河北,甘肅,陝西,廣西,遼寧,吉林,西北地區,黑龍江,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華東地區,中南地區,西南地區,內蒙古,東北地區,蒙古,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
(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2-10-03
涼血止血,解毒斂瘡。 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
用於各種熱性出血證,如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及血痢等。本品性寒味苦而酸,有涼血泄熱、收斂止血之功。尤宜于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治便血、痔血,常配槐花同用;治崩漏,常配生地、黃芩、蒲黃等;治血痢,則配黃連、木香等。
別錄》:止膿血,諸瘺,惡瘡,消酒,除消渴,補絕傷,產後內塞,可作金瘡膏。主內漏不止,血不足。
《藥性論》:止血痢蝕膿。《唐本草》:主帶下十二病。
《日華子本草》:排膿,止吐血,鼻洪,月經不止,血崩,產前後諸血疾,赤白痢並水瀉,濃煎止腸風。
治婦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黃瘦虛渴:地榆二兩(細銼),以醋一升,煮十餘沸,去渣,食前稍熱服一合。亦治嘔血。(《聖惠方》)
用於燙傷、濕疹及瘡瘍癰腫等。本品能瀉火解毒斂瘡,為治燙傷之要藥,可單味研末麻油調敷,或配大黃粉,或配黃連、冰片用之,可減少滲出,減輕疼痛,促進癒合。
治濕疹及皮膚潰爛,可以本品濃煎,紗布浸藥外敷;亦可配煅石膏,枯礬研末外摻,或和凡士林調膏外塗。治瘡瘍腫毒,可單用,或配清熱解毒藥用之。
《藥品化義》:解諸熱毒癰。《藥物圖考》:調敷湯火傷,疳瘡潰爛。
內服:煎湯,6-15g;鮮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絞汁內服。外用:適量,煎水或搗汁外塗;也可研末摻或搗爛外敷。
1.揀去雜質,用水洗淨,稍浸泡,潤透,切成厚片,曬乾。
2. 取地榆片置鍋內炒至外表變為黑色,內部老黃色,噴灑清水。取出,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