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蓮房湯中加入芒硝,主要是由於芒硝具備以下特性:
- 清熱瀉火: 蓮房湯主治心火亢盛、熱毒內盛之症,而芒硝性寒,能清熱瀉火,降解體內熱毒,配合蓮房清心火,相輔相成,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 通利二便: 芒硝能通利大小便,對於因熱毒內盛導致的便祕,有助於排出毒素,減輕症狀,配合蓮房利水滲濕,共同促進排泄,達到清熱利濕之效。
蓮房湯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蓮房湯以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為主,但若患者伴隨有風熱表證,如發熱、頭痛、鼻塞、咽喉腫痛等,則需加入荊芥以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協同蓮房湯的清熱功效。
- 通竅開鬱,利氣行水: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通竅開鬱、利氣行水的功效。蓮房湯中加入荊芥,可以幫助通暢經絡,利氣化濕,促進水液代謝,進一步增強藥效。
因此,荊芥在蓮房湯中的加入,不僅可以針對風熱表證,更能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蓮房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蓮房湯以蓮房為主,具有清熱止血、寧心安神等功效。防風性溫,善於疏散風寒,止咳化痰,可輔助蓮房清熱解毒,並改善因風寒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蓮房性涼,若單獨使用容易傷脾胃。防風性溫,可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寒,減輕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效發揮更全面,療效更佳。
蓮房湯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能幫助止住創傷出血,對於蓮房湯中所治療的傷口出血、崩漏等症狀,能起到輔助止血的作用。
- 清熱解毒:五倍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消炎止痛,對於蓮房湯中所治療的熱毒引起的病症,如瘡瘍腫毒、濕熱下注等,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總而言之,五倍子在蓮房湯中,既能收斂止血,又能清熱解毒,與其他藥材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蓮房湯方名中包含「蓮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藥性主旨:蓮房性味甘平,入脾、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固精、降火安神之效。方中加入蓮房,旨在利用其藥性,針對患者的病症進行調理,例如清熱瀉火、止血止瀉等。
- 藥材來源:蓮房指的就是蓮蓬,是蓮花結果後的果實,也是中藥材的一種。方劑中明確使用「蓮房」作為藥材,除了表明其藥效,更強調了該方劑的特色和獨特性。
蓮房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消積導滯: 枳殼味苦性寒,善於行氣消積,對於脾胃積滯、食積不化、腹脹腹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蓮房本身也具有一定消食健脾之功,與枳殼相配,可加強消積導滯的效果,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 理氣止痛: 枳殼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能夠疏肝解鬱、寬胸散結,對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蓮房湯中常配合其他理氣止痛藥物,如香附、柴胡等,與枳殼合用,可更有效地達到理氣止痛的效果。
蓮房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調和藥性: 蓮房性平,味甘苦,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之效。甘草性甘,味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將甘草加入蓮房湯中,可以調和蓮房的苦味,使藥性更加平和,不易傷胃。
二、補益脾胃: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和中緩急之效。蓮房湯常用於治療胃熱、出血等症,而甘草的加入可以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脾胃的傷害,同時也增強了藥效的發揮。
蓮房湯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地榆味苦澀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蓮房湯中往往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便血等。地榆的收斂止血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出血,並輔助蓮房的清熱利濕功效。
- 清熱解毒:地榆除了止血外,還有清熱解毒之效。蓮房湯中可能還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例如黃芩、黃連等。地榆的加入,可以加強清熱解毒的效果,並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蓮房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蓮房湯為外用熏洗方劑,主治痔瘡。古代醫家認為痔瘡多因風熱濕邪下注、氣血瘀滯或腸胃積熱所致,表現為肛門腫痛、出血或脫垂。此方通過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祛風消腫的藥物組合,局部熏洗以緩解症狀,直接作用於患處,達到消腫止痛、斂瘡止血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清熱瀉火·軟堅散結
- 樸消(芒硝):性寒,能清熱軟堅,瀉火解毒,外用可消腫止痛,針對痔瘡熱毒腫脹。
- 枳殼:理氣寬中,助氣機運行,改善局部氣滯血瘀。
祛風除濕·解表消腫
- 荊芥、防風:辛溫解表,祛風勝濕,減輕肛門瘙癢及腫脹,古代視痔瘡與風邪相關,此二藥能疏散外邪。
收斂止血·斂瘡生肌
- 五倍子:酸澀收斂,具強效止血、抗菌作用,直接收縮痔瘡血管及黏膜。
- 蓮房:苦澀性平,專入血分,止血消瘀,傳統用於崩漏、痔血,配合熏洗增強局部收斂效果。
- 地榆:涼血止血,解毒斂瘡,針對熱毒熾盛之痔瘡出血。
調和藥性·緩急止痛
- 甘草節:清熱解毒,緩和諸藥峻性,並具一定抗炎作用。
配伍特點與作用機理
此方以**「清熱+收斂+祛風」**為主軸:
- **「樸消+地榆」**清熱涼血,針對血熱出血;
- **「五倍子+蓮房」**收澀止血,修復黏膜;
- **「荊芥+防風」**疏散風邪,減輕濕癢;
- **「枳殼+甘草」**調暢氣機,緩解局部氣血壅滯。
外用熏洗使藥力直達病所,通過溫熱效應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藥物吸收,達到消腫、消炎、止血三重效果,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樸消、荊芥、防風、五倍子、蓮房、枳殼、甘草節、地榆。
上銼。
煎湯熏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蓮房湯, 出處:《瘍科選粹》卷五。 組成:朴消、荊芥、防風、五倍子、蓮房、枳殼、甘草節、地榆。 主治: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