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荊芥甘草湯

FANG FENG JING JIE GAN C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6.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脾經 20%
肝經 20%
膀胱經 10%
胃經 10%
心經 10%
肺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防風荊芥甘草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散風解表、止咳化痰之功,能有效疏散風寒邪氣,緩解因風寒引起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防風與荊芥、甘草等藥物配合使用,能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促進藥力到達病竈,更有效地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等症狀。

防風荊芥甘草湯中包含荊芥,主要是利用其辛溫發散、解表散風的功效。

荊芥為常用中藥,性溫,味辛,歸肺、肝經。其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止痛、消腫止癢之效。在該方劑中,荊芥配合防風,可增強解表散風之效,同時也可緩解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甘草則起緩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

防風荊芥甘草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方中防風、荊芥辛溫,容易傷陰耗津。甘草性甘平,味甘能補脾益氣,性平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起到調和脾胃、滋陰生津的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有解毒、調和、緩解副作用的作用,可以增強防風、荊芥的疏散風寒、解表止痛功效,並能降低藥物的毒性,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防風荊芥甘草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醫學入門》所載,防風荊芥甘草湯主要用於治療 太陽病初起,表現為惡寒、身熱、氣急、尿赤,且痘疹發出不暢 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以 防風、荊芥 為主藥,二者均具有 辛溫解表 之性。

  • 防風:辛散祛風,能疏散在表之風邪,並能勝濕止痛。
  • 荊芥:辛溫發汗,其力較防風更為輕揚,能透發肌表,使邪從汗解,並有透疹作用。

此二藥合用,可增強解表散邪之力,有助於將體內之風寒邪氣驅散,使痘疹順利透發。

甘草 在此方中起到 調和藥性 的作用,並能 緩急止痛,緩解因風寒邪氣引起的身體不適。

從條文內容來看,作者李梴認為痘疹的病程與傷寒有相似之處,但痘疹乃「痘毒自里出表」,不同於傷寒的「自表入里」。因此,在治療痘疹初期,出現太陽病症狀時,可以採用防風荊芥甘草湯疏散表邪,促進痘疹透發。

總而言之,防風荊芥甘草湯通過 辛溫解表,透疹外出 的方式,達到治療太陽病初期痘疹發出不暢的目的。此方藥味精簡,藥性平和,對於痘疹初起,表證明顯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防風、荊芥、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適用於太陽病的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鼻塞流清涕、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3. 本方有出汗的副作用,服用後應注意保暖。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防風荊芥甘草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六。 組成:防風、荊芥、甘草各等分。 主治:太陽病,惡寒身熱,氣急尿赤,痘出不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