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散

NIU B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16%
胃經 16%
肝經 16%
心經 8%
膀胱經 8%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牛蒡散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解表功效: 牛蒡散以牛蒡根爲主,擅長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防風則以解表散寒見長,善於驅散外感風邪。二者合用,一清一散,相輔相成,增強解表功效,更有效地驅散風熱,緩解外感症狀。
  2. 協同作用,提升藥效: 牛蒡散治療風熱感冒,常伴有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狀。防風具有疏散風邪、通鼻竅的作用,能有效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同時,防風還能解表止痛,與牛蒡根協同作用,提升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牛蒡散中加入荊芥,主要是由於兩者藥性相輔相成,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 荊芥性辛溫,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
  • 牛蒡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咽止痛的功效。

兩者配伍,一則溫散風寒,一則清熱解毒,相得益彰。特別是在治療風熱感冒、麻疹初期、瘡瘍腫毒等疾病時,荊芥的散風解表和牛蒡的清熱解毒功效,能夠更有效地驅散風邪、清熱解毒,促進病邪外排,達到治病的目的。

牛蒡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牛蒡性寒,擅長解毒消腫,但若單獨使用,容易傷正氣。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可以減輕牛蒡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使藥效更加溫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止咳化痰、解毒生津等作用,與牛蒡相配伍,可以增強牛蒡的解毒消腫、散瘀止痛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總而言之,甘草在牛蒡散中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增強療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牛蒡散中包含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針對病症: 牛蒡子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牛蒡散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病症,而牛蒡子恰好能清熱解毒,消散局部炎症,與方劑整體功效相符。
  2. 協同作用: 方劑中其他藥材,如薄荷、桔梗等,也具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作用,牛蒡子的加入能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效力,使藥效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牛蒡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牛蒡散,根據多部醫籍記載,其主要功效為涼血解毒、疏散風熱,臨牀應用多見於小兒瘡疹的治療。方中藥物組成簡潔,藥性平和,療效顯著,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 疏散風熱,宣透邪氣: 方中荊芥、防風皆為疏散風熱之要藥。荊芥辛溫,善於疏散風邪,並能祛風止痛;防風辛溫,長於發散風寒,止痛消腫。二藥合用,共奏疏風解表之功,能將外感風熱之邪從肌表宣透而出,使鬱滯之氣得以宣洩。此為治療瘡疹之首要步驟,因為許多瘡疹的發生,都與外感風熱之邪侵犯肌膚有關。

2.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牛蒡子味辛、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風熱、宣肺利咽、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痛有較好的療效。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清熱解毒、緩和藥性之作用,既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又能防止藥物過於峻猛,損傷正氣。

3. 調整機體,促進康復: 根據古籍記載,牛蒡散不僅用於已發瘡疹的治療,也可用於預防瘡疹的發生。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能有效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從而降低瘡疹的發生率。 此外,部分古籍也提到牛蒡散能利小便,有助於體內毒素的排出,促進機體的康復。

綜上所述,牛蒡散通過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等多重作用機制,達到治療小兒瘡疹的目的。方中藥物搭配合理,藥性平和,適合於小兒體質,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其應用範圍涵蓋了瘡疹初起、熱毒壅盛、以及預防等多個方面,在古代小兒科治療中佔據著重要地位。 各古籍中雖記載略有出入,但核心功效及應用方向基本一致,均指向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以治療小兒瘡疹。

傳統服藥法


牛蒡(炒香)1分,乳香1錢。
上為末。
入白麵少許,溫水調塗。

相關疾病


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黃熱病咽喉痛多痰皮膚顏色發黃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牛蒡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一。 組成:防風、荊芥、甘草、牛蒡子(炒)各等分。 主治:小兒變蒸生瘡。

牛蒡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四引《養生必用》。名見《醫部。 組成:牛蒡(炒香)1分,乳香1錢。 主治:小兒牙病。

牛蒡散,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四。 組成:牛蒡子、麻黃、南星、牛膝。 主治:傷寒大汗已出,因而露風,則汗不流通,風邪乘虛襲於經絡,故手足攣搐,不能屈伸而筋脈拘急。

牛蒡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四。 組成:牛蒡子1兩(炒),荊芥2兩半,白芷半兩,全蠍3錢,甘草3錢(炙),防風半兩。 主治:涼膈去痰。主治:小兒斑瘡,及疹痘末出,一切毒瘡,咽喉腫痛。

牛蒡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組成:牛蒡子(炒)。 主治:涼風解毒。主治:小兒冬月有非節之暖,及春月天氣喧暖,或甘肥之過,或重衣溫厚,幃帳周密,傷皮膚,害血脈,瘡瘍發黃,是生多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