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炎解毒湯

清炎解毒湯

QING YAN JIE D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5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胃經 18%
肝經 15%
脾經 10%
心經 10%
膀胱經 5%
大腸經 5%
腎經 5%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清炎解毒湯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

牛蒡子味苦性寒,入肺、胃經。其藥性善於清肺熱、解毒,可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在清炎解毒湯中,牛蒡子可輔助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熱毒壅滯、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疾病的效果。

清炎解毒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清炎解毒湯通常由多種藥材組成,各藥材性味不同,甘草可以緩和藥性,避免藥物相剋,使藥力更趨平和,更好地發揮藥效。
  2. 緩解毒性: 甘草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可以減輕其他藥材的毒性,保護臟腑,減少副作用。對於一些毒性較大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起到解毒保駕的作用。

「清炎解毒湯」方劑中包含犀角,其主要原因為:

  1. 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能有效抑制熱毒在體內蔓延,並清除體內毒素,適用於熱毒熾盛、高熱神昏、咽喉腫痛等症狀。
  2. 涼血止血: 犀角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吐血等,有較好的療效。

然而,犀角為瀕危動物,現已禁止使用,臨牀應用應以其他藥物替代,如水牛角、羚羊角等,以達到相同療效。

清炎解毒湯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熱: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善於疏散風邪,並可宣肺解表。清炎解毒湯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炎症,如咽喉腫痛、發熱咳嗽等。防風能疏散外感風熱,使邪氣得以宣泄,達到解表清熱之效。
  2. 透疹止癢: 防風亦具有透疹止癢之效。若炎症伴有皮膚疹子或瘙癢,防風可促進疹子透發,減輕瘙癢症狀,有助於炎症的消退。

因此,清炎解毒湯中加入防風,可起到疏散風熱、解表清熱,以及透疹止癢之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清炎解毒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 疏散風熱、解毒消腫 的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可 疏散風熱,並能 清熱解毒,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此外,荊芥還具有 消腫止痛 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風熱所致的瘡瘍腫毒。因此,在「清炎解毒湯」中加入荊芥,可以有效地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清炎解毒湯主治「長幼內熱痰盛,腮腫項核,口舌破爛生瘡」,其病症核心為 熱毒熾盛、痰火鬱結,表現於上焦(頭面、咽喉、口腔)。

  1. 內熱痰盛:熱邪內蘊,煎灼津液成痰,痰熱壅滯於肺胃,可見咳嗽痰黃、胸悶等。
  2. 腮腫項核:熱毒上攻,痰火鬱結於少陽經絡(腮頜)或頸項,發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或淋巴結腫大(瘰癧)。
  3. 口舌破爛生瘡:心脾積熱上炎,燔灼口腔黏膜,導致口瘡、舌糜,甚則咽喉腫痛。

此方針對 風熱夾毒、痰火交結 之證,以清熱解毒為主,佐以疏風散結、化痰利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五藥,分為三組作用:

  1. 清熱解毒組

    • 犀角(現多以水牛角代):性寒,直入血分,清心涼血解毒,針對熱毒深重、燔灼營血之症(如高熱、口舌糜爛)。
    • 牛蒡子:辛涼解表,清熱解毒,兼能 利咽散結,專門針對腮腫、喉痹。
  2. 疏風透表組

    • 防風荊芥:辛溫解表,透散風邪,助牛蒡子宣散外熱,且能 透發鬱火(「火鬱發之」之理)。
  3. 調和緩急組

    • 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兼能清熱解毒,緩解咽喉腫痛。

配伍特點

  • 清散並用:犀角、牛蒡子清內熱,防風、荊芥散外邪,內外分消。
  • 痰熱共治:牛蒡子化痰散結,犀角涼血解毒,共解痰熱鬱火。
  • 上下兼顧:上攻頭面之熱毒(口舌、腮頜)與內蘊之痰火並治。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體現中醫 「清熱解毒、疏風散結」 之法,適用於 外感風熱引動內火,或 素體痰熱上攻 之證。其作用層次:

  1. 透表:防風、荊芥開泄皮毛,使熱邪外透。
  2. 清裡:犀角、牛蒡子直接清解血分與上焦熱毒。
  3. 散結:牛蒡子、甘草化痰利咽,緩解局部腫痛。

適用擴展:雖原主治腮腫口瘡,但依其理,亦可用於 風熱感冒併發咽喉炎、單純性疱疹性口炎、急性淋巴結炎 等屬痰熱證者。

(注:犀角現已禁用,臨床可代之以水牛角濃縮粉,劑量需調整。)

傳統服藥法


牛蒡子3錢,甘草1錢半,犀角1錢,防風1錢,荊芥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腮腺炎舌頭痛多痰舌頭出現裂痕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清炎解毒湯, 出處:《簡明醫彀》卷二。 組成:牛蒡子3錢,甘草1錢半,犀角1錢,防風1錢,荊芥1錢。 主治:長幼內熱痰盛,腮腫項核,口舌破爛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