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犀角消毒散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牛蒡子味苦辛,性寒,入肺、胃經。其藥性擅長於清肺熱、解毒,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外,牛蒡子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散結作用,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乳癰等病症。
在犀角消毒散中,牛蒡子與其他藥材如犀角、連翹、板藍根等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病症的目的。
犀角消毒散中添加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 犀角性寒,甘草性甘溫,兩者配伍可使藥性平和,避免寒涼過度損傷脾胃。
- 緩解毒性: 甘草具有解毒功效,可緩解犀角的毒性,避免其對人體造成過度刺激,提高藥物安全性。
此外,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使藥物更加協調,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犀角消毒散中包含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荊芥性辛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皮膚紅腫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犀角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與荊芥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疏散風熱,宣肺解表: 荊芥還具有疏散風熱、宣肺解表的作用,能夠治療風熱感冒、咳嗽痰多等症狀。犀角消毒散中可能存在其他藥材,例如薄荷、柴胡等,這些藥材也具有疏散風熱、解表的作用,與荊芥配合,可以更有效地治療外感風熱病症。
犀角消毒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 疏散風熱,止癢止痛: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癢止痛之功效。方中犀角清熱解毒,但可能因其寒涼之性而易傷正氣,防風則可溫和其寒性,使清熱解毒之效更加安全穏定。
- 助犀角透發毒邪:防風善於疏散外邪,可助犀角透發毒邪,使毒氣外散,減輕內毒對人體的傷害,達到內外兼治的效果。
因此,防風的加入不僅能平衡犀角的寒涼之性,更能提升其清熱解毒、透發毒邪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而穏定。
犀角消毒散中含有犀角,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癰腫、丹毒、瘡瘍等。古人認為犀角能解毒辟邪,因此在許多中藥方劑中被用於治療熱毒症。
- 止血生肌: 犀角還具有止血生肌的作用,能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情況有較好的療效。
然而,現今犀牛面臨滅絕的危機,犀角已列為國際保育物種,禁止交易和使用。因此,即使犀角具有藥用價值,我們也應該尋找替代藥材,以保護瀕危物種。
犀角消毒散方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消腫止痛之效。其對多種熱毒病症有良好療效,包括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癰腫瘡毒、濕熱黃疸等。
犀角消毒散方以犀角為主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定驚止痙的功效。金銀花與犀角搭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並可緩解犀角的寒涼之性,使其更加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犀角消毒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癍疹、丹毒,發熱痛癢及瘡疹」,皆屬熱毒蘊結於血分或肌表之證。
- 癍疹、丹毒:多因血熱鬱於肌膚,或風熱毒邪侵襲,發為皮膚紅腫熱痛,甚則化膿。
- 發熱痛癢:熱毒熾盛,燔灼氣血,則發熱;鬱於肌腠,氣血不通則痛,風熱相搏則癢。
- 瘡疹:如痘疹、癰瘡等,皆可因熱毒內蘊,外發為瘡。
此類病證共性為「熱毒壅滯」,故需清熱涼血、解毒透邪為主,佐以疏風透表。
組成與邏輯推理
方藥配伍解析
犀角(主藥):
- 性味鹹寒,專入血分,能清心瀉火、涼血解毒,為治熱毒深伏血分之要藥。
- 針對癍疹丹毒之血熱熾盛,直折火勢,防止熱毒內陷。
防風(臣藥):
- 辛甘微溫,祛風解表,透邪外出。
- 與犀角配伍,一清一散,既能疏泄肌表風熱,又防犀角過於寒凝留邪。
大力子(牛蒡子)(佐藥):
- 辛涼宣散,解毒利咽,透發疹毒。
- 助防風疏散風熱,兼能清熱解毒,針對瘡疹之痛癢。
人參(佐藥):
- 甘溫補氣,扶助正氣,托毒外出。
- 於清解劑中配伍,防犀角、牛蒡等寒涼傷正,尤適久病或正虛邪戀者。
生甘草(使藥):
- 甘平,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 與犀角協同增強解毒之效,另緩和防風、牛蒡之辛散峻性。
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血解毒」為核心,結合「透表散邪」及「扶正托毒」:
- 清解血分熱毒:犀角涼血,直折火勢;生甘草輔助解毒。
- 透邪外達:防風、牛蒡子疏風透表,使熱毒從肌表散泄。
- 扶正防變:人參益氣固本,避免祛邪傷正,尤適熱毒耗氣之證。
配伍特點
- 寒溫並用:犀角大寒配防風微溫,既清熱又不冰伏邪氣。
- 攻補兼施:清解藥中佐人參,祛邪不傷正,適合正虛毒盛者。
- 標本兼顧:涼血治本(血熱),透表治標(癍疹外發)。
總結
犀角消毒散以清血分熱毒為主,輔以疏風透表,並顧護正氣,適用於熱毒內蘊、外發為癍疹瘡瘍之證。其組方邏輯嚴密,體現中醫「清透並行」「攻補兼施」之法,對風熱毒邪兼氣血耗傷者尤為適宜。
傳統服藥法
犀角1兩,防風1兩,人參1兩,大力子1兩,甘草(生)1兩。
上為末。
每服5錢,水半碗,煎取1盞,冷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 本品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犀角消毒散, 出處:《麻疹集成》卷四。 組成:犀角、力子、川連、淨花、天冬、連喬、荊芥、甘草。 主治:丹毒實熱。
犀角消毒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八。 組成:犀角1兩,防風1兩,人參1兩,大力子1兩,甘草(生)1兩。 主治:瘡腫。
犀角消毒散,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八。 組成:牛蒡子5分,甘草5分,荊芥5分,防風5分,犀角(鎊)2分,金銀花3分。 主治:癍疹、丹毒,發熱痛癢及瘡疹。
犀角消毒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七七引《經驗良方》。 組成:荊芥穗、防風、甘草、鼠粘子、羌活、白芷、獨活、桔梗各等分。 主治:發背,發腳,發手,發脅,一切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