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連翹消毒飲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清熱解毒: 連翹性味苦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發熱、咽痛、咳嗽等症狀,連翹能有效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 消腫散結: 連翹還能散結消腫,對於熱毒壅滯所致的瘡瘍腫毒,能起到化解毒素、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連翹作為連翹消毒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對於治療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症狀具有顯著效果。
連翹消毒飲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牛蒡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與連翹、金銀花等藥物相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並促進膿腫消散,達到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痛的目的。
- 疏散風熱,利咽開音: 牛蒡子兼具疏散風熱、利咽開音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上攻導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牛蒡子可與連翹等藥物協同作用,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效果,促進咽喉腫痛消退,恢復聲音。
連翹消毒飲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疏散風熱:連翹消毒飲主治風熱感冒,症狀多為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可以幫助連翹清除外感風熱,減輕患者的頭痛、鼻塞等症狀。
- 調節汗液:風熱感冒常伴有發汗,而防風又能止汗,可以調節汗液分泌,避免汗出過多而耗傷津液,有助於恢復體力。
因此,防風在連翹消毒飲中起到疏散風熱、調節汗液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連翹消毒飲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解毒消腫: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消腫的功效。與連翹、板藍根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熱,或熱毒蘊結引起的咽喉腫痛、發熱咳嗽等症。
- 行氣解表,助藥力達病所: 荊芥辛香走竄,能行氣解表,有助於其他藥物更快地達病所,發揮藥效。與連翹、黃芩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並有助於改善氣機阻滯所致的胸悶、氣短等症。
因此,荊芥的加入,既能增強連翹消毒飲的清熱解毒功效,又能促進藥物流通,提高藥效。
連翹消毒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連翹性寒,擅長清熱解毒,但過寒易傷脾胃。甘草性平,味甘,能緩和連翹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傷正氣,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人體服用。
二、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調和諸藥,並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在連翹消毒飲中,甘草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發揮更好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連翹消毒飲」
中藥方劑「連翹消毒飲」廣泛用於產後護理,特別是乳房護理,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其組成藥材包括連翹、牛蒡子、防風、荊芥和甘草,每種藥材都具有獨特的使用價值和治療作用。
連翹
- 性味苦寒,歸肺、肝、心經
- 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牛蒡子
- 性涼、味辛、苦,歸肺、肝經
- 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
防風
- 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
- 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荊芥
- 性微溫、味辛,歸肺、脾、肝經
- 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甘草
-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
-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連翹消毒飲」中各味藥材協同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產後乳房護理中遇到的各種不適症狀。連翹和荊芥具有清熱解毒、散風熱的作用,可緩解乳房腫痛、發熱等症狀。牛蒡子和防風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的作用,可緩解乳房疼痛、脹痛等症狀。甘草具有補氣養血、調和諸藥的作用,可增強藥方整體療效。
「連翹消毒飲」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產後護理中藥方劑,可以幫助女性緩解乳房護理中遇到的各種不適症狀,促進乳汁分泌,增強身體抵抗力,為產後康復保駕護航。
傳統服藥法
連翹3錢,牛蒡子1錢,防風1錢,荊芥穗1錢,甘草1錢。
上為粗末。
每服4錢,加甜萎實內乾,每1個取四分之三,研碎入藥,水1盞半,煎7分,去滓,食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連翹消毒飲,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七引《經驗良方》。 組成:連翹3錢,牛蒡子1錢,防風1錢,荊芥穗1錢,甘草1錢。 主治:産後吹乳。
連翹消毒飲, 出處:《外科正宗》卷二。 組成:連翹1錢,川芎1錢,當歸1錢,赤芍藥1錢,牛蒡子1錢,薄荷1錢,黃芩1錢,天花粉1錢,甘草1錢,枳殼1錢,桔梗1錢,升麻5分。 主治:時毒表裏二症俱罷,餘腫不消,疼痛不退者。
連翹消毒飲, 出處:《外科正宗》卷二。 組成:連翹1錢,陳皮1錢,桔梗1錢,玄參1錢,黃芩1錢,赤芍1錢,當歸1錢,山梔1錢,葛根1錢,射乾1錢,天花粉1錢,紅花1錢,甘草5分,大黃(初起便燥者加之)。 主治:熱毒瘰癧,過食炙煿、因酒膏粱,以致蘊熱腮項成核,或天行亢熱,濕痰作腫,不能轉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