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湯
SAN JI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5%
肝經 21%
心經 14%
脾經 14%
胃經 14%
肺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三解湯中的甘草,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作用。三解湯中含有多種藥材,藥性偏寒涼,加入甘草可以中和寒涼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二、增強藥效: 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麻黃、杏仁等藥材合用,可以增強其宣肺止咳的作用;與石膏、知母等藥材合用,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
三解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散寒之效。三解湯主治風熱感冒,而荊芥能有效地解表散寒,驅散風熱,使患者退熱、頭痛、鼻塞等症狀得以緩解。
- 透疹解毒:荊芥可透疹解毒,對於麻疹、風疹等疾病的治療有一定效果。三解湯中加入荊芥,可以幫助患者更快地透疹,減輕疹毒,促進恢復。
因此,荊芥在三解湯中起着疏散風熱、透疹解毒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脾肺壅熱,咽膈腫疼不利。
傳統服藥法
甘草(炙、銼)1分,荊芥穗0.5兩惡實(隔紙炒香)1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解湯, 出處:《醫方考》卷二。 組成:麻黃(去節)3錢,柴胡(去蘆)3錢,澤瀉3錢。 主治:時行之瘧,長幼相似者。
三解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組成:甘草(炙、銼)1分,荊芥穗半兩,惡實(隔紙炒香)1兩。 主治:脾肺壅熱,咽膈腫疼不利。
三解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一。 組成:黃連5分,黃芩1錢,大黃4錢,梔子1錢5分,花粉2錢,連翹1錢5分,半夏1錢,茯苓2錢,木通1錢,澤瀉1錢5分,青荷梗1尺。 主治:急下存陰,三焦通治。主治:暑濕氣合,鬱爲大熱,五心煩躁;坐卧不安,渴飲胸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