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法制玄明粉中添加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瀉下作用: 芒硝性寒,味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法制玄明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瀉下作用,添加芒硝可以增強其瀉下效果,對於便祕、濕熱內蘊等症狀有更好的療效。
- 促進藥物吸收: 芒硝的溶解性較強,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溶解和吸收,提高藥物的療效。例如,芒硝可以幫助玄明粉中的其他成分更好地溶解和吸收,發揮更有效的治療作用。
法制玄明粉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是利用其祛風解表的功效。
玄明粉本身性寒,擅長清熱解毒,但容易傷及正氣,導致體表抵抗力下降。防風性溫,具有發散風寒的作用,可以溫陽解表,抵禦外邪入侵,避免玄明粉過於寒涼而傷正氣。
同時,防風還有止痛止癢的功效,可以配合玄明粉治療一些由風寒引起的皮膚病症,如風疹、濕疹等。因此,防風與玄明粉配伍,可以相輔相成,提高藥效,減少副作用。
法制玄明粉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 玄明粉性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玄明粉的寒性,減少其對脾胃的刺激,避免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甘草在法制玄明粉中起着重要的緩解副作用和調和藥性的作用,使其更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法制玄明粉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述「除眾痰,延年,解諸藥毒」,並明確指出用於「熱眼赤眼」。其服用方式分為日常保健與急症處理:
- 無病長服:清晨以茶送服少量(1錢或8分),目的在化痰、調理體質。
- 急症應用:如外感塞熱、頭痛鼻塞、腹脹煩悶等,以蔥湯化服加重劑量(3-5錢),利用其瀉下通滯之力驅邪。初期服藥時,刻意通過瀉利「黃黑水」以清除痰濕積滯。
二、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藥物配伍
- 川皮消(芒硝):性寒味鹹苦,主瀉熱通便、軟堅散結。此方以大量芒硝為君藥,旨在通過瀉下清除臟腑積熱與痰濁,符合「除眾痰」之效。
- 蘿蔔(萊菔):辛甘性平,能消食化痰、下氣寬中。與芒硝同煮,既可緩和其峻烈之性,又能協同化痰滯,兼防瀉下傷胃。
- 防風、甘草:防風祛風勝濕,甘草和中解毒。二藥共煎湯與芒硝再製,一則制約芒硝寒性,二則強化解表(防風)與護脾(甘草)之功,使瀉不傷正。
炮製工藝之深意
- 反覆煎煮露宿:透過蘿蔔汁、防風甘草湯多次煮煉,並「露一宿」取其自然沉澱,逐步純化芒硝,減少雜質刺激,增強清熱化痰之效。
- 煅燒與甘草末調和:大火煅燒使芒硝脫水成玄明粉(風化硝),藥性較緩;再加生熟甘草末,既解毒(如「解諸藥毒」所述),亦能健脾緩瀉,適用於長期服用。
治療原理
- 熱眼赤眼:此證多因肝肺積熱或外感風熱上攻,芒硝瀉火下行,防風散外風,蘿蔔化痰消滯,使熱從二便出,目赤自消。
- 塞熱傷寒:方中防風解表、芒硝通裏,符合「表裏雙解」思路,通過瀉下使邪熱痰濁外泄,緩解表裏俱實之證。
三、推衍功效與應用延伸
從組成與製法可推論,此方實為「改良芒硝」:
- 延年機理:長期微量服用,透過輕瀉痰濕積滯,維持氣機暢通,符合古人「通則不病」之養生觀。
- 解藥毒:甘草解毒、芒硝瀉毒,配伍蘿蔔助排濁,適用於誤服熱性藥物或飲食積毒。
此方體現「瀉中寓補」思維,峻藥緩製,適用於實熱痰滯體質,然須因證施量,非泛用無忌之劑。
傳統服藥法
川皮消10斤,蘿蔔4斤(切片),防風2兩,甘草2兩。
除眾痰,延年,解諸藥毒。
川皮消、蘿蔔用水1鬥同煮爛,去蘿蔔,其消水用細絹濾入瓷器中,露一宿,次早另取瓷器傾出浮水塊,沈底者取起後以蘿蔔片量入清水同煮如前;又次日將防風、甘草煎湯10碗,同粉煮化,濾入瓷器中露一夜;次日將甘防湯傾出,同前二次蘿蔔湯煮一沸,露一夜,則湯內余消澄結成塊,去湯取消,同前消風吹乾入罐,疊實安地爐上打火,其消化成水,俟沸定方用瓦片蓋罐口,大火煅約炭10余片,煅畢冷一氣,每斤加生熟甘草末各1兩,和勻。
無病長服。清晨茶下1錢或8分;若遇塞熱傷寒、頭痛鼻塞,四肢不舉,飲食不下,煩悶氣脹,以蔥湯化下3錢5錢,量加。其初服藥時,每日空心下3錢,食後良久更下3錢。7日內常微瀉利黃黑水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法制玄明粉, 出處:《急救仙方》卷三。 組成:黃牯牛膽1個,淨朴消2錢,黃連1分。 主治:熱眼赤眼。
法制玄明粉,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五。 組成: 法制玄明粉(《何氏濟生論》卷五。)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五。組成:川皮消10斤,蘿蔔4斤(切片),防風2兩,甘草2兩。主治:除眾痰,延年,解諸藥毒。 。 主治:除眾痰,延年,解諸藥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