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順搐散中加入枳殼,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疏肝理氣,止痛解痙: 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除脹、止痛解痙的功效。對於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而導致的抽搐、痙攣等症狀,枳殼能起到疏肝解鬱、平息肝風的作用,幫助緩解痙攣。
- 通腑導滯,調和氣血: 枳殼又能通暢腸胃,促進消化,排除積滯。對於因食積停滯、脾胃不和而導致的抽搐,枳殼能起到通腑導滯、調和氣血的作用,改善脾胃功能,減少抽搐發作。
因此,順搐散中加入枳殼,既能疏肝理氣,止痛解痙,又能通腑導滯,調和氣血,可有效改善抽搐症狀,達到治病的目的。
順搐散中包含鈎藤,主要基於其平肝息風之功效。鈎藤味苦性平,入肝經,具有清熱平肝、息風止痙的功效。
順搐散主治小兒驚風、抽搐等症,而鈎藤的平肝息風作用,能有效緩解痙攣、止抽搐,並能清熱解毒,進一步改善小兒驚風的症狀,達到安神定驚、止痙止搐的目的。
順搐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熱,止痙止搐: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痙止搐的功效。對於因風熱邪氣上擾,導致小兒驚癇、抽搐等症狀,荊芥能有效清熱解表,平息痙攣,達到止搐的效果。
- 通絡止痛: 荊芥亦具通經絡、止疼痛之功效。小兒驚癇發作時,常伴有肢體抽搐、疼痛等症狀,荊芥可通暢經絡,緩解疼痛,改善症狀。
因此,順搐散中加入荊芥,旨在通過其疏散風熱、止痙止搐及通絡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小兒驚癇、抽搐等症狀的目的。
順搐散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痙: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痙通絡之效。順搐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表現為抽搐、發熱、神昏等症狀。羌活可以有效祛除風邪,緩解痙攣,緩解小兒抽搐症狀。
- 疏散風寒: 驚風的病因多與風寒入侵有關,羌活能疏散風寒,配合其他藥物如柴胡、防風等,更能有效消除風寒邪氣,從根本上治療驚風。
順搐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痙: 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順搐散主治小兒驚風抽搐,而驚風的病機多與風邪入絡、肝風內動有關,防風能驅散風邪,平息肝風,有助於止痙。
- 疏散風邪: 防風還具有疏散風邪的作用,能通達表裏,使體內鬱積的風邪得以宣泄,從而緩解因風邪侵襲導致的發熱、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助於改善小兒驚風的整體狀態。
順搐散中添加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順搐散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燥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使藥性更平和,減少副作用。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等功效。加入順搐散中,可以增強藥物整體療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同時,甘草還有助於緩解藥物對人體的刺激,提高患者的服藥順應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順搐散」主治小兒驚風,尤其針對「男右女左搐不順者」。此處「搐不順」指小兒驚風發作時,肢體抽搐方向與性別常見表現相反(男右女左為古代對驚風抽搐方向的觀察),被認為是氣機逆亂、風邪阻絡的表現。方名「順搐」即意在調順氣機、平息抽搐,使肢體運動恢復正常。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祛風解表,疏暢氣機
- 防風、荊芥、羌活:三者均為風藥,防風祛風解痙,荊芥散風透邪,羌活散表寒、通絡止痛,合用可疏散外風、開泄腠理,緩解因風邪內動或外襲所致的抽搐。
- 鈎藤:專入肝經,息風止痙,為治驚風要藥,能平肝陽、定驚搐,直接針對風動之象。
調理氣血,疏肝理脾
- 枳殼:行氣破滯,疏通中焦氣機。小兒驚風多伴痰熱或氣滯,枳殼可助氣行則血行,間接平息肝風。
- 生薑:溫中止嘔,散寒和胃,輔助風藥外散,兼顧中焦,防藥性過峻。
- 薄荷(可選):疏肝解鬱、清輕透熱,增強疏散風熱之效。
調和諸藥,緩急柔筋
- 甘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並緩解抽搐時經脈拘急。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外散風邪、內調氣機」為核心,結合風藥與理氣藥,疏泄外風與內滯。驚風病機多與肝風內動或外風引動內風有關,方中鈎藤直接息風,防風、羌活等散外風,枳殼調暢氣血,生薑、甘草護脾胃,共奏疏風止搐、順氣通絡之效。
用藥特點
- 性味偏辛溫:適於風寒或風邪夾寒所致的驚搐,若屬熱極生風,需酌加清熱藥。
- 輕靈疏通:劑量輕(每服僅2錢),符合小兒體質「臟腑嬌嫩」特性,避免過伐正氣。
此方體現古代小兒驚風治療中「風氣相搏」的理論,強調解表與調氣並重,以「順」為治法關鍵。
傳統服藥法
枳殼半兩,鈎藤(去鈎)半兩,荊芥半兩,羌活半兩,防風(去蘆)半兩,甘草半兩。
上(口父)咀。每服2錢,以水1盞,加順切生薑3片,煎7分,溫服,不拘時候。或入薄荷同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祛風止痙、開竅醒神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症見男孩右側、女孩左側抽搐不止者。但由於本方中含有鉤藤,鉤藤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不可過量。
-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因此在使用時應注意避免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順搐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枳殼半兩,鉤藤(去鉤)半兩,荊芥半兩,羌活半兩,防風(去蘆)半兩,甘草半兩。 主治:小兒驚風,男右女左搐不順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