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當歸地榆散

JIA JIAN DANG GUI DI Y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脾經 18%
心經 13%
大腸經 13%
肺經 13%
腎經 9%
胃經 8%
膽經 4%
肝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當歸地榆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便血、痔瘡出血等病症,其組成包括當歸、地榆、黃芩、槐花、地龍、白茅根、茜草、生地、赤芍、丹皮等多種草藥,其中亦加入罌粟殼。罌粟殼在方中扮演著收斂止瀉的角色,其內含的生物鹼如嗎啡與可待因,具有顯著的鎮痛與止瀉效果。在中醫理論中,認為便血、痔瘡出血常因腸道濕熱或陰虛火旺所致,罌粟殼不僅能固澀止血,還能緩解腹瀉,減少血液流失,對症下藥,輔助其他草藥共同達到清熱涼血、止血固脫之效。然而,由於罌粟殼具有一定的成癮性與副作用,臨床應用時需嚴格控制用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加減當歸地榆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因氣血不足、血瘀所致的出血、疼痛等症狀,當歸能起到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的作用。
  2. 與方劑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方劑中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功效。當歸與地榆相配,一溫一寒,相輔相成,既能補血活血,又能涼血止血,更能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效果。

「加減當歸地榆散」中包含「地榆」,主要原因有二:

  1. 止血涼血: 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大腸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方劑中若出現出血症狀,例如外傷出血、內出血等,地榆便能發揮其止血功效,同時又能清熱涼血,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出血。
  2. 固澀收斂: 地榆能收斂止瀉,對於因腸道濕熱或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地榆可以固澀腸道,減少水瀉。此外,地榆也能收斂潰瘍,對於某些皮膚疾病或潰瘍傷口,地榆也能起到收斂止痛的作用。

「加減當歸地榆散」中加入黃連,主要是為了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地榆性寒,擅長涼血止血,但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效果有限。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之效,能有效清除血熱,並抑制炎症反應,進一步增強止血功效。

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生長,避免傷口感染,有助於傷口癒合。因此,黃連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加減當歸地榆散」的止血效果,並防止感染,使藥效更全面。

加減當歸地榆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瘀血疼痛: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地榆、當歸等藥物活血化瘀,可能會導致血行過速,引發疼痛加劇。白芍能緩解藥物刺激,使血行趨於和緩,減輕疼痛。
  2. 收斂止血:方劑主要針對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白芍的收斂止血作用,能輔助地榆、當歸等藥物,共同達到止血效果,並預防出血復發。

加減當歸地榆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方中包含多味藥材,甘草性平味甘,能調和諸藥,使藥性相輔相成,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或偏寒,有利於藥效的發揮。
  2. 緩解毒性:部分方中藥材可能帶有一定的毒性,甘草具有解毒作用,可以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總而言之,甘草在加減當歸地榆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能調和藥性,又能緩解毒性,使藥效更佳,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當歸地榆散 」

加加減減當歸地榆散 由罌粟殼、當歸、地榆、黃連、白芍、甘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補血養血、健脾益氣、祛濕解毒等功效,主治冷熱不調、氣毒惡毒、濕熱腸垢、毒痢休息、膏痢腥穢、乾嘔不食、肌熱、小便澀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性味苦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熄風、養血調經、緩中止痛、清熱涼血、斂陰止汗等功效。

  • 當歸:性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益氣養血、活血化瘀等功效。

  • 地榆:性味苦澀,歸肝、腎、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斂瘡排膿、止血止痢、清熱解毒等功效。

  • 黃連:性味苦寒,歸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明目退翳等功效。

  • 罌粟殼:性味辛溫,歸肺、大腸經,具有鎮咳平喘、止瀉止痢、斂汗固澀等功效。

主治功效:

  • 冷熱不調:將罌粟殼、白芍、當歸、地榆組和在一起煎服,能治療冷熱不調。

  • 氣毒惡毒:以當歸、地榆、黃連、甘草、白芍組成方劑,能解氣毒惡毒。

  • 濕熱腸垢:當歸、地榆、黃連、白芍組成方劑,能治療濕熱腸垢。

  • 毒痢休息:以當歸、地榆、黃連、甘草、白芍組成方劑,可治療毒痢休息。

  • 膏痢腥穢:將當歸、地榆、黃連、甘草、白芍組和在一起煎服,能治療膏痢腥穢。

  • 乾嘔不食:方劑中使用的主要藥物包括當歸、地榆、黃連、白芍和甘草,具有補益氣血、清熱解毒、止瀉止痢等功效,可治療乾嘔不食。

  • 肌熱:方劑中的當歸、地榆、黃連、白芍,能治療肌熱。

  • 小便澀:當歸、地榆、黃連、白芍、甘草配伍,能治療小便澀。

總結:

加減當歸地榆散 由罌粟殼、當歸、地榆、黃連、白芍、甘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補血養血、健脾益氣、祛濕解毒等功效,主治冷熱不調、氣毒惡毒、濕熱腸垢、毒痢休息、膏痢腥穢、乾嘔不食、肌熱、小便澀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御米殼(蜜炒)2兩,當歸(焙)1兩,地榆半兩,黃連(揀淨)半兩,芍藥半兩,甘草(炒)半兩。
氣毒痢,加黃連、當歸1倍。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適合於冷熱不調、氣毒惡毒、濕熱腸垢、毒痢休息、膏痢腥穢、乾嘔不食、肌熱、小便澀等症。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虛寒。
  • 本方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嘔吐乾嘔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當歸地榆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禦米殼(蜜炒)2兩,當歸(焙)1兩,地榆半兩,黃連(揀淨)半兩,芍藥半兩,甘草(炒)半兩。 主治:冷熱不調,氣毒惡毒,濕熱腸垢,毒痢休息,膏痢腥穢,乾嘔不食,肌熱,小便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