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順散

SI SHU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6%
大腸經 14%
心經 11%
胃經 11%
腎經 9%
肺經 9%
膽經 5%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順散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瀉心火、清胃火、降肝火、除熱毒的作用。四順散常用於治療熱證所致的腸胃不適,例如腹痛、腹瀉、痢疾等。

黃連的苦寒之性,可以清熱解毒,瀉火止痛,同時也能燥濕止痢,抑制腸道菌羣的異常繁殖,從而達到緩解腸胃不適的效果。因此,黃連在四順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狀。

四順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四順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而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有助於傷口癒合。
  2. 補血養血:當歸有補血養血、潤腸通便的功效。跌打損傷後,患者容易出現氣血不足、面色蒼白、四肢乏力等症狀,當歸能補充氣血,改善這些症狀。

四順散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1. 緩解疼痛,調和氣血: 白芍具有鎮痛、解痙、養血柔肝的功效,能緩解由肝氣不舒、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腹痛、脅痛、乳房脹痛等症狀。四順散主要用於治療肝胃不和、氣滯血瘀所致的胃痛、腹痛、脅痛等症狀,白芍的鎮痛作用能有效緩解疼痛。
  2. 養血柔肝,和脾健胃: 白芍能養血柔肝、和脾健胃,可改善肝脾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消除肝胃不和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四順散中加入白芍,可協調肝脾功能,改善消化功能,促進藥物吸收和療效發揮。

四順散是一種具有調和脾胃、理氣止痛功能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罌粟殼。罌粟殼是罌粟植物的外殼,其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具有鎮痛、鎮靜的作用。此藥材在四順散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調整腸胃功能及緩解疼痛上。當患者表現出脾胃不和、腹痛、便祕等症狀時,罌粟殼能透過其鎮痛特性,減輕因脾胃不適而引起的不適感。此外,罌粟殼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以幫助控制腹瀉,促進腸道的正常功能運作,使整個方劑在調和脾胃方面更為有效。因此,四順散的組成中納入罌粟殼,不僅可增強方劑的療效,也滿足了臨牀上對於緩解症狀與促進消化的需求,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理論中和諧調配的重要性。

四順散中加入醋,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 醋性酸,可使藥物更容易溶解,且能增強某些藥物的穿透力,使其更有效地作用於病竈。例如,醋能提高川芎、白芷等藥物的活血化瘀功效,更有效地疏通經絡,緩解頭痛。

2. 調節藥性: 醋性偏寒,可降低某些藥物的燥熱之性,避免燥傷津液。例如,醋可緩和白芷的辛燥之性,使其更溫和地治療鼻炎。

此外,醋還有助於藥物的保存,延長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四順散」介紹

中藥方劑「四順散」,主要成分有黃連、當歸、白芍、罌粟殼,佐以醋,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活血化瘀、補血養肝、消食開胃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中暑、冷熱不調、大便下赤白膿等疾病。

四順散組成介紹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所含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
  • 罌粟殼:具有止血、清熱解毒、鎮咳、止瀉、鎮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出血、肺虛久咳、久瀉不止、瘡瘍腫毒等。
  • :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健脾胃、補血養肝、消食開胃、收斂止血、解毒等功效。能促進血液凝固、抑制細菌生長、清肝火、解毒、活血化瘀、促進消化吸收、軟化血管、降低血壓、殺菌消毒、收斂止血、中和和分解毒素,並幫助其排出體外。

四順散主治功效

  • 中暑:因暑熱或日曬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頭暈、目眩、噁心、嘔吐、腹瀉等。
  • 冷熱不調:指體內陰陽失衡,既怕冷又怕熱,症狀包括四肢冰冷、畏寒、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
  • 大便下赤白膿:指大便中帶有紅色或白色膿液,症狀包括腹瀉、裏急後重、肛門灼熱、疼痛等。

總結

中藥方劑「四順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活血化瘀、補血養肝、消食開胃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中暑、冷熱不調、大便下赤白膿等疾病。方中各藥物配伍使用,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傳統服藥法


川黃連2錢(酒炒),當歸2錢,芍藥2錢,御米殼(去隔膜,醋炒)2錢。
加生薑7片,水煎,食前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手心腳心發熱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心情煩燥四肢痿軟無力心胸煩熱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四順散, 出處:《雞峰》卷十一。 組成:麻黃半兩,杏仁半兩,乾薑半兩,甘草2錢半。 主治:嗽。

四順散, 出處:《養老奉親》。 組成:麻黃(去節)、杏仁(去皮)、荊芥穗(炙)、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老人四時傷寒。

四順散,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川黃連2錢(酒炒),當歸2錢,芍藥2錢,禦米殼(去隔膜,醋炒)2錢。 主治:中暑,冷熱不調,大便下赤白膿。

四順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組成:乾薑(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别研)各等分。 主治:肺寒久嗽。

四順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九引《張氏家傳》。 組成:銀州柴胡3錢(去蘆),真地骨皮3錢,白桔梗3錢,甘草(炙)1錢半。 主治:小兒風熱,肌瘦,五心煩熱,不長肌肉,面黃痿瘦,夜卧不安,時發虛汗;或臟腑泄瀉變痢,難服涼藥。

四順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組成:決明子1兩(蜜炙),甘菊花1兩,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防風1分(去叉),蒺藜子1分(炒去角),羌活1分(去蘆頭),黃芩1分(去黑心),梔子仁1分,黃連(去須)1分。 主治:利胸膈。主治:肝臟實熱壅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