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雙解飲

心肝雙解飲

XIN GAN SHUANG JIE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3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9%
脾經 39%
心經 21%
肝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心肝雙解飲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1. 緩解肝氣鬱結: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經,具有柔肝解鬱、養血調經之效。肝氣鬱結常表現為胸脅脹痛、情緒抑鬱、月經不調等,白芍能緩解肝鬱氣滯,使肝氣舒暢。
  2. 滋養心血:白芍兼入心經,可養心血、安神志。心血不足常導致心悸失眠、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白芍能滋養心血,改善心血虧虛的症狀。

因此,心肝雙解飲中加入白芍,既能疏肝解鬱,又能養心血,有助於整體調理心肝功能,達到舒肝解鬱、寧心安神的目的。

心肝雙解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心肝氣血不足,容易導致心悸失眠、肝鬱氣滯、血虛頭痛等症狀。當歸能補益心血,活血化瘀,調和氣血,從根本上改善心肝功能。
  2. 養血安神,解鬱舒肝:當歸具有養血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同時,當歸也能疏肝解鬱,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煩躁易怒等症狀。

因此,心肝雙解飲中加入當歸,可有效改善心肝氣血不足、肝鬱氣滯等病症,起到補血活血、養血安神、解鬱舒肝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心肝雙解飲」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出自古代醫籍,主治「肝氣不足,損傷心氣,心痛」。其病機核心在於肝氣虛弱,無法正常疏泄,進而影響心氣運行。中醫理論中,肝主藏血、疏泄,與心共主情志與血脈。若肝氣不足,氣機鬱滯,血行不暢,則心氣受阻,表現為「心痛」(非現代醫學所指冠心病,多屬心前區悶痛、情志相關之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藥物解析

  1. 當歸(5錢)

    • 功效:補血活血,調肝養心。
    • 作用:肝氣不足常伴血虛,當歸補肝血以助肝氣生發,兼能活血,改善心脈瘀滯。
  2. 白芍(3錢)

    • 功效: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 作用:斂肝陰、緩肝氣之急,與當歸協同調和肝血,間接疏通心氣鬱滯。

加減法解析

  • 有火加梔子(3錢)
    • 若肝鬱化火,火擾心神,梔子清泄肝火,防止熱邪進一步耗傷心陰。
  • 無火加肉桂(1錢)
    • 若肝氣虛兼陽虛,肉桂溫補心肝陽氣,助氣血溫通,緩解陰寒凝滯之痛。

配伍思路

此方以「養肝體,助肝用」為原則:

  • 肝氣不足:當歸、白芍補肝血,血足則氣生(肝血為肝氣之母)。
  • 心氣受損:肝血充則心氣得養(肝為心之母,子病及母),心痛自緩。
  • 標本兼治:血虛為本,氣滯為標,補血佐以行氣(當歸活血),加減法更針對寒熱病機調整。

治療原理

透過補肝血、柔肝氣,間接恢復心氣功能,契合中醫「見心之病,知心傳肝,當先實肝」的治未病理論。此方適合因長期情志不遂、肝血暗耗所致之心區悶痛,屬虛中夾實之證。

傳統服藥法


白芍3錢,當歸5錢。
有火,加梔子3錢;無火,加肉桂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肌炎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心肝雙解飲, 出處:《石室秘錄》卷三。 組成:白芍3錢,當歸5錢。 主治:肝氣不足,損傷心氣,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