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芍藥湯
DANG GUI SHAO Y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2-16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芍藥湯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以當歸和白芍為主要成分,搭配其他藥材,形成了獨特的療效。其中,當歸的使用有其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
當歸被譽為“補血之聖藥”,具備活血、調經、補血的功效。它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增進氣血的生成,特別是在女性經期不調或氣血虧虛的情況下,能夠達到穩定情緒、調理身體的效果。此外,當歸含有豐富的揮發油和多醣體,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增強免疫系統,提升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
在當歸芍藥湯中,當歸的補血作用與白芍的養陰柔肝相結合,使方劑的整體療效得以提升,特別針對因血虛引發的婦科疾病,展現出不錯的療效。因此,當歸的選用不僅基於其藥理特性,更是對臨牀實踐的有效呼應,反映了中醫藥在方劑組成方面的精妙設計。
當歸芍藥湯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緩解疼痛,調和氣血: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鎮痛、止痙、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功效。與當歸相配,可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緩解疼痛,特別適用於瘀血阻絡、氣血不暢所致的疼痛症狀。
- 養血柔肝,滋陰潤燥: 白芍可養血柔肝,滋陰潤燥,與當歸共用,可加強補血養血之效,並能滋陰潤燥,緩解血虛津傷引起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當歸芍藥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多篇古文記載,當歸芍藥湯主治以下症狀:
- 婦人腹痛: 這是《金匱》中明確指出的主治,涵蓋多種原因引起的腹痛,特別是與血虛、血瘀、肝鬱相關的腹痛。
- 經脈漏下不止: 指月經淋漓不盡,色鮮紅,多伴隨氣短、自汗、身熱、食慾減退等脾虛症狀。
- 產後赤白痢、臍腹㽲痛: 指產後痢疾,大便帶有膿血(赤痢)或黏液(白痢),伴有腹部絞痛。
- 妊娠腹中㽲痛,下痢: 孕期腹痛伴隨腹瀉。
- 腹痛、上迫胸背: 腹部疼痛牽連胸背。
- 左腳攣急、胸腹有動、小便不利: 左側下肢拘攣,胸腹部有異常搏動感,排尿不暢。
- 眩暈不能立、胸下急痛、肩背強、大便秘結: 頭暈目眩,胸部疼痛,肩背僵硬,排便困難。
治療原理:
當歸芍藥湯的組成為:當歸、白芍、川芎、茯苓、澤瀉、白朮(部分方劑中包含黃芩、黃連、木香、肉桂、大黃、甘草、檳榔、枳殼、山楂、厚朴、陳皮、熟地、生地、柴胡、黃耆、蒼朮等)。
從中藥組成和古文描述的症狀分析,當歸芍藥湯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方中當歸、白芍、川芎均為補血活血要藥。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川芎行氣活血,祛風止痛。三藥合用,可有效改善血虛血瘀所致的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健脾利濕,疏肝理氣: 方中白朮、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澤瀉利水滲濕。這些藥物可以改善脾虛濕盛所致的腹瀉、水腫等症狀。同時,白芍、川芎也兼具疏肝理氣的作用,可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等症狀。
清熱燥濕(針對部分方劑): 部分方劑中加入黃芩、黃連等清熱燥濕藥,針對濕熱痢疾或濕熱內蘊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行氣止痛(針對部分方劑): 部分方劑中加入木香、枳殼、厚朴等行氣止痛藥,加強止痛效果,特別是針對氣滯引起的腹痛。
溫經散寒(針對部分方劑): 部分方劑中加入肉桂等溫經散寒藥,針對寒凝血瘀引起的腹痛。
瀉下通便(針對部分方劑): 部分方劑中加入大黃等瀉下通便藥,針對便秘引起的腹痛。
綜合分析:
當歸芍藥湯是一個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為主的方劑,同時兼顧健脾利濕、疏肝理氣的作用。其應用範圍廣泛,可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腹痛,特別是婦科疾病中的腹痛、月經不調、產後疾病等。不同醫家在使用時會根據具體病情進行加減化裁,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從古代醫家的經驗來看,當歸芍藥湯在治療血虛、血瘀、肝鬱、脾虛、濕熱等病症方面均有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半,芍藥1兩,人參1兩,桂心1兩,生薑1兩,甘草1兩,大棗20枚,乾地黃1兩。
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芍藥湯,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當歸2錢,芍藥2錢。 主治:中暑下血,血痢腹痛。
當歸芍藥湯,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耆、香附、柴胡。 主治:婦人淋病,出三四色,內熱口乾,小腹日夜並痛。
當歸芍藥湯, 出處:《廣嗣紀要》卷十一。 組成:白芍藥4兩,當歸3兩,白茯苓1兩,澤瀉1兩,川芎2兩,炙草2兩。 主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者。
當歸芍藥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八。 組成:當歸1錢5分,川芎1錢5分,芍藥(酒炒)3錢,生地1錢,黃連(酒炒)1錢,木香1錢。 主治:血虛而下血痢。
當歸芍藥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歸須、生地、川芎、赤芍、丹皮、人參、甘草、天花粉、麥冬、澤瀉、乾薑、香附、陳皮、炒黑蒲黃。 主治:血渴。
當歸芍藥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柴胡2分,炙甘草3分,生地黃3分,橘皮(不去白)5分,熟地黃5分,黃耆1錢5分,蒼朮(泔浸,去皮)2錢,當歸身2錢,白芍藥2錢,白朮2錢。 主治:婦人經脈漏下不止,其色鮮紅,時值七月處暑之間,先因勞役,脾胃虛弱,氣短氣逆,自汗不止,身熱悶亂,惡見飲食,沉懶困倦,四肢無力,大便肘泄,後再因心氣不足,經脈再下不止,惟覺氣下脫,其元氣逆上全無,惟覺心腹中氣下行,氣短少,無力以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