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腎子飲
ZHU SHEN Z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正傳》卷七引《産寶》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豬腎子飲」方劑中包含「豬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腎益精:豬腎性平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填精髓的功效。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陽痿早洩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藥食同源:古人認為藥食同源,許多食物本身即具有藥效,豬腎作為常見食材,也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其性味溫和,易於被人體吸收,適合用於補腎調理。
因此,「豬腎子飲」方劑中加入豬腎,旨在通過其補腎益精的功效,治療腎虛相關疾病,體現了中醫藥方劑中藥食同源的理念。
豬腎子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腎益精: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血滋陰之功效。而豬腎子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之效。兩者合用,能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補腎益精,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精血不足等症狀。
二、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的血液供應。而豬腎子本身也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兩者合用,能有效改善腎臟瘀血,促進腎臟機能恢復。
「豬腎子飲」方劑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腎虛,滋陰補血: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白芍能滋陰補血,緩解腎虛之症。
- 協調藥性,增效減毒: 方劑中可能存在一些溫燥之品,白芍的寒涼之性能起到緩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的作用,同時也能協調藥性,增強藥效,減輕藥物毒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豬腎子飲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多部古籍(如《醫統》《景岳全書》),主要針對婦女產後「蓐勞」諸症。蓐勞屬產後虛損,因分娩氣血驟耗,調理失當所致,症見:
- 寒熱如瘧:氣血雙虧,營衛失和,陰陽不調,故見往來寒熱。
- 咳嗽頭疼、自汗盜汗:陰血不足,虛熱內擾,肺失濡潤則咳;陽浮不斂則頭痛汗出。
- 體瘦腹痛、百節疼痛:肝血虧虛,筋脈失養,加之瘀血未盡,故見肢體疼痛、腹中拘急((疒丂)痛通「絞痛」)。
- 倦怠憔悴、口乾頭昏:脾胃弱而化源不足,津液不布,清竅失充。
所主諸症,總屬產後氣血兩虛,兼夾瘀滯,以「虛」為本,以「滯」為標。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豬腰子(豬腎):
- 《本草綱目》載其「補腎氣,通膀胱」,取「以形補形」之義。
- 產後腎氣虛弱,腰為腎之府,腎主生殖,用此既補腎精,又引藥入下焦。
當歸:
- 補血活血,為婦科聖藥,《本草正》言其「專能補血,血中之氣藥也」。
- 合白芍養肝血,緩腹痛;其辛溫之性兼散瘀滯,適用於產後血虛夾瘀。
白芍:
- 酸寒斂陰,柔肝止痛,與當歸相配(仿「當歸芍藥散」之意),調和肝脾,解腹中急痛。
粳米、香豉、蔥白:
- 粳米益胃生津,助氣血生化;香豉(淡豆豉)宣鬱除煩,解寒熱往來;蔥白通陽散寒,助藥力外達。
- 此三者使全方補而不滯,兼調營衛。
配伍特點與原理
- 精血同補:豬腎補腎精,當歸、白芍養肝血,契合「肝腎同源」之理。
- 動靜結合:當歸活血,白芍斂陰,一散一收,調節血分;粳米、香豉和胃,防滋膩礙脾。
- 藥食並用:以藥汁煮腰子、米穀,寓治於食,適合產後「虛不受補」之體。
全方以養血補腎為主,輔以和營通滯,標本兼顧,亦體現古人「產後宜溫補,佐以疏通」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豬腰子1對(切作4片),當歸1兩,白芍藥1兩。
上以當歸、芍藥2味細切,用水3碗,煮至2碗,去滓;將腰子切碎如骰子狀,入前藥汁內,用晚粳米1合,香豉1兩,蔥白5-7根同煮糜爛,空腹食之,每日1服。
豬腰飲(《醫統》卷八十五)、豬腰湯(《景岳全書》卷六十一)、豬腎湯(《葉氏女科》卷三)、豬腰粥(《衛生鴻寶》卷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滋膩的功效,不宜與寒涼、燥熱、辛辣等性味相反的藥物同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豬腎子飲, 出處:《醫學正傳》卷七引《産寶》。 組成:豬腰子1對(切作4片),當歸1兩,白芍藥1兩。 主治:婦女産後蓐勞,寒熱如瘧,咳嗽頭疼,自汗體瘦,腹中(疒丂)痛。産後氣血虛弱,飲食未復,虛乏倦怠,乍卧乍起,顔色憔淬,口乾頭昏,百節疼痛,時有盜汗,背膊煩悶。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