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二八丹

通玄二八丹

TONG XUAN ER BA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扶夀精方》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0.2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19%
心經 15%
胃經 10%
大腸經 10%
肺經 9%
膽經 5%
腎經 4%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玄二八丹方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功效,能抑制體內熱邪的蔓延,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2. 抑菌消炎: 黃連對多種細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炎症的發生和發展,減輕病症。

通玄二八丹以黃連為主要藥材,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效果。

通玄二八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經閉、痛經、跌打損傷等。
  2. 補血養血: 當歸性溫,味甘,入心、肝、脾經,能補血養血,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

通玄二八丹本身主治血瘀證,而當歸的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血瘀證的各種表現,因此成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玄二八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涼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方中加入生地黃,可有效緩解因熱毒上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皮膚紅腫、發熱等。
  2. 滋陰養血:生地黃能滋陰養血,補益精髓,對於陰虛血燥、氣血不足所導致的頭昏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通玄二八丹中加入生地黃,旨在通過其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通玄二八丹中使用白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養血柔肝: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備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方中加入白芍,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並配合其他藥物滋養肝血,改善肝臟功能。
  2. 緩解藥性: 通玄二八丹方中多為性溫燥的藥物,白芍性寒,可起到緩解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於服用,並減少副作用。

通玄二八丹方中加入烏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斂肺止咳:烏梅味酸入肺,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之功效。對於肺虛久咳、痰多稀薄者,烏梅可起到收斂肺氣、固護肺陰的作用,緩解咳嗽症狀。
  2. 生津止渴:烏梅性寒,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暑的功效。對於燥熱傷津、口渴咽乾者,烏梅可起到滋陰生津、清熱解暑的作用,緩解口渴症狀。

因此,烏梅在通玄二八丹方中起到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玄二八丹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要用於以下三類病證:

  1. 積聚:指氣血痰食積滯於體內形成的腫塊或脹滿,屬實證。方中強調「能通能塞」,透達積滯的同時兼顧固護正氣。
  2. 洩痢腸滑:針對腹瀉、痢疾日久導致腸道滑脫不固,既止瀉又調和腸道氣機。
  3. 腸風下血:泛指因風熱或濕熱蘊結腸道引起的便血,具清熱止血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藥物組成與配比

  1. 黃連(8兩)

    • 為君藥,用量獨重,取其大苦大寒之性,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尤其擅治腸道濕熱(如痢疾、便血)。雅州黃連品質优良,效力更著。
    • 現代理解:黃連含小檗鹼,具抗菌、抗炎、抑制腸道過度蠕動的作用。
  2. 當歸、生地黃、白芍藥(各5錢)

    • 三藥協同為臣佐,養血和血、柔肝緩急:
      • 當歸(酒浸)活血養血,兼潤腸通便,與黃連配伍「通中有補」,防苦寒傷血。
      • 生地黃(酒浸)滋陰涼血,助黃連清熱止血,治腸風下血。
      • 白芍斂陰柔肝,緩解腹痛裏急,適用於泄痢伴腹絞痛者。
    • 此組合體現「瀉不傷正」:黃連瀉實,三藥補虛,調和氣血陰陽。
  3. 烏梅肉(5錢)

    • 酸澀收斂,與黃連形成「酸苦泄熱」配伍,既助止瀉(治腸滑),又生津防燥(制黃連之燥性)。
    • 現代觀點:烏梅含有机酸,可調節腸道酸鹼環境,抑制病原菌。
  4. 雄豬肚與韭菜

    • 豬肚(脾胃經)為引經藥,以形補形,增強健脾胃、復運化之功;韭菜辛溫行氣,助藥力透達,蒸製時形成「溫煦」環境,緩和寒涼藥性。

製法與劑型特點

  • 藥納豬肚蒸製
    • 利用動物臟器載藥,緩釋吸收;韭菜厚鋪配合長時間慢火蒸(辰至酉約8小時),使藥性溫和滲透,適合久病虛實夾雜者。
  • 丸劑
    • 丸者緩也,適用於慢性腸道病(如腸滑下血)需長期調理者,且黃連苦寒,丸劑可減輕對胃的刺激。

辨證用藥邏輯

  • 攻補兼施
    • 黃連瀉濕熱積滯(攻邪),當歸、生地、白芍養血滋陰(扶正),烏梅斂澀(調節腸道功能)。
  • 雙向調節
    • 「能通能塞」:通積聚(黃連瀉下)、塞滑脫(烏梅收澀),體現中醫「異病同治」思想,根據病機靈活運用。

服法差異與治療原理

  • 積聚(薑湯送服)
    • 薑湯溫中散寒,助黃連破積,促使瀉下積滯(可能含輕度導瀉作用),後以粥補脾胃,防傷正氣。
  • 泄痢(飯後茶湯送服)
    • 飯後服減輕對胃黏膜刺激;茶湯清熱(如綠茶),協同黃連止痢,此時烏梅、白芍的收斋作用為主。

總結

通玄二八丹以黃連為主軸,結合養血、收澀、溫中的藥物與製法,形成「清熱不傷陰,止瀉不留邪」的特點,適用於濕熱夾雜氣血失調的腸道病證,尤其擅長處理積聚與泄痢這一對看似矛盾的病機,體現中醫「相反相成」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黃連8兩(去毛,雅州者),當歸(酒浸)5錢,生地黃(酒浸)5錢,白芍藥5錢,烏梅肉5錢。能通能塞。
上為細末,以雄豬肚一個,鹽醋洗去穢氣,煮將熟,取控乾水,入藥在內,置甑中,上下韭菜厚鋪,自辰至酉,慢火蒸之,以銀簪插試有黃色為度,乘熱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治積聚,空心薑湯送服,瀉1-2次即愈,用粥補;治泄痢,飯後茶湯送服,即止;若腸滑、腸風下血,可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通玄二八丹, 出處:《扶夀精方》。 組成:黃連8兩(去毛,雅州者),當歸(酒浸)5錢,生地黃(酒浸)5錢,白芍藥5錢,烏梅肉5錢。 主治:能通能塞。主治:積聚,泄痢腸滑,腸風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