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涼血]功效的中藥清單(2023年更新)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2-09-18

關於清熱涼血

中醫所定義的「清熱藥」,是以清解裡熱為主要目的,用於調解發熱病患之體溫,發散體內的溫熱或抑制發熱而使體溫下降的作用。基於此,清熱藥的藥性寒涼,藥性多平而偏涼,味多苦,或甘,或辛鹹,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涼血、解毒及清虛熱...等等功效。

中醫定義的發熱,除了指體溫上升之外,也包含所謂的「熱象」,中醫又將熱分為「實熱」與「虛熱」,症狀差異如下:

  • 實熱症狀:面色紅潮、眼睛紅、發熱、煩躁、口渴、愛喝冰水、口臭、口苦、便秘、尿黃、舌質深紅、脈數或洪大。
  • 虛熱症狀:這是體內陰虛所造成的內熱,是因為陰虛而造成火旺,身體的組織液(或稱陰液)受到損耗,而出現口乾、煩熱、潮熱、盜汗、舌質紅、舌中無苔、脈細數。

中醫也將熱分為「表熱」與「裡熱」,症狀差異如下:

  • 表熱症狀:主要是感冒症狀,例如:發熱、怕風、頭痛、口渴、出汗、脈浮數。
  • 裏熱症狀:與上面的實熱症狀幾乎一樣。

現代發現中藥的清熱藥中經常具有以下7種功效:抗病原微生物、抗細菌毒素、解熱、抗發炎、抗凝血、促進細胞免疫、保肝利膽。

中藥的清熱藥,具有解熱、消炎、抗菌等作用,常用於熱病高熱、痢疾、癰腫瘡毒、以及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呈現各種裡熱證候。這裡列出15種「淸熱涼血藥」專入血分,有涼血清熱作用。主要用於治血分證之實熱,如配合補陰藥也可治陰虛之熱(虛熱)

關於清熱涼血的13種常見中藥或食物

1. 板藍根

板藍根

板藍根性苦、寒。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於溫毒發斑、舌絳紫暗、痄腮、喉痺、爛喉丹痧、大頭瘟疫、丹毒、癰腫。治流感、流腦、乙腦、肺炎、熱毒發斑、神昏吐衄、咽腫、痄腮、火眼、瘡疹等症。

板藍根具有[清熱解毒](https://zh.wikipedia.org/wiki/板蓝根)、涼血利咽的功效。用於瘟疫時毒,發熱咽痛,溫毒發斑,痄腮,爛喉丹痧,丹毒,癰腫等。 《日華子本草》曰:「治天行熱毒。」《分類草藥性》曰:「解諸毒惡瘡,散毒去火,搗汁或服或塗。」《中華本草》曰:「對溫毒時疫諸疾,未病可防,已病可治,單用或入復方咸宜。」 臨床多與玄參、連翹、牛蒡子等配伍治痄腮,如普濟消毒飲。 《中藥志》:清火解毒,涼血止血。治熱病發斑,丹毒,咽喉腫痛,大頭瘟,及吐血、衄血等症。


2. 大黃

大黃

大黃性苦寒、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

大黃性寒,味苦。入血分,瀉火涼血,活血祛瘀,止血不留疲血。用於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


3. 水牛角

水牛角

水牛角性味苦、鹹、寒。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定驚。用於溫病高熱、神昏譫語、發斑發疹、吐血衄血、驚風、癲狂。

水牛角,味鹹、寒,歸肝、心、腎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定驚之功效。 本品性寒,味鹹,有清熱涼血之功。鹹能軟堅,涼血止血,故能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又入肝、心、腎三經,故能清肝火、涼心火、降腎火,為清熱涼血之要藥。 《本草綱目》記載:「水牛角,味鹹、寒,主治熱病發斑、吐血、衄血、驚癇。」《醫林纂要》記載:「水牛角,鹹寒,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治吐血、衄血、崩漏、痢疾、赤白帶下、驚癇、瘋狂。」


4. 側柏葉

側柏葉

側柏葉性苦、澀、微寒。主治涼血、止血、祛風濕、散腫毒。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腸風、崩漏、風濕痺痛、細菌性痢疾、高血壓、咳嗽、丹毒、痄腮、燙傷症。

側柏葉具有清熱涼血之效,可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等症。本草正載:「善清血涼血,去濕熱濕痹,骨節疼痛。」,側柏葉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祛風濕、散腫毒之效。故可治高血壓、咳嗽、丹毒、痄腮、燙傷等症。臨牀常與其他清熱涼血藥物配伍使用。


5. 車前草

車前草

車前草性味甘、寒。主治清熱利尿、祛痰、涼血、解毒。用於水腫尿少、熱淋澀痛、暑濕瀉痢、痰熱咳嗽、吐血衄血、癰腫瘡毒。

車前草,性寒,味甘,入肝、膀胱二經,具有清熱涼血、利尿通淋之功效。清熱涼血者,乃清臟腑之火熱,使血脈涼爽,用於熱盛傷陰、血熱妄行的證候。車前草味甘,清熱不傷正氣,尤善涼血。故臨牀上常用於治療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血熱妄行之症。


6. 生地黃

生地黃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生地黃味甘寒,性微苦,入心、肝、腎三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止血化瘀之功。 生地黃用於熱入營血,口乾舌絳,可清營涼血,養陰生津。 生地黃亦用於血熱妄行,斑疹吐衄,可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7. 玄參

玄參

玄參性味甘、苦、鹹、微寒。主治滋陰、降火、除煩、解毒。治熱病傷陰、舌繹煩渴、發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津傷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腫、瘰癧、溫毒發斑、目赤、白喉、瘡毒。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常與百合、地黃、川貝母等同用,以治勞嗽咳血;配地骨皮、銀柴胡、丹皮等同用,以治骨蒸勞熱;與麥冬、五味子、枸杞子等同用,尚可治內熱消渴。


8. 赤芍

赤芍

赤芍性苦、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赤芍性味苦、寒,歸肝、心經。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之功。其藥理成份芍藥苷,具有抗炎、退燒、鎮痛、抗菌、保肝、抗氧化等作用。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9. 紫草

紫草

紫草性苦、寒。主治涼血、活血、清熱、解毒。治溫熱斑疹、濕熱黃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濁、熱結便秘、燒傷、濕疹、丹毒、癰瘍。

紫草之性寒涼,功能清熱涼血,活血解毒。專清血熱,涼營解毒,利二便。用於溫熱斑疹,濕熱黃疸,吐、衄、尿血,淋濁,熱結便祕,燒傷,濕疹,丹毒,癰瘍。 《綱目》記載,紫草尤擅涼血活血,利大小腸。痘疹欲出未出,血熱毒盛,大便閉澀者宜用之,已出而紫黑便切者亦可用。若已出而紅活,及白陷大便利者,切宜忌之。


10. 大薊

大薊

大薊性味甘、微苦、涼。主治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大薊之清熱涼血功效,得益於其味苦、性寒之性。苦味入心、肺,性寒清熱,故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用於熱毒性病、瘡瘍、痔瘡等病症。現代研究發現,大薊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黃酮、苦味素、縮環醇等,具有抑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故大薊清熱涼血之功,得益於其苦寒之性及活性成分之作用。


11. 槐花

槐花

槐花性味苦、微寒。主治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

槐花具清熱涼血之功。中醫以為,熱毒、血熱皆為諸病病因之一,槐花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能清熱祛毒、降火散瘀,收涼血之效。槐花含槐苷、槐酮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壓、降血糖等多種藥理作用,用於治療瘡瘍發炎、口腔潰瘍、黃疸、痢疾等熱毒、血熱相關之病症。


12. 白茅根

白茅根

白茅根性甘、寒。主治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於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黃疸、水腫、熱淋澀痛、急性腎炎水腫、胃熱噦逆、淋病。

白茅根性寒味甘,入肺、胃、膀胱三經,具有清熱涼血、利尿止血之功。 《日華子本草》:主婦人月經不勻,通血脈淋瀝。古人認為,血熱則妄行,故用白茅根清熱涼血以止血。 《滇南本草》:治血淋,利小便,止婦人崩漏下血。白茅根也能清熱利尿,故可治熱淋澀痛、水腫等症。 《本草經疏》:治血熱經枯而閉。白茅根還能養陰生津,故可治肺熱喘促、傷寒噦逆等症。


13. 白薇

白薇

白薇性味苦、鹹、寒。主治清熱涼血、風溫灼熱多眠、肺熱咳血、溫瘧、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用於溫邪傷營發熱、陰虛發熱、骨蒸勞熱、風濕痛、產後血虛發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

清熱涼血,除虛火血熱。虛熱乃陰虛之火,血熱乃血分有熱,皆營血不足所致,故涼血即清熱也。 白薇性味甘涼,入肺、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解毒消腫之功。適用於熱邪傷營發熱,陰虛發熱,骨蒸勞熱,風濕痛,產後血虛發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等症。 《要藥分劑》云:「清虛火,除血熱。」概括了白薇清熱涼血的功效,虛火即陰虛之火,血熱乃血分有熱,皆營血不足所致,故涼血即清熱也。


關於清熱涼血的50種中藥清單

請點選以下中藥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

關於清熱涼血的6種食物清單

請點選以下食物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